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是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具有很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今年上半年全国休闲农业接待游客近5亿人次,数据的背后,是休闲农业晋身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取向和发展潮流。目前,休闲农业在全国各地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如何实现休闲农业品牌化,成为各地休闲农业产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本刊从即日起,将深入挖掘并连续刊发四川、江西、陕西等地推进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的情况,敬请关注。
许静李淼
年中报盘,逆势上扬的农业农村经济曲线中,一个板块尤其令人关注:四川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实现收入675.8亿元,同比增长18.5%,产值直追经济作物。
四川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指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不仅是四川省农村经济一个增长点,而且已与传统粮油产业、经济作物产业一起成为农业增收的“增长极”。
作为中国农家乐的发源地,四川休闲农业发展引领全国。近年来,尽管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尽管粮价变化、猪市起伏、果蔬波动,但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游综合经营性收入仍以每年近30%增速稳步前行。
淡定背后,有何奥秘?笔者探寻增长极背后的支撑点。
“桃花经济”取代“桃子经济”
——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礼品
2012年,四川省率先在全国以省政府名义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意见》,剑指2015年,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综合收入达1000亿元,带动1000万农民就业增收。该从何处突破?
“只卖桃花不卖桃”的故事启发着决策者们。年初,一场春雪让龙泉桃花迟迟不开,急坏了的农家乐老板们硬是用塑料花造出漫山桃花的景象。这个故事的背后是——1987年首届桃花节起,到龙泉赏花已成市民迎春的生活方式,更成为撑起当地农民荷包的关键。
“只要在我们农家乐吃饭,水蜜桃可以免费吃。”山泉镇万家大院的老板万盆富觉得,桃子卖不卖得脱不重要,花不开不行,两个月的花期,“卖桃花”比卖桃子多赚数倍。
龙泉这个世界桃树种植面积最大地区,“桃花经济”为何取代“桃子经济”当上“主角”?答案在于“风景”。
目光投向广袤田野。全省已建设规模化经济作物产业基地3900万亩、现代林业产业基地320万亩,建成800个万亩亿元示范区、300万亩粮经复合产业基地。“这些以前纯粹搞生产的基地是亟待唤醒的巨大宝库。”省农业厅休闲农业主管部门负责人表示,新休闲时代,不能只埋头种田,还要吆喝卖风景。
2013年9月,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推进会上,一个全国率先的创新性战略被明确——在全省加快建成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表现形式多样、农耕文化浓郁的农业景区,推动“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礼品”。
打造四川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升级版,四川省找到突破口。于是,蒲江20万亩茶叶基地在去年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后,2013年全县乡村旅游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3;今年“五一”节短短几天,安县“花城果乡”就地促农增收624万元……
“全省已建成休闲旅游农业景区2000个,2017年要达5000个。”农业景区已成为四川省发展休闲农业重要载体。
“高大上”的休闲农庄成新贵
——三次产业深度互动
休闲农庄经济正成为“新贵”,它不是农家乐简单升级版,而是一种新休闲业态,新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
去三圣乡找家农家乐喝一下午茶固然惬意,然而,成都年轻市民孙志国觉得,“高大上”的休闲农庄更有意思。
汶川绵虒镇,偌大的大禹农庄里,冷水鱼场、生态猪场、甜樱桃基地、高山绿色蔬菜基地、拓展训练基地、乡村酒店应有尽有,这里上上下下一直秉承着一种执着的信念:让人们对食物的信赖回到五十年以前。躲进宁静,孙志国感受羌族文化,体验农耕乐趣,顺便大快朵颐,很是满足。
这个震后汶川最大的农业综合集群项目,如今每年接待像孙志国这样的游客近十万人次。
以大禹农庄为代表的休闲农庄经济正成为四川省休闲农业的“新贵”。它们集生产、加工、观光、体验、运动、住宿、餐饮、购物等功能于一体,规模更大,效益更高,对农耕文化挖掘更深。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它不是农家乐简单升级版,而是一种新休闲业态,也是一种新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
农庄经济正成为四川省休闲农业发展加速器。今年,汶川启动打造十大生态旅游农庄,今年上半年旅游收入已完成全年目标。
对于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四川省去年即明确,今后重点扶持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休闲农业经营主体。“把家庭农场发展成为休闲农庄,同时引进工商资本,充分发挥休闲农企龙头作用,在全省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休闲农庄。”
如何及早规范、高起点打造这一具有领袖效应的生力军?今年,四川省决定开展创建省级示范休闲农庄工作,首批遴选50家,门槛可见一斑。特色产业基地达到100亩以上,标准化、良种化、景区化、生态化水平高,带动周边农民发展餐饮、住宿、特色农产品生产及销售效果显著,农业体验活动、农村民俗活动、农业节庆活动等休闲项目不少于3项,具备较高的接待能力……
农庄经济将资金、科技、人才、管理等要素集聚到农庄,通过拓展农业与二、三产业的深度互动,发挥出更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四川省以星级农家乐为基础,以休闲农庄为主体,以农业旅游公司为引领的新型休闲农业经营体系正初步形成。
农家乐也追“星”
——从“一鸡三吃+麻将”到休闲体验
农家乐,这个1987年最早诞生于四川的名字,一度成为全国典范,如今却亟待注入新内涵。
1个月前,成都某个拥有“国字号”乡村游头衔的地区,专门针对农家乐现状展开调查,结果并不乐观——在350余个农家乐中,星级农家乐不到10家,超过一半没有获得餐饮服务许可证,从业人员基本在50岁左右。
“规模小、分布散、经营单一、层次不高、发展无序。”调查负责人表示,根本无法满足全域旅游发展的需要。
据估计,目前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业主达3万家,农家乐占相当比例。而这一结果正是全省农家乐现状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