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旅游 > 途中趣谈 > 语言趣谈(19)语言是自然有机体吗?

语言趣谈(19)语言是自然有机体吗?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9-11 04:56 编辑: 网络 查看:

十九世纪中叶,由于生物学的蓬勃发展,有些语言学家就把语言和生物相比较,把生物学中的概念和术语搬到语言学中来,作为研究语言现象的基础,于是他们得出一个结论说,语言是“自然有机体”,正好象动物、植物是自然有机一样。不过据称:语言是由声音材料构成的有机体,而且是其中最高级的一种。这种自然有机体的特点,不仅表现在它们完全按照属、类,亚类而集聚起来,并且表现在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而生长着。因而,达尔文对动植物确立起来的规律,也能够适用于语言这种有机体。这样,他们认为语言也要经历出生、长大、衰老、死亡这些生物生命史的过程,而这和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毫无关系的,因而说语言是自然现象,语言学是自然科学。

这种对于语言的看法,是德国的自然主义语言学家施来赫尔( 1821-1868)和缪勒(1823-1900)所主张的。他们的这种理论,由于错误十分明显,很快就被一般的语言学家所抛弃了。俄国曾有一个学者博杜恩,德,库尔季德内取笑地说道:谁要是认为语言是有机体,谁就会使它人格化,把它看作完全脱离它的使用者——人的东西,也就会承认某一个法国人所说的故事是可能的: “在一八一二年说的话没有传到听者的耳中,而在半路上已经冻死了”。须知,如果语言是有机体,那末它很可能是非常柔弱的,而作为这个有机体的一部分的词,当然是吃不消俄国的严寒的。然而,我们都知道,语言和气候是没有多大的关系的,它是冻不死的。虽然,到过严寒地区的人知道,由于寒冷冻得唇部的肌肉不能灵活自如,因而说起话来有时会发音不大准,尤其是唇音和唇齿音,有时可能说得走了点样,但这只是偶然的和一霎时的现象,而且也是无损于语言的。所以,我们说,完全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待语言,是根本错误的。因为,语言虽然从它的构造上看,具有一定的自然属性,例如语言的声音材料是人的生理器官发出来的音波构成的,语言的意义要素是与人的大脑的反映机能有关的。但是,语言的这种自然属性并不是语言的本质属性,语言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它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随產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它为社会交际服务并和社会相互依存。它的产产生、发展,死亡都是社会性的,而不是生物式的,所以和生物的生、长,老、死的过程没有共同之处。生物过程中可以有祖、父、孙三代同堂,而语言是连父子两代都不能共存的。一种语言生(分化)出几种语言来,这就意味着原来这种语言的死亡。例如拉丁语分化出法语、西班牙语以后,拉丁语也就死亡了。并且,语言的“死”. “活”也只是比喻性的说法。所谓“死”,就是不再继续为当代的人们所使用,但它仍旧永存于文献材料之中,同生物的“死”根本不同。而且,生物有生必有死,语言却并不如此,语言的“死” 只是一种可能,它是要由社会条件来决定的,使用语言的社会永不灭亡,语言也就不会死。用语言说话,虽然象人会吃饭一样平淡无奇,然而吃饭的能力是自然而然获得的,它是一种本能性的活动,而说话的能力,如果人生下来后不向社会学习,那末他是不会掌握的。例如在狼群里长大的孩子,他会吃饭,但是不会说话,没有获得语言的能力,因为离开了社会,也就失去了语言。

所以,语言是社会性的现象,这不仅表现在语言不能离开社会;而且也表现在社会不能失去语言上。因为,有了语言,人类的社会才得以组织起来和发展下去,人类才能进行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并交流和积累斗争的经验,把经验传给后代;所以,斯大林同志说,一旦失去了语言, “社会就会停止生产,就会崩溃,就会无法作为社会而存在下去。”并说:“有声语言在人类历史上是帮助人们脱出动物界、结成社会,发展自己的思维,组织社会生产、同自然力量作胜利的斗争并取得我们今天的进步的力量之一。”①其次,语言的社会性还显示在个人的言谈之中。每个人都是从社会获得了语言的,并且都是按照社会的规范来说话的,然而他获得了的语言,又不是为他专有的。因而,个别的人死了以后.语言仍旧存在,绝不会被他带进坟墓去。再次,语言不是按照自然规律生长的,它是按照自己的内部发展规律而发展变化的;并且,这种规律是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的。因此,各种自然因素,如气候、季节、山河、,体质等等,都不会给语言带来重大的影响。所以,语言决不是自然现象,而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

①斯大林:《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1971年版,第17页和5页。1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