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旅游 > 途中趣谈 > 海沧地名趣谈

海沧地名趣谈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8-17 05:21 编辑: 网络 查看:

海沧地名趣谈
海沧原称三都,设有六甲。海沧地名中有“九头九尾十八坑”之说。
“九头”分别是石塘村的水头、排头、地头、渐美村的马地头、贞庵村的澳头、后井村的石甲头、许蓝头、地岸头、海沧村的大路头。
“九尾”即渐美、坂尾(锦里)、钟林尾(钟山)、后山尾、草仔尾、陈都尾(温厝村属)、路头尾(海沧村属)、下尾(吴冠村属)、山尾(吴冠村属)。
“十八坑”(尚缺一坑)分别是青礁村的龙湫坑(东宫故地)、古楼村的后陵坑、困瑶村的西宁坑、锦里村的马坑、肖坑、温厝村的寮坑、宁坑、苏坑、蔡坑、徐坑、海沧农场的洪坑、后井村的内坑、渐美村的芦坑、石塘村的马内坑、花坑、斜坑、东坑。
斗换星移,沧海桑田。其中,马地头、地头、澳头因填海改变地貌,苏坑、蔡坑因战火而消失 ,花坑、斜坑、马内坑因“败社”不存在了,寮坑、肖坑因海沧建设而退出历史舞台,渐渐为人们所淡忘。
“头”是曲折海岸线中突出的部分,“坑”是低洼的地方。“九头九尾十八坑”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海沧的丘陵地貌,这也是福建地貌的突出特点。
“九头九尾十八坑”的淡出,是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必然。它见证了海沧的进步,历史的进步。
“九头九尾十八坑”收集的缺失,也提醒人们收集海沧历史资料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吴冠”的由来: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吴冠只有五户人家,分别姓李、马、
黄、孙、涂,五户人家号名“吾贯”。后来吴和林两氏进入“吾贯”后,称鳌江,后来改吴冠,现又改名鳌冠,是由山尾、蔡岭、庙兜、郭厝、霞尾六个社拼起来。姓黄到吴冠后,因为无出男丁,所以就无黄姓,但姓黄的一块地供姓林的建造祖厝,他们要求姓林的在冬至祭祖时要排姓黄的一份,所以,现在姓林的祭祖都要排一份黄姓。

“鸡屿”的传说:在海沧贞庵与龙海打石坑之间的海上,有个只有0.43平方公里的小岛,岛名叫“鸡屿”,又名“溪屿”。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沧江一带有九条龙时常作怪,引起海水泛滥,淹没了大片良田,沧江一带的百姓因此无法生活,沧江因此也叫九龙江。
在沧江岸上住着一户人家,主人姓周名军荣,他是天上神仙下凡人间。周军荣决心治理沧江,就上天拜奏玉帝,叙说家乡沧江百姓遭此劫难,请玉帝作主。玉帝即刻传阎罗王上殿,让他治理沧江。阎罗王领旨回地府后,即刻派“爱吃”、“贪睡”二名水鬼背山堵海口。“爱吃”、“贪睡”两个水鬼奉阎罗王的旨意,由地府到阳间找山堵海口。一日,在漳州六和一带找到一座小山,两个水鬼一前一后抬着小山顺水而流,要到大担岛前面堵海口。半路,“爱吃”水鬼肚子饿得咕咕叫,就对“贪睡”水鬼说:“兄弟,我肚子真饿,想找一些东西吃了再走。”“贪睡”说:“我不饿,我想睡”。“爱吃”水鬼说:“你想睡就去睡,我去找吃的啦。”就这样,“爱吃”水鬼找吃去了,“贪睡”水鬼则倒地而眠。等到“爱吃”水鬼吃饱回来,鸡已经开始啼叫了。“爱吃”连忙唤醒“贪睡”,匆忙中把这座山就近放在沧江,二个水鬼就回地府去了。因为小山是在鸡叫时分匆匆忙忙放在沧江的,所以这小岛就叫“鸡屿”,又因为是放在海中央,所以也叫做“溪屿”。
钱屿的由来:钱屿,是靠近海沧街道贞庵村海面上的一个岛屿。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这个岛上居住着十几户姓林的人家,他们靠出外经商为生。那时整个岛屿有九十九艘的青头船,外海经商事业非常兴旺,岛屿上每户人家都很富有。其中有一户最为富有,家有三石堀金加三石堀银,金银藏满整个小岛屿,所以岛名就被叫做“钱屿”。 
    
御史桥的传说:当年乾隆皇帝御游江南,乾隆的身边除了众御林军随从外,还有一名御史陪同。有一天乾隆一行从东孚的鼎美村经过龙门,龙门的两边是两块大石头,乾隆从中间而过,回身在石头写下“龙门”两字。乾隆一行走到古楼的一条溪,溪上没桥无法经过,御史连忙召集人马造桥让乾隆经过,乾隆过桥后,即赐号此桥为“御史桥”。御史桥和闽南话的牛屎桥同音,所以这桥也称牛屎桥。 
   
莲花洲的由来:莲花洲原是四面环河13亩大的一块地,其中央有一块石头莲蓬,旁边是三块石莲瓣。因四面环水,因此而得名“莲花洲”。  
   
毛穴广的由来:囷瑶村的毛穴广自然村也称“毛蟹广”,村里的东门山和东厝顶向两侧伸出,好象两支毛蟹的大螯钳;村庄的主要部分就象毛蟹的躯体;毛蟹身体的前面左右两边各有一口水井,象毛蟹的眼睛;两口水井的前方是一片池塘,就象一只毛蟹在“雾涎”。从东面的大埭自然村看过来,就象一只巨大的毛蟹,因此得名“毛穴广”。 
   
五娘楼与黄公桥的传说:黄九能出生在毛穴广,以讨海为生。有一天,在捕鱼中意外地捞到一个石蛋,拿回家时石蛋却有了些温度,黄九能感到很奇怪,就顺手拿到鸡窝里让母鸡去孵。过了几天,那石蛋真孵出小鸡,小鸡长成了母鸡,吃谷子下黄金蛋,吃大米下银蛋,从此,黄九能富裕起来了。
黄九能就在毛穴广这块风水宝地上,建成一座前面十间,后面十间,两边各十一间,占地3500平方米的四方形黄宅。黄九能的夫人又为他添了一个千金,取名五娘。因此黄九能又建了一幢楼房,叫“五娘楼”。厝宅建完后,黄九能想到海沧大街与林厝埕隔一条港,渔民出入都用小船过渡,很不方便,因此,黄九能又在海沧大街和林厝埕之间建一座石桥,这条桥建造很费工夫,石头大部分从坪埕运来,并用木棍“骗步”运到海沧,有的则是从水上运来。桥建完后号名黄公桥,并在桥头立下石碑。
黄九能为了进一步发展家业,请来风水先生看风水。风水先生建议他做一个金鸡背丘,黄九能照做了。却不知风水先生是要来败穴,做了金鸡背丘,金鸡母死了,黄九能也败家了。最后黄九能举家逃往广东潮州,他的家产由林大鼻接管。
龙庙的传说: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九条龙潜在沧江,所以称为九龙江,九龙江的西岸是海门,东岸是海沧,海沧以前也是一个小岛,龙庙社是由海底的龙王殿经地震演变而来;在商周时期,龙王的大儿子被姜子牙封为龙王大使。山仰讨海人在讨海时捞到一根木头,木头上刻有龙王两字,山仰人就以龙王之称刻下龙王大使的神位。龙庙四面环石,庙前的石龟上有仙脚迹印。因龙王大使的神位是山仰所捡木头做成,所以当地每年龙王大使进香时队伍必须进入山仰社。
芦塘、莲塘、古塘:芦塘地处青礁村,以前叫侯塘,后来演变为芦塘。传说南宋末代皇帝被忽必烈所迫逃到海沧青礁,众位诸侯进驻之地,所以称侯塘。
莲塘是由莲花州的名称演变而来,在越南经商的陈炳猷回来后在莲花洲建下别墅,称莲塘别墅,亦称莲塘社。
古塘也是陈炳猷所建,地处海沧的洪厝,现在还有两落房屋保存完好。
莲塘别墅由来:在光绪年间,海沧有个年轻人叫陈炳猷,出国到越南经商,开了十几家碾米厂,生意很是兴旺。陈炳猷赚了大钱,于1904年即光绪30年回海沧,在莲花洲兴建莲塘别墅,整个工程用了近二年时间,于1906年建成,别墅内设有一个花园,花园有假山、猴洞、稳龟桥,现还存在。别墅墙砖雕刻非常精美。大门上题着“莲塘别墅”,一副对联为“莲不染尘君子比德,塘以鉴景学士知方”。别墅建造完成后,又建造陈氏家庙一座,三落二条户与一座一厅两房。陈氏家庙也书写了对联,大门上题“宛在堂”,对联为“州号莲花堂名宛在,乡连柯井山插大观”。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经常炮打沧江小学,使沧江小学无法正常上课,陈炳猷的小儿子陈其彬,在上大学时就参加地下党工作,他主动地让出陈氏家庙和莲塘别墅,供沧江小学做教室。

趣说“琼口”:在海沧嵩屿边,有一小村庄名叫琼口(原称京口,今属海沧镇贞庵村),它的名称由来还有一段惊心动魂的传说。
明熹宗年间,大奸宦魏忠贤与明熹宗奶母客氏勾结,把持朝政,妄称“九千岁”,权倾朝野。魏氏见全国各地遍布文庙,竟有效仿之意。浙江巡抚汝桢乘机上书给皇上请建“魏忠贤生祠”。皇上昏庸,还真准奏,并赐名“普德祠”。魏氏竟以盖祠多寡来作为衡量官员政绩的依据。于是各地大小官员闻风而动,争先恐后造起了生祠,海沧官员也不例外。
琼口原称京口,京口的生祠祠前祠后,旌旗飘飘(据当地老人回忆,在四五十年代,残存的旗杆夹石从大岩山到海滩有几十处之多)。祠中有一神龛,龛上镌有一联,上书:“一京无二京,天下第一京”。不知风光了几时,有一钦差微服至此,见此联此景,终觉有造反之意(此处号称天下第一京),不敢怠慢,便加急呈报皇上。皇上龙颜大怒,追查此事。魏氏焉能不知,便使一计,指使手下八百里加急,在“京”字左边加上“卜”。此联便变成了“一惊无二惊,天下第一惊”。当地官员辩解说:在海边生活的人,最怕的是海涨;山脚下生活的人,最怕的当属山体滑坡。以上两种天灾都足以灭顶,遭遇其中一种就已够惨了,而“惊口”这地方前临太平洋(九龙江口),又背靠大岩山(京口山),海涨、山体滑坡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可谓腹背受敌。外人有一惊而此地居民有两惊,故称“天下第一惊”。这一狡辨让魏忠贤逃过了这一劫。“京口”也因此改称“惊口”。解放后,因“惊口”不吉不雅,人们改称此地为“琼口”至今。
“火烧屿”名称三说:火烧屿地处东渡港与水头社(今属海沧镇石塘村)间,扼西海域之咽喉,现已辟为旅游景点,是厦门新二十名景之“东渡飞虹”的组成部份。火烧屿标示牌称:因岛上岩石多呈褐色,像火烧过的一样,故名“火烧屿”。此一说。
相传清朝初年,火烧屿是石塘村的一个小村庄。此地乃蛟龙穴,岛上居民水性个个了得。他们名义上以捕鱼为业,实际上大都干的是海盗的勾当。清初,一同安县令从水路赴任,船途经火烧屿水域时,遭岛上居民洗劫。县令新官上任未烧一把火,反而被百姓给下了马威,甚是恼火。于是便请奏朝廷派兵清剿。当时浩浩荡荡的围剿官兵未到火烧屿界,便鸣军号,以显军威。岛上居民闻风而动,决定弃车保帅,将值钱细软带走,主动撤离。为绝追兵,撤离时忍痛一把火将自已的家园烧了。官兵见火烧屿烈火熊熊,果真班师回府了(据说居民大都撤至岛屿对面的东屿村和石塘村)。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方才灭去,故名“火烧屿”。此二说。
相传明末清初,社会动荡,闽南战火四起,土匪、倭寇横行,百姓民不聊生。附近居民为躲避这些人祸,纷纷逃到岛上居住。清初,官府为加强统治,强迫岛上居民回迁。百姓一百个不愿意,官府便放火烧毁了岛上房屋,故名“火烧屿”。此三说也。
海沧马庵(瑞青宫)的传说:传说马庵的原址是在海沧街道办公楼的后面。现在的马庵,是当年占海沧一半以上人口马家人的祖墓地,称马坑。当时马家的人觉得马坑这个地址是个风水宝地,所以就把马庵迁到马坑了。马家在原马庵的地址上又建了一个很大的祖墓。传说从此以后马家就开始衰败,到目前海沧姓马的没几户人家。
马庵搬过来后就开始兴旺起来,三都地区的人都会来拜,海沧的马庵在道光二十三年十月、光绪十八年六月重修过。
1953年解放后,政府拆了大路头的王爷庵(黑脸),大街朝元宫王爷庵(红脸),横街隆兴宫(奉仰保生大帝)去建小学。1984年,一位姓郭的台湾人出资一万多元重建起大街朝元宫,当时他说是王爷托梦叫他来建的。
         
讲 述 人:林毛狮  周隆忠(已故)林主和 江瑞成 颜基仁 陈金毅 林清山 
颜基仁 陈全毅 陈金山 陈忠埕 谢水林  颜亚联 颜亚光  颜子林
收集地点:鳌冠、后井、贞庵、海沧、毛穴广、石塘村、青礁村
采录整理:郑何平、廖艺聪、温永仁、郑智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