西故山 > 旅游 > 途中趣谈 > 精心打造环鄱阳湖生态旅游休闲胜地(3)

精心打造环鄱阳湖生态旅游休闲胜地(3)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8-02 07:21 编辑: 网络 查看:

   1.主题品牌不明显。虽然环鄱阳湖地区旅游资源开发较早,但由于没有全面、统一的、湖泊型旅游区的科学规划与合理布局,沿湖各县区基本上都是按照《庐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规划原则和设计理念,主要注重于古建筑的修复,忽视了临水建筑和水上设施的建设,导致沿湖景区景点主要体现山地景观的美学风格。鄱阳湖独具特色的水域风光资源、湿地候鸟资源、民俗文化资源和水上运动资源等未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据南昌市旅行社的调查,城市居民被问起鄱阳湖旅游,就知道“看候鸟”,并且还知道候鸟“很不容易看得到”,其出游欲求普遍很低。90年代初期由省、市联合举办的“中国·鄱阳湖候鸟观赏月”活动,因产品单一、交通不便等多种原因而后继乏力,仅只办了二届便销声匿迹、无疾而终。从旅游品牌的角度相比较,洞庭湖以岳阳楼而名噪天下,而鄱阳湖却除了候鸟以外,一直没有叫得响、打得出的特色旅游品牌。同时,近两年都昌多宝、星子蓼南、永修松门山等地的滨湖沙滩都被列入旅游招商项目,新一轮的近距离重复性建设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产品体系不完整。多年来,环鄱阳湖地区旅游开发建设由于没有总体规划,各地在自行开发时,只注重“以资源为基础”的前提条件,而忽视了“以市场为导向”的目标指向,导致低层次、重复性建设的现象屡见不鲜,沿湖景区景点的建筑风格与旅游功能基本相似,缺乏个性特点,难以互相补充,构成完整的产品体系。市旅游局于1989年成立后,在对全市旅游资源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建设15个旅游产品系列的设想,其中“以鸬鹚捕鱼、渔歌唱晚、水族博物馆和渔家乐为主的鄱阳湖水乡民俗旅游系列”,因为没有相应的水上旅游产品的有力支撑,一直有名无实。80年代初期辟设的“长江-鄱阳湖水上游览线”,多年来惨淡经营,终于因客源枯竭而不得不停航歇业。

   3.产业结构不合理。目前,环鄱阳湖地区旅游依然以观光游览为主,住宿、餐饮也初具规模,但购物、娱乐和水上交通依然是薄弱环节。全市目前还没有一家大规模、高档次的长江-鄱阳湖游船公司,依旧是“车游鄱阳湖”的老面孔。沿湖没有大型的水上购物、娱乐场所。据分析,沿湖重点县区中,除湖口县以外,基本上还是重“游山”而轻“玩水”,其旅游收入构成中,水上旅游的消费比例严重偏低。

   4.地区发展不平衡。多年来,环鄱阳湖地区旅游总体上是以位于西岸的庐山为中心,环庐山东南部的庐山区、星子县以及向南部主湖区延伸的永修县,沿湖旅游资源开发较早,得到了初步利用。而位于东侧的都昌县,境内鄱阳湖水域面积达1234平方公里(吴淞基面18米时),约占湖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属全省最大的湖区县。该县境内的湖岸线长185公里,沿湖有21个乡镇,人口60余万。县域范围内旅游资源颇为丰富,尤其是生态旅游资源屈指首数。但是,由于该县处于鄱阳湖腹地,又与庐山隔水相望,因此成为环鄱阳湖旅游的“盲区”,至今未能形成旅游产业规模。

   5.基础设施不配套。环鄱阳湖地区的道路、供电、供水、通讯以及血吸虫防控等基础设施一直比较落后。以道路为例,除庐山东南部的旅游公路外,湖区两侧都没有沿湖公路;除鄱阳湖大桥外,没有连接东西两岸的跨湖大桥。永(修)-吴(城)公路大湖池段5公里路段硬化工程因资金匮乏而尚未完工,且汛期被淹,导致交通中断。从环庐山公路连接星子蓼南沙滩景区的10公里道路,路面仅宽4.5米,路况极差,成为制约沙滩整合开发项目的“瓶颈”。

    三、打造环鄱阳湖生态旅游休闲胜地的初步构想

   遵照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关于“要保护鄱阳湖的生态环境,使鄱阳湖永远成为‘一湖清水’”的重要指示,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了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两条原则:一是保护生态,二是发展经济;四大功能定位:全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制造业中心、全国重要的生态产业中心、江南著名的优质农产品集散中心、国内外著名的生态旅游休闲胜地;四大区域:禁止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其中,限制开发区域涵盖鄱阳湖沿岸乡镇,重点发展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旅游业,打造生态旅游休闲胜地。

   从全国性经济发展的战略层面来看,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位于京九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交叉结合部,而九江市正处于这“两带一区”的中心。打造九江市域范围内的环鄱阳湖生态旅游休闲胜地,将对推动和促进京九、长江两大旅游经济带的开发建设,将具有非常主要的地位和作用。

   基于以上认识现就打造“环鄱阳湖生态旅游休闲胜地”提出以下初步构想: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契机,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发展经济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规划先行、项目领先,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开发战略,运用“资源基础+市场需求”的基本理念,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深度开发,精心建设,把鄱阳湖打造成国内外著名的生态旅游休闲胜地,成为九江文化旅游胜地中的璀璨明珠。

   2.发展目标:促进环鄱阳湖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沿湖县区与乡镇的经济发展,促进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生态旅游经济成为“强县富民”的重要推动力。构建庐山-鄱阳湖大旅游发展格局,成为京九、长江两大旅游经济带的中心节点。到2010年,沿湖各县区共接待中外游客500万人次,实行旅游总收入35亿元,上缴利税5000万元,各项指数的年均递增均在15%以上。

   (二)形象定位

   1.国际性形象:地球之肾、白鹤之乡;国际重要保护湿地、全球著名珍禽王国;全世界最大的白鹤越冬栖息地;中国最大的候鸟科普馆(需扩建),等等。

   2.全国性形象: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中国最后的“一湖清水”;中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中国著名的“淡水珍珠之乡”;中国最诡异奇特的“百慕大三角”;中国最长的淡水沙滩;中国最大、最美的草洲;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水产)博物馆(待建);中国最长的跨湖大桥(待建),等等。

   3.区域性形象:江南最壮观的风车群;江南最大的精养鱼池;江南最大的网箱养殖基地;江南最美的水乡风情,等等。

   (三)功能分区

   鉴于九江市域范围内的环鄱阳湖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湖口石钟山至永修松门山的北部湖区中,地形狭长,且两岸分布,为此分为北、中、南三个功能区,分段进行规划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