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古都及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长江不仅孕育了长江的文明,也催生了南京这座江南城市。南京襟江带河,依山傍水,钟山龙蟠,石头虎踞,山川秀美,古迹众多。
马年已经到来,与马相关的商品也都红火起来,在南京这座江南城市,也有很多与马相关的地名,这些地名的来源,除少数难以查实外,大都有其历史渊源,或与某人有关,或与某事有关,或与某一传说有关。
与时俱进非主流“马”——神马路、泥马巷
南京那么多“马”,最出名的要数“神马路”。这是一条并不宽阔的道路,位于栖霞区马群大道东,北起青马路,南至金马路,全长约两公里,道路两侧多以厂房为主。2010年一句“神马都是浮云”流行网络。有网友在南京“扒出”一条“神马路”,引来全国网友关注。“神马”就是“什么”的网络语言版,用来表示抱怨或感叹,常见与“浮云”连用。根据南京地名网,神马路是2006年4月命名的,是近年来在东郊开发中,新修的一条马路。
和“神马”一样,“泥马”也是网络流行语,相应地,南京也有一条奇葩的“泥马巷”。这条小巷位于中山南路桥西南,绒庄新村南侧,东起绒庄街,西至评事街,这条巷子从明代开始就存在了,相传“泥马渡康王”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北宋“靖康之难”之时,许多皇族被掳至金人的地盘,而康王赵构(即后来的宋高宗)却从金营里逃了出来。当赵构一直逃到建康江边时,坐骑却被后面追击的金兵射死了。正当他坐以待毙之时,一位牵着马的老道突然出现,让他骑马赶快过江。千钧一发之时,赵构闭着眼睛往马屁股上狠抽三鞭,这匹马便跃入江中,却如履平地,顷刻之间就过江上了岸。逃脱掉的赵构这才长舒了一口气,突然马将他掀翻在地,一溜烟跑了,此地后来被称为“走马巷”(在今泥马巷附近)。他只好步行,直至一古庙前,只见庙门上方书“崔富君庙”四字。内有一泥塑庙主崔富君,酷似送马让他逃跑的道人,而其手中牵着的泥塑马,身上似有水迹,转到马后一看,屁股上三条血淋淋的鞭痕犹在,原来救自己性命的人和马匹竟是神灵。赵构当上皇帝后,重修了崔富君庙,并赐“泥马庙”三字,现在泥马庙早已无存,但因此庙所在地而起名的这条“泥马巷”,却依然保存至今。
高端大气上档次“马”——马群、下马坊、止马营、马府街
马群曾是朱元璋的养马场 周边很多地名都有“马”。曾有历史学家认为,宋被元所灭,军事上的一个原因,就是失去了养马地,大部分军用马匹只能靠进口,导致处于被动地位。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定都南京后,自然要吸取前人教训,牢牢抓住马—这项重要的战略物资。
根据史料记载,明初几十年,朱元璋和他的儿子朱棣,都重视“马政”,要求民间广为养马,设有专门机构管理,并制定“牧马法”。规定,每十匹马设“群头”一人,每五十匹马设“群长”一人。当时南京郊野到处是一群一群的马。因此便出现了马集、马村、马塘、马场等乡村名。
朱元璋登基后遍览都城南京,发现了紫金山东麓的一片沃野,于是选择这里作为皇家的养马场。公元1373年,朱元璋在此设立管理牧马机构,牧养战马和皇家御马,并将大批番人进贡的马匹按马的毛色品种分开来养,马群因此而得名。各个区域也根据所养的马的特点来命名,例如养黄马的地方叫黄马,养青马的那个地方叫青马。
今天的“马群”是栖霞区一个街道,面积近18平方公里,北接仙林,位于全区的最南端。从遥感地形图上可以看出,马群夹在紫金山,以及东南方的龙王山、铜山、台山等一片丘陵之间,是城郊少有的可以策马奔驰的平地。
“马群”除了有过一群马,还有一群以“马”命名的道路。北片有青马路、天马路、金马路、黄马立交桥,以及奔马路、马群街、马群村、马房山等。环陵路上还有一公交站,叫“黄马”,紫金山东麓还有上黄马水库和下黄马水库。
下马坊和止马营得名于明初,都与官员下马禁令有关。下马坊位于南京中山门外,在南京农业大学卫岗校区北门附近,而这里其实就是明孝陵的入口处。600多年前,下马坊东侧曾有一处军事机构,当年这里有几千名精锐士兵驻扎在此,他们的职责就是保卫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寝,所以其地位并不亚于京城内的皇家卫队,这支部队的番号就叫“孝陵卫”,孝陵卫后来作为地名一直留存了下来。下马坊设于洪武26年(即公元1393年),这是一座两柱冲天式的石雕牌坊,额上刻“诸司官员下马”六个大字,用以警示此处是皇家禁地,文武各级官员到此必须下马步行,以示对太祖皇帝陵寝的尊崇和保持陵区的肃穆,违者以“大不敬”论处。
2007年南京市政府建成下马坊遗址公园,公园内存放有不少明代遗物。如明嘉靖时期的“神烈山碑”为当年改钟山为“神烈山”时所立。另有一立于崇祯年间的“禁约”卧碑,碑面镌刻禁止损坏明孝陵及谒陵条款。而永乐皇帝朱棣当年为纪念生母,还曾在明孝陵附近敕建一观音寺,现寺已不存,仅剩一座石壁,即“观音阁大石壁”。此外公园内还有石马、拴马柱等明朝遗物。自公园开放以来,中断了多年的下马坊至大金门的这段神道恢复如初,保证了明孝陵陵寝的完整性,市民可沿下马坊-大金门-四方城-神道的路线,最后抵达明孝陵的核心区陵宫区,整体一线串通。
止马营因朝天宫下马碑而得名,此碑在离止马营不远的朝天宫西坊,碑上刻有“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在此下马”12字。至今犹存。这种碑在古代俗称“止马碑”。明洪武时,朝天宫是祭祀天地和演练朝贺天子礼仪的地方,是一个非常庄严之所在,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必须下马步行。止马营正是当年下马之地,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