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旅游 > 途中趣谈 > 《动物行为趣谈》课程论文

《动物行为趣谈》课程论文

来源:网络转载 2015-02-25 22:53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论文题目
动物行为与自然和谐
动物行为与动物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动物行为影响环境,环境反作用于动 物自身,只有动物与自然和谐共处才能达到共赢。群居性的动物经常协同作战、 共同捕猎。团结就是力量在他们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然而,群居在一起的 生活方式让这些动物在食物资源、空间资源乃至配偶资源上都要进行竞争,难 免产生纠纷,血腥争斗。如何趋利避害、保证种群的延续壮大,动物们自


有他 们的一套行为准则。群居在一起的动物,互相作用的种种表现形式,我们称之 为社会行为。这些与环境密切相关,归纳起来包括求偶行为、利他行为、捕食 行为、通讯行为等等。 现在动物遭到严重威胁,保护动物迫不及待。4 月 15 日,京哈高速张家湾收 费站附近,一辆载有 520 只待宰狗的卡车被动物保护志愿者拦下,随后不断有 志愿者“驰援” 。经警方和动物卫生监督部门调查,该车持有真实有效的检疫运 载证明。张家湾派出所称,运狗车证照、手续齐全,没有扣车理由。但志愿者 仍提出诸多质疑,拒绝放行。卡车后的铁笼里,挤成一团的狗无精打采,远远 就能闻到一股腥臊味。下午 3 时许,双方到漷县收费站协调,途中不断有志愿 者赶来。志愿者带来的成箱矿泉水、狗粮、葡萄糖、盐水注射液等堆积在旁边。 至下午 4 时,现场已有 50 余名志愿者、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等 10 余个公益组 织。晚上 11 时 30 分,警方称志愿者行为已影响正常经营生活,违反法律。至 今日零时,部分志愿者离开现场。 人一定要与自然和谐共处,动物给予我们很多的帮助。北京地区的猫头鹰 被人捕猎后,常以 20 到 30 元的价格出猫头鹰是以老鼠为主食,平均一年能吃 一千只田鼠,如果一只田鼠一年吃掉 1 公斤的粮食,一只猫头鹰就为人类节约 了 1 千公斤的粮食。伴随猫头鹰的日益稀少,田鼠四处泛滥,偷吃粮食损害人 类的利益,如果施放鼠药,又会污染环境,时间稍长,又会产生抗药性。1997 年年底,为大力灭鼠,北京投放了 300 吨灭鼠药溴敌隆,这种药拌入原粮,或 做成小粒干肉馅状,对鸟儿是一种诱惑,吞食过量就能导致鸟的死亡,97 年 11 月四川省都江堰市的某镇,一大群鸟鸦就因为吃了拌有鼠药的小麦粒,从空中 纷纷坠落死亡,从全国来看,鼠的天敌猫头鹰、猫蛇、黄鼠狼??等被滥捕滥 杀后,估计鼠类最多时能达 30 亿只,每年能偷吃粮食 250 万吨,超过我国每年 进口粮食的总量,经济损失达 100 亿元以上。 春暖花开的季节,正是候鸟来到 北京迁徙的时候,北京 340 多种鸟类,80%是候鸟,在市内一些绿化带的树林里, 常可见到捕鸟的网, 北京约有 16-20 万人养着 30-100 万只鸟, 笼中的鸟约 70% 来自野生鸟。一只杜鹃一天可捕食 300 余条松毛虫.一个夏季约可消灭 3 万 1 千 5 百多条松毛虫,可以吃掉蚊子、苍蝇共约 25 万只。在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 鸟、昆虫植物的数量具有一定的比例,如果鸟的数量太少或灭绝,昆虫就会大 量繁殖,吃光植物后,昆虫也会灭绝,这样的生态系统就彻底被破坏。野生动 物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技办不到的,用动物很快做到。目前监测环境状况的仪器设备种类繁多, 但在一些地方,动物是环境状况最好的监测者。美国一家化工厂在厂内放养鹦

鹉监测有毒气体,常见的鹦鹉对有“毒”气体非常敏感。氰酸气是一种剧毒气 体,极少量的溢出有时连仪器都没法测出,而鹦鹉却能发出警报, 。用鱼的生理 生化反应可以监测水质,西非的象鼻鱼正常脉冲率每分钟 300 到 500 次,水质 一旦受到污染,脉冲率就会迅速升高。某个地区动物的畸形或突然灭绝,能反 应出这个地区已受到污染。1995 年美国明尼苏达发现了三条腿的畸形青蛙,研 究表明是水原中杀虫剂、重金属、氯化物等化学物质所致,青蛙对环境的敏感 度超出人类,近年来,地球上许多地区青蛙突然急剧减少,就被认为是环境恶 化的结果。 不少的动物还具有药用价值,美国每年的药物 3%来自于动物,蛇毒可制作 非嗜好性镇痛剂,蜂毒用于治疗阑尾炎,取自绿头苍蝇的阿兰申,能治疗深度 创伤,产于美州的野生动物犰狳是地球上唯一能够接种麻疯病的动物,如果犰 狳灭绝了,真不知人类何时才能根除麻疯病。我国传统中药含有动物的成份更 多,如虎骨、犀牛角、羟羊角、鹿茸、龟板、麝香等,95 年中药资源普查表明, 药用动物 1581 种。许多野生动物因被做为“皮可穿、毛可用、肉可食、器官可 入药”的开发利用对象而遭灭顶之灾。象的牙、犀的角、虎的皮、熊的胆、鸟 的羽、海龟的蛋、海豹的油、藏羚羊的绒??更多更多的是野生动物的肉,无 不成为人类待价而沽的商品,大肆捕杀地球上最大的动物:鲸,就是为了食用 鲸油和生产宠物食品;惨忍地捕鲨,这种已进化 4 亿年之久的软骨鱼类被割鳍 后抛弃,只是为品尝鱼翅这道所谓的美食。人类正在为了满足自己的边际利益. 时尚、炫耀、取乐、口腹之欲,而去剥夺野生动物的生命。对野生物种的商业 性获取,往往结果是“商业性灭绝”。 。 动物还能用于科学研究。猩猩、猴等灵长类动物,与人有亲缘关系,具有 人类学的研究价值,鱿鱼和海兔,具有不同的神经系统,具有神经学的研究价 值,大雁,蝙蝠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具有仿生学的研究价值。动物具有美学 价值。它们能激发艺术家、作家的创作灵感,激起我们对大自然的赞美,漫步 在田间小路或树林中,从身边奔跑,跳跃而过的松鼠、野兔、青蛙等,令我们 惊喜万分,心旷神怡。大西洋的热带雨林中的有三种色彩丰富的毛猴濒临灭绝, 拯救毛猴最主要的理由是:它们具有巨大的美学价值。香港:地球之友的会长 吴方笑微女士,在英国博物馆见到一个个美丽无比的鸟的标本,她震惊了,为 什么这么美丽的鸟会从地球上消失?带着这个问题从此她走上了环保之路。 野生动物种源是重要的基因库,灭绝了一个物种就是灭绝一种基因,科学 家能造飞机、计算机、原子弹??,却无法创造一个基因。超越于所有价值之 上的是野生动物和人类都是地球母亲的儿女,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如 果野生动物都灭绝了,人类是不是太孤独了?是不是也看到了自己的结局? 近 150 年来,地球上的鸟类灭绝了约 80 种;近 50 年来,地球上兽类灭绝了近 40 种,本世纪物种灭绝的速度超出自然灭绝率的 1000 倍,而且这种速度仍有增无 减。北京地区的野生动物随着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以及滥捕滥杀,已日益减少, 如金钱豹,竭马鸡、金雕、猫头鹰?? 想想未来也许有这么一天,孩子问道: “妈妈,什么是猫头鹰?”妈妈只能 拿出图片告诉孩子。孩子问道: “妈妈,什么是穿山甲?”妈妈只能拿出标本回 答孩子。让我们努力,把对孩子的母爱也分出一部分给予野生动物,这样孩子 的孩子的孩子??就有希望看到在大自然中自由生活的野生动物,未来的孩子 们会感谢我们的。 当 1914 年 9 月最后一只旅鸽死去,许多美国人感到震惊,眼瞧着这种曾多

得不可胜数的动物竟在人类的开发利用下灭绝,他们为旅鸽树起纪念碑,碑文 充满自责与忏悔: “旅鸽,做为一个物种因人类的贪婪和自私,灭绝了。 ” 人类盲目引种对濒危、稀有脊椎动物的威胁程度达 19%,对岛屿物种则是致 命的。公元 400 年,波利尼西亚人进入夏威夷,并引入鼠、犬、猪,使该地半 数的鸟类 44 种灭绝了。1778 年,欧洲人又带来了猫、马、牛、山羊,新种类的 鼠及鸟病,加上砍伐森林、开垦土地,又使 17 种本地特有鸟灭绝了。人们引进 猫鼬是为了对付以前错误引入的鼠类,不料,却将岛上不会飞的秧鸡吃绝了。 15 世纪欧洲人相继来到毛里求斯,1507 年葡萄牙人,1598 年荷兰人把这里做为 航海的中转站,同时随意引入了猴和猪,使 8 种爬行动物,19 种本地鸟先后灭 绝了,特别是渡渡鸟。在新西兰斯蒂芬岛,有一种该岛特有的异鹩,由于灯塔 看守人带来 1 只猫,这位捕食者竟将岛上的全部异鹩消灭了,1894 年,斯蒂芬 异鹩灭绝,是 1 只动物灭绝了 1 个物种。 1962 年,美国的雷切尔·卡逊著的《寂静的春天》引起了全球对农药危害 性的关注;人类为了经济目的,急功近利地向自然界施放有毒物质的行为不胜 枚举:化工产品、汽车尾气、工业废水、有毒金属、原油泻漏、固体垃圾、去 污剂、制冷剂、防腐剂、水体污染、酸雨、温室效应??甚至海洋中军事及船 舶的噪音污染都在干扰着鲸类的通讯行为和取食能力。 以上原因使许多动物物种灭绝或濒临灭绝,保护动物成为人类迫在眉睫的 大事。 人类在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后,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社会经济方面取得了辉 煌的业绩,与此同时,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构成了现实 威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是全人类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因此,环境保护与自 然和谐,是一个一而二,二而一的任务。保护环境是实现自然和谐的前提,确保人 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 证。 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与自然界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人必须与自然协调 才能持续生存。不适当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地球环境所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 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国家竞相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 通过大量消耗不可再生资源,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维持较高消费水平的需要。 工业生产虽然增长了几十倍,但却出现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破 坏、贫困加剧和各国发展失衡的社会矛盾。可见经济要持续发展,社会能够和谐 发展,保护好环境不但涉及人类未来的前途和命运,而且发展就是高消耗,高增 长的消费经济模式,不考虑自然的承受能力,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来促进经济发 展,造成人与自然环境的不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将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物质不灭和 能量守恒定律,应用到作为有机整体的人与自然环境系统。满足人类需求是社会 发展的中心。要求人类在尽量减少资源消耗的基础上,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做到 少投入多产出,促进可再生资源的增长,使系统内部在相互协调的情况下,物质 能量的转化率达到最佳效果,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要求人们在消费时,尽可 能地多利用少排放,以减少自然的负荷,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持良好状态,成 为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新模式。

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可能脱离周围环境而孤立地进行。环境是人类发展的经 常必要的条件之一,趁着加速或延缓人类发展进程的作用环境对人类发展所起

的促进或阻延的作用体现了生产力不断提高和自然资源不断开发,人类与其周 围环境的联系便日益加深。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开发利用的对象。 主要功能有:提供人类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环境是人类从事 生产的物质、能源的源泉,也是各种生物基本重要条件。人类从自然地理环境中 开采煤、石油、天然气等,利用土地资源生产谷物,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经济活动。 因而环境资源的多寡、优劣决定着经济活动的规模和速度。当人类索取资源的 速度超过自然供给的能力时,便难以维系和持续发展。消纳和同化人类活动产生 的产品,同时也会有一些一时未能被利用的副产品排入环境,成为废物。而人类 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也产生各种废弃物归还给周围自然环境。当废物排放量超 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时,环境质量会下降。满足人类生存的精神享受。环境不仅能 为人类提供物质资源,而且还能满足人们对舒适的要求。清洁的空气和水是农业 生产必需的要素,也是人们健康,愉快的生活需求。优美舒适的环境,使人们心情 轻松、精神愉快,有利于提高人体素质,更有效地工作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保护环境的目的在于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面对诸多的环境问题,我们必须加 强环境保护。环境问题是指任何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和状态的变 化,产生的原因包括人为、自然两方面。其实质是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与 环境可持续发展间的矛盾。 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环境破坏又称生态破坏。主要 指人类的社会活动引起的生态退化及由此而衍生的有关环境效应,它们导致了 环境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环境破坏主要是 由于人类活动违背了自然生态规律,急功近利,盲目开发自然资源所引起的。因 过度砍伐引起的森林覆盖率锐减,因过度放牧引起草原退化,因滥肆捕杀引起许 多动物物种濒临灭绝,盲目占地造成耕地面积减少因毁林开荒造成水土流失和 沙漠化,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漏斗,地面下沉,因其他不合理开发利用,造 成地质结构破坏,地貌景观破坏等。环境污染与干扰,环境污染指有害物质或因 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性与功能发生变 化,对人类或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主要是指人类活 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放射性污染等。这威 胁着人类的健康。环境干扰指的是人类活动所排出的能量进入环境,达到一定程 度产生对人类不良的影响。 以保护自然为基础,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减少生态破坏,保持地球 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作类的发展保持在地球承 载力之内。是以消除贫困,改善和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为目的,要与社会进步相 适应。虽然未来人对幸福的理解也许会与我们有所不同,但作为人,他们的某些 基本需要如清洁的空气、 干净的水、 健康而稳定的生态系统.必须首先得到满足。 因此,在分配地球上的有限资源时,我们必须要用代际主义的原则来处理当代人 与后代人的关系。我们不仅要给后人留下一套先进的生产技术与成熟的经济发 展模式,还要给他们留下一个稳定而健康的生态环境。 一种文明如果把掠夺和征服自然视为自己的价值实现,那么,环境污染与生 态危机的出现就是必不可免的;人为目前所面临的环境危机,不是源于科学技术 提供资源的速度慢于人类消费资源的速度。与以往的历史相比,人类目前所掌握 的技术无疑是最先进的,但是,环境危机正是在我们拥有如此空前的技术力量的 背景下产生的。因此,环境危机不能通过单纯的技术手段来解决,承认技术手段 在保护环境方面的局限性,并不是要否认科学技术在保护环境方面的局限性,并

不是要不论科学技术在保护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而是要求我们突破技术决定论 的局限,把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放在文明转型和价值重铸的大背景中来加以 思考。承认大自然的内在价值,把人与自然视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追求人与 自然的和谐,尊重并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美丽和稳定。无论以全球范围,还是 以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人类文明都发展到了保护生态环境阶段。确保人与自然 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要 实现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 我们需要做的事情非常多,我们要调整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真正解决环境 问题,首先必须改变当前人类的发展模式和道路。发展不能仅局限于经济发展, 不能把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割裂开来,更不应对立起来。发展应是社会、经 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1972 年人类环境会议上通 过了《人类环境宣言》,或为人类环境保护工作的转折点,环境问题不仅仅是环 境污染问题。从全球来看生态环境破坏此环境污染更严重。冲破了就环境的狭 隘观点,把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协调人类与环境,发展与环境 的关系,才能从整体上解决环境问题。当代人之间能否公平地分配环境保护的成 本与利益能否建立一套鼓励人们的环保行为的制度安排,这直接决定着人与自 然和谐这一目标的实现;如果当代人之间尚且不能实现某种最低限度的公正,那 么,我们就很难指望他们会真正关心遥远后代的利益,因此,当代的集体努力与 人人选择是实现自然和谐发展目标的关键。 《我们共同的未来》把满足贫困人口 的基本需要 “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 这是由于使人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 。 这是人作为人所享有的基本权利。贫困是对这种权利的剥夺,它使人作为的价值 得不到实现。同时,贫困与破坏环境往往是互为因果的。综上所述,要达到人类 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要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保护好环境。 人有权利利用自然,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但这种权利必须以不改变自然界 的基本秩序为限度;人又有义务尊重自然的存在事实,保持自然规律的稳定性, 在开发自然的同时向自然提供相应的补偿。当然,如此确定权利和义务的范围, 是以人与自然之间原本存在着和谐为前提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已经遭受严 重破坏的现实。在这个事实中,人对自然的权利和义务的范围必须相应调整。在 达到新的和谐之前,人对自然的开发方式,开发深度应当受到严格的限制;人在 改变自然资源的物质形态的同时,应当更多地向自然提供补偿,以恢复其正常状 态。使人与环境协调发展,达到人与环境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南威.自然地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548. [2]李春华.环境科学原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4). [3]叶文虎.可持续发展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