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旅游 > 途中趣谈 > 安陵周易博客

安陵周易博客

来源:网络转载 2015-11-06 16:12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拆字趣谈

拆字法是利用汉字由偏旁部首相互组合而成的特点,通过分合增减,将要表达的意思或想要说的话寓意其中,这是汉字方块字所独有的。所以,拆字之法,自古有之。《春秋》中有以“十四人心”为德,《后汉书》有以“货泉”为白水真人,《宋书》中有以 “黄头小人”为恭,都属于拆字的范畴。汉末民谣“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是一句谶语,言董卓僭位,不得善终。这四句民谣,也是用了拆字的方法, “千里草”为董,“十日卜”为卓,合而为汉献帝时奸相董卓之名。

        两宋之交的谢石以相字为业,言人祸福,无不奇中。一日,宋高宗微服私访谢石,以杖在土上写了个“一”字,石略思之,说土上加一画,乃王字,必非庶人。疑惑之际,帝又写了个“問”字,令其相之,笔体两侧俱斜而飘飞。石大惊失色曰:左看是君字,右看是君字,必是主上,遂下拜。帝曰:毋多言,石俯伏谢恩。即召回宫。次日又书一“春”字,命相之。石奏曰:秦头太重,压日无光,帝默然。此秦暗指秦桧。后有一道士听说,也写一“問”字求占。谢石道:“门虽大,只一口”。道士十分惊奇。原来,道士所居道观,虽然有几个童仆,但全观道士只有他一人。道士又书一“器”字求占,谢石道:“人口空多,皆在户外”,寓诸童仆不在道籍之意,道士于是十分佩服。

         时年奸相秦桧弄权朝野,“春”字之占有所耳闻,遂将谢石贬之边地。途中遇一女子,云善拆字,石怪思之,世上还有似吾拆字者乎!遂书“谢”字,令相之。女子曰:不过一术士而已。石曰,何以见得?女曰:是寸言中立身尔。石又写一“皮”字,令相之。女曰:石逢皮即破矣,原来你是谢石。正巧,押解谢石之卒姓 “皮”。石惊服不已。石又曰:吾亦善相字,汝可画字,待吾相之。女曰:吾在此即字也,请相。石曰:人傍山立,即“仙”字,汝非仙乎!女笑而忽失,后石竟不返。

        唐僖宗当朝时,改为廣明元年,相字者曰:昔有一人,自崖下出来,姓黄氏,左足踏日,右足踏月,自此天下大乱矣。果然,当年黄巢在长安起义,唐帝国从此一蹶不振。

        宋朝皇帝宋太宗改元太平兴国,有相字曰:太平二字,乃一人六十寿也。太宗果享年六十而崩。

         三国时曹操手下杨修博闻强记,智慧过人。曹操曾选花园一处,竣工时,操前往视之,不置褒贬,只取笔在门上书一“活”字而去,人皆不晓其意。修曰:门内添 “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于是重筑墙围,改造停当,又请操观之。操大喜,问曰:谁知吾意?左右曰:杨修也。操虽称赞,心甚忌之。又一日,塞北送酥一盒至,操自写“一合酥”三字于盒上,置之案头。修入见之,竟取匙与众分食毕。操问其故,修答曰:盒上明书“一人一口酥”,岂改违丞相之命乎?操虽喜笑,而心恶之。后来,杨修数次因窥知曹操心中之隐秘,犯了操之大忌,终为操所杀。

        明朝末年,崇祯皇帝即位后,天下更乱了。到处都有农民起义军。以李自成、张献忠为首的两支造反队伍势力最为强大。当北京城岌岌可危时,皇宫内人心惶惶。有一个太监受众人之托,化装出宫,向一位名叫李铁嘴的术士求问时事。李铁嘴要他随便报出一个字,以便进行推测。太监信口报了一个“有”字。李铁嘴张嘴就说:“大事不好!你看‘有’字上面是 ‘大’字缺一笔,下面又是‘明’字的半边,岂不是大明的江山去了一半吗?”太监结结巴巴地改口说:“不是有无的有,是朋友的友”,李铁嘴又道:“客官,也不妙啊。‘友’字分明是‘反’寇出了头。”最后,太监脸色都变了,他说:“先生,请你再拆个申酉戌的‘酉’字吧。”李铁嘴把舌头一伸,收拾拆字摊就要起身。太监一把拉住他的衣袖,丢下一锭白银,央求他说:“先生,但说无妨。我断不会漏半句。”李铁嘴只得压低嗓子,轻轻地对太监说:“客官问的时事,连拆三个字,越拆越糟糕。这最后的‘酉’字,是‘尊’字无头无尾,恐怕对至尊不利呢。”太监进宫去了。第二天,有人去找李铁嘴拆字,连影儿也不见了。据说这是崇祯十五年的事。第二年李自成的大顺军进入北京紫禁城,崇祯皇帝只得去煤山自缢而死。许久许久,这李铁嘴拆字的故事便流传于大江南北。

拆字的学问

(1)拆字诗歌  

  在奇特诗中,有种风趣的拆字诗,就是根据汉字的特点,将字分开,暗寓某个汉字。拆字诗早在汉代已有。例如据说东汉末年:董卓专权肆虐,有民谣《怨歌》云:千里草,何青青,十里卜,不得生。“千里草”拆“董”字;“十里卜”拆“卓”字。  

  唐代诗人陆龟蒙写过五首拆字诗,其中一首《鸣蜩早》云:闲来倚杖柴门口,鸟下深枝吸晚虫。周步一池销半日,十年听此鬓如蓬。这道题为《鸣蜩早》,拆开为“口鸟虫周早十”六字。    

  (2)纯粹拆字  

  拆字,也叫测字。隋代叫“破字”,宗代叫“相字”。它是通过加减字的笔划,拆开偏旁或打乱字体结构,加以穿凿附和,用以推算吉凶。多半属于迷信,有的属于趣味游戏。如:秦始皇改朝名,他说-“寡人取‘春秋’二字各半,合而为‘秦’,以代‘琹’字为国号,卿家以为如何?”。再如-“申”字里有24个字,你知道哪24个?    

  (3)拆字对联  

  拆字联以无格的定势和对技巧要求很高的“机关”设置而为一绝。巧联与实用对联也常交错在一起。如:  

  冻雨洒窗东二点(冻)西三点(洒)   

  分片切瓜坚八刀(分)横七刀(切)   

  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   

  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4)拆字谜语  

  谜语来自于社会生活,作为一种语言艺术,是为了需要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从我国的古籍记载可以知道,自先秦以来,在许多生活领域里,都有谜语这一语言形式的运用,人们或用巧妙的比喻、借代,或形象描绘、或字形离合等方法制成谜语,劝谏讽喻统治者,在外交上达到自己的目的,或是暗通情报,掩人耳目,或是文人间相互戏谑等。至于卜辞,更是用来隐射人事、暗示未来凶吉的。望方生义、演绎发挥、拆字度意、敷陈解说,以此测报凶吉、预言未来,这是卜辞的特点。舍弃其迷信的成份,单从其望文生义、拆字解说的表现手法上,可以明显看出这正是谜语的胚芽。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有两提到测字,至今记忆犹新:   

  某人一次丢失了一位丫环,去测字,抽了个“捌”字,测字先生测解道:挡住右边,是个“拐”字,显然丫环已被人所拐;挡住左边,则是个“别”故知已被“拐”到别家了。   

  另一次一位农夫第一次丢失了一把锄头,去测字,抽了个“酉”字,测字先生一看,即解说道:这“酉” 乃似鸡笼,锄头当倒在鸡笼背。其人回家一找,果然。第二次这人又丢失了一颗珍珠,找遍了鸡笼背,未果,又来测字,结果这次又抽到了“酉”字,但见测字先生道:“酉”乃属鸡,珍珠当是被鸡所吃了。回家杀鸡开肠破肚,果然又找到了珍珠。

拆字话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