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氏趣谈之三——贾党二姓联姻创造的民居瑰宝
?
陕西韩城因是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的故乡而灿烂,到了现在这个旅游的时代,陕西韩城市更加引人注目了,是因为那里有一片古代民居住建筑的瑰宝,名叫党家(贾)村。现在这个村有330多户,1400多人。多为党、贾姓人。
话要从六百多年以前说起。党家(贾)村无疑与党、贾二姓有关。先说党姓。元朝志顺二年(1331),陕西朝邑县(今大荔县)一带连年遭受旱灾,赤野千里,饥民们纷纷逃离家园求生。在逃荒的人流中,有个中年汉子,就是党家(贾)村的党姓始祖党恕轩。他带着病痛缠身的弟弟一路乞讨,最后他的弟弟在饥饿与绝症的折磨下死在途中,十分悲痛的党恕轩孤身一人来到泌水河谷土崖下的东阳湾,即今天党家(贾)村的小坡崖。此处地势呈“宝葫芦”状,东西走向的狭长沟谷至北侧巍巍塬下。村前泌水环绕,村后塬坡耸峙,依塬傍水,背风向阳,村落南北黄土塬高达40米以上,既减弱了冬季西北风的侵袭,又使夏季凉风顺沟谷吹过,一派田园美景,是理想的冬暖夏凉好处所。
“靠山面水,负阴抱阳”。党恕轩感到这里是块风水宝地,于是便在此落脚开荒种田谋生,娶妻养子,繁衍生息。开始种田,逐渐兼营商业。历经33年的艰苦创业,至长孙党真于明永乐十年(1414)中举,是为党氏家族开始兴旺的标志。
党姓在这里安居乐业100多年后,有个叫贾伯通的人,住在山西洪桐县。元顺帝末年,贾百通夫妇不堪蒙古人的野蛮统治,归避南下,渡过黄河来到陕西韩城经商,辗转飘泊,居无定所。到明孝宗时,贾家的第五代后裔贾连,精明俊秀,在做买卖时,偶遇党氏老汉带的孙女,一见钟情,喜结良缘。次年喜得贵子,起名贾璋。到明嘉靖四年(1525年),贾璋迁入党家(贾)村居住。渐渐发展成党家(贾)村的第二大姓。
也是党姓人合当更加兴旺发达。在当时,要致富,只有经商。党姓虽然原来也在经商,但毕竟以务农为主。而贾姓人发源于山西临汾等地,那里是中国商品经济发达最早的地区之一,“贾”字就与商业有联系。所以贾姓有经商的传统和经验。这使党姓人的经商如虎添翼。贾姓人到第十三代贾翼唐,经商于河南南阳郭滩镇。生意极其兴隆,成立了“合兴法号”。党姓人也参与经营,规模和范围逐步扩大。道光年间,“合兴法号”迁至南阳除旗镇(中国当时四大名镇之一)。生意遍及大江南北,占据着水陆运输要塞,经营范围广泛,涉及领域众多,甚至可以在局部发行具有货币性质的流通券。商贸范围往南经汉口、湖南,达于广东佛山等地。并在鄂、湘的一些商贸胜地及开设了分支机构。“堆栈”号中拥有木帆船多艘。往南主要经营小麦、黄豆、芝麻、香油、酒、药材等;往北主要贩运杉木、茶叶、夏布(湖南出之麻织品)、瓷器、药材。除杉木于南阳就地销售外,其余商品以骡队驮运于陜、甘。这种经营方式时间长达百年之久。故“合兴法”号在宛南(南阳古称)一带成为有名的豪商巨贾,拥有庞大资本和土地500顷,还有除旗镇太平街全部街房。为了装卸货船上下方便,还购城门一座,雇用员工500名。“合兴法”号在当时晋豫一带的百姓心目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当地民众之间若发生小的民事纠纷时,竟然不去官府,直接到贾、党两家的商号去评理。由此可见贾、党两家对民众的生活和利益具有多幺深厚的影响!呵呵,看来,贾姓人不仅给党姓人送了个好女婿,而且给党姓人带来了无以数计的财富。也算是姓氏联姻创造的奇迹了。
道光至咸丰年间,是贾党二姓经营的黄金时期,传说每天往老家运送银两的骡马络绎不绝,号称“日进白银千两”,拥有良田数万亩,富冠韩塬。同时,四合院的建筑也与商业的兴旺俱进,鼎盛时期的建设长达一百余年。清咸丰元年(1851),为御匪盗,集银1.8万两筑土寨泌阳堡,村寨合一的格局得以形成。走进党家(贾)村石砌的巷道,高大气派,典雅精美的四合院门楼格外引人注目,醒目的门楣题字显示着主人的地位和信仰,精美的石雕、砖雕、木雕工艺炫耀着主人的审美情趣和财富。据介绍,党家(贾)村全盛时,几十座哨门护卫巷头,天黑封门,村寨像一座封闭的古堡。清末民初,战乱不断,一些村人就不再经商,回归故里,守着过去积累的财富,过着且耕且读的生活。
现在,党家(贾)村是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如果你到那里去,出陕西韩城市驱车向泌阳坡行进,15分钟后,就会看到这个罕见的四合院群落。分布在狭长呈葫芦状的沟谷之中。布局严谨,排列紧凑,错落有致,风貌古朴。村南泌水静静流淌,绕村而行。泌水两旁果树、菜田成片;村外坡上树木成林。好一片优美的居家环境。
党家(贾)村由120多座四合院构成,另有寨堡一座,祠堂11座。“四合院”群落里建有暗道、风水塔、贞节牌坊、哨楼。青石铺成的巷道,晴天无尘,雨天无泥。党家(贾)村东自泌阳堡,西至西坊塬边,南起南塬崖畔,北到泌阳堡北城墙50米处,总面积1.2平方公里。
四合院一般呈长方形,四周由厅房、厢房、门房围成。房屋建造为砖木结构,青砖墙,灰瓦顶,在建筑装饰上,木、砖、石三雕俱全。大门全是走马门楼,气势雄浑,华丽而朴实。各宅门额有题字,诸如“进士第”、“世进士”、“世科第”、“明经第”、“太史第”、“登科”、“文魁”、“忠恕”、“富德居”、“孝第慈”、“和为贵”、“谦受益”、“树德第”、“承天林”、“居之安”、“耕读第”等等。门楼两侧饰有博古、福禄、八卦、花卉、人物、禽兽等形式多样的砖雕峙头;门枕(墩)是各式各样的石雕;门簪、门眉及檐枋木为木雕装饰。门内正面有照壁,以避直冲。照壁建造很是讲究,中间一般为象征富贵、长寿、安乐的砖雕字画;四周饰以万字拐、富贵不断头的花边,雕刻精致,寓意深长。就连门外两侧的墙上,也是砖雕诗文或绘画。墙上的诗文多数是古代留下的家训,如“无益之书勿读,无益之话勿说”;“无益之事勿做,无益之人勿亲”等等。门楼外面还保留着上马石、拴马桩、拴马环之类古迹。
党家(贾)村除特色鲜明的四合院外,独树一帜的两大景观便是“看家楼”和“文星阁”。
第一大景观是“看家楼”。建造在村子中央,高14.5米,楼围15.5米,四边形,砖砌成。站在楼顶俯视,全村庭院和远远风物尽收眼底。看家楼的作用同烽火台,是观察各种动静的了望所。现在已成为游人观赏点。
第二大景观是文星阁。七级楼阁式六角形砖塔,高37.5米,塔围19.5米。始建于清雍正三年(1725),光绪年间重修,一至五层有扁额,为“大观直上”、“直布青云”、“文光射斗”、“云霞仙路”、“参笔造化”等题字。塔底部入口处四周木雕参差有序,维妙维肖;塔内设有木梯,呈螺旋形直至顶层,每层衔接处的入口只有O.5米见方,仅容一人通过。塔顶层有一雕塑,名“文魁星”,神采飞扬,手执一笔似要马上挥毫。传说在过去,只要“文魁星”的金笔一点,村中便有人科场夺魁。所以村人大小对它充满崇敬之情,希望它能早日为自己赐得一笔,以求闻达。
村边的节孝碑,为清代砖雕仿木结构建筑。砖雕、石雕技艺精湛,图案细致端庄,碑首飞檐翘角,碑身气势博大,宛若铮铮一贞女傲然矗立。具有极高的建筑艺术和历史文化价值。
有趣的是,村中还有一座保存完好的“飘彩楼”。为一座沿街的砖木结构二层楼房,上层有两个大窗,窗上有木雕图案,窗四周是精致的砖雕或木雕。平时,大窗紧闭,一旦有大家闺秀择婿,才上楼开启窗户飘彩。远远望去,扶栏上、房檐上雕梁画栋,似巧夺天工,游人脑海中不禁会浮现出纤纤一闺秀,身着鲜艳的绸衣缎衫,手持彩球举步楼前,一抛绣球便始订终身的场面。
党、贾族人在经商、务农、建四合院的同时,也非常重视文化建设,聘请名师教育栽培子弟。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效果显著,很多党、贾族人的子孙刻苦读书,并形成成风气,越来越多的人中举了。从道光至光绪,60年间,村上中了五个举人、一个拔贡,点了一个翰林,仅光绪一朝献出了44个秀才,其中有三个院考案首。现存的门额题字亦是佐证。非常拔萃的有清光绪年间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党蒙,此人秉公执法,铁面无私,严惩贪官污吏;清华毕业的贾幼慧,中将军衔。曾留学美国斯坦浮军校,历任国民政府国防部一处处长、陆军训练副总司令、陆军中将副总司令、总统府战略顾问;还有率部起义的国民党33师参谋长党蔚文,建国后授予大校军衔;清光绪年间举人贾乐天,一生致力于创办新学,亲任韩城第一高小学堂和第一女子学堂堂长,创办《龙门报》,积极传播新文化和新思潮。
党家(贾)村人的经济收入、消费状况、科举成绩等各方面,都与一般意义上的农村不一样,接近城邑的生活水平。在本村也开有百货店、酒家、药铺、丝绸染坊、首饰铺等,还有两家有皇家参股的当铺。生活也日渐富裕和超前,许多党家(贾)村人的吃、穿、用、玩的东西都是当时的“名牌”。1858年,汉口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后,党家(贾)村比韩城县城早一二十年就用上了各式钟表、留声机、幻灯机、无声电影等洋玩意。因此党家(贾)村在清朝时就是政府认可的“文明村”。
党贾两姓在称呼上有长幼尊卑之分,在经济上有互相之谊。截止1950年,每临阴历正月初一,党贾两姓之老人在祭奠罢自己的祖先后,相互都到对方祖祠祭奠拜年,以表情谊。
党家(贾)村因为是民居建筑的瑰宝而名扬中外。日本建筑学会农村计划委员会委员长工学博士青木正夫参观后说:“我曾到过欧、亚、美、非四大洲十多个国家,从来没有见过布局如此紧凑,做工如此精细、风貌如此古朴典雅,文化气息如此浓厚、历史悠久的保存完好的古代传统居民村寨。党家(贾)村是东方人类古代传统居住村寨的活化石。”英国皇家建筑学会查理教授考察后感慨:“世界建筑文化在中国,中国民居建筑文化在韩城”。
漫漫历史,悠悠岁月。看黄河岸边的劳动人民用心血铸造出这一凝聚历史与智慧的建筑群,明清历史犹在眼前。那一批批寻古探幽的游人,又怎能不为它的存在而骄傲!
?
(2006年9月24日早晨至9月26日凌晨完成)
?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阿里巴巴以商会友立场。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附上出处及文章链接。
分享到
商友圈装进手机
专栏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