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有着十多亿人口的大国,民以食为天,吃饭问题自然不容小觑。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文化日渐丰富,吃饭已不再仅仅是填饱肚子那么简单了,已是人们进行休闲娱乐、人际交往的一种手段了,更是某些成功人士进行公关的一项重要内容。“找个地方先坐一下”,也成了吃饭的代名词,觥筹交错间,不知不觉彼此的感情拉近了,说不定就为下一步的交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吃饭,坊间亦有许多有趣的说词,在此撷取一二,以博大家一笑,让辛勤工作的战友们愉悦一下紧张的心情。
一、腐败
“腐败”,原是指行使国家管理公共职能的群体,为了个人的私利,滥用职权,贪赃枉法,谋取私人利益的行为,历来为人们深恶痛绝。但此处所说的腐败,却是另有一番深意,蕴含着另外一种情境。腐败,亦已成为人们享受现代生活的代名词。
下午,办公室里,接一电话,“晚上去哪里腐败啊?”。倏然间,已领会深意;晚上路遇友人,面红耳赤,相视后曰“晚上在哪里腐败的啊?”呵呵一笑,心领神会,拱手作别。原来是腐败就是吃饭喝酒的代名词,当然这种吃饭,一般不会自己掏腰包,也不是婚丧嫁娶、升学、乔迁之类的宴会。
好在这种腐败尚没有上升到那种层次,虽没有身陷牢狱之灾,但不少人因经常腐败,吃得是七高、八高的,望着体检单上那窜窜上升的箭头,想一想,难道这不是我们为腐败付出的另样代价吗?
二、饭后一道菜
在无为,提起饭后一道菜,恐怕没有人会以为是西方人饭后上的甜点、沙拉了,那就是人人都知道的一道名点,被有人戏称为“凉菜”、“小工费”的香烟。
不知什么时候,酒桌上开始流行这么一句俗语“一人一包、散的照烧”、“吃饭不发烟、单位不正规”、“发烟不见红(中华香烟),单位有点怂”。吃饭时不发烟,好像少了点什么。众人的心态已从坦然接受发展到不自觉的觉得是必须的配置了。
吃饭发烟的历史恐怕要追溯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初期,发烟也从发红梅、阿诗玛、红塔山、迎客松发展到今天的玉溪、中华了,发烟史倒也成了经济发展的一个见证了。相传,1990年代,有一部门领导吃饭回去后,不抽烟的他揣了一包红塔山香烟回去,其父是一位老革命,问香烟哪来的,他说是吃饭发的,老革命勃然大怒,简直瞎搞,这得要多少钱哪!
时代发展到今天,人们对吃饭发烟之类已见怪不怪、从容处之了,从未见桌子上有人因责怪发烟拂袖而去的,“饭后一包烟”在无为酒桌上已成为一枝奇葩、吃饭必须遵循的“规矩”了。
话又说回来,吃饭发烟毕竟加大了单位或是宴请人的负担,已经引起纪委的重视了,还为此发文严厉禁止,可见已不是小事了。
饭后一道菜,有吗?饭后一道菜,真的可以没有!
三、跑片子
80后出生的人对“跑片子”一词估计是已经很陌生了,那是在文化生活极度匮乏的年代的产物,过去农村的村子包场放映电影,用的是胶片,不像现在的数字技术,实行网络传输。放电影时,往往是张村的人已经坐在晒场上了,电影胶片还在李村放映,必须等李村电影放完了,张村才能放。有时甚至李村放了一盘,先讨一盘过来,如此一部电影要跑好几趟才能放完,讨片子中间村民坐在那里只能等待,看电影的人那份焦急、那份期待,电影胶卷讨来后的那份欣喜,无法用言语表达,现在的人们已经无法体会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酒场上也兴起了跑片子,是指一些重要人物应酬太多,别人请你,既不能不去,不去既得罪人,显得你高高在上,又脱离群众,况且还有人就是冲着你去的,去又分身乏术。这就不得不佩服我们中国人的智慧了,任何事情都有折衷办法——跑片子,即在A桌赴宴,又抽空到B酒桌上打了个招呼,蜻蜓点水,既照顾了情面,又融洽了关系,多么伟大的创举啊。跑片子,不仅是一种处世艺术,更是一种“范儿”。
当然,我等升斗小民偶尔也有跑片子的经历,第二天,遇到熟人,喷着酒气说昨晚喝了几个场子,言语间颇有点自豪。说笑了。
“古今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杜康酿酒,酒文化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时光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酒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更是绚烂多彩,令人目不暇接。吃一餐饭,也衍生出许多花样,如“吼一嗓子”、“放松、放松”等,称谓里,也均有特定的含义。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如一壶二锅头。
别笑,严肃点。哥说的不是吃喝,那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