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旅游 > 途中趣谈 > [转载](擎宇山人)太極拳招式名稱名詞趣談

[转载](擎宇山人)太極拳招式名稱名詞趣談

来源:网络转载 2015-11-30 07:02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原文地址:(擎宇山人)太極拳招式名稱名詞趣談作者:陳皇福

記得小時跟隨師父習拳時,常用一般土語說話,諸如:「我要去打拳」,「打了一次太極拳」…..等等,師父聽了會糾正說:「是叫練拳,不叫打拳,拳不是用打 的;『練』的意思是『鍛鍊、複習、研究、精進、求心得。』而光打拳就沒有這些內涵的存在了。」;「練了『一趟拳』或練了『一套拳』才是正確的說法,『一 趟』是練了一遍接著還有別的拳要練,或還繼續要練的意思;『一套』是表示各種拳術套路的總和體,意味著有始有終。練拳的人若以一次、二次計算的話,就顯得 太勉強了,那終究會有厭倦和結束的一天,而變成半途而廢。」這使我發覺說詞用字間,竟然有如此大的學問;從此,啟發了我對於練武過程中,將所使用的各招式 名稱、名詞,與實際應用及理論上,相互間之因果關係,加以鑽研和探討。玆將拙見提供一二,共餉同好參考:

  • 壹、馬步:不論練習那門 武術,「馬步」是不可缺少的基本樁法,練者往往稱其為「坐馬式」「騎馬式」「蹲馬式」….。此式初創源自,人騎在馬上,能奔馳曠野,四面八穩而不落地,尚 可射箭、打仗、工作…因而引用此勢。然「坐馬式」「騎馬式」之稱呼,似乎仍然意味著,人還騎在馬背上,有不契合實際的感覺;若以「蹲馬式」名之,可與古時 武者以坐馬姿勢,作為鍛鍊武術招式,而力求功架四平八穩之原意,較為吻合與貼切。
  • 貳、弓箭步:係前腳踏出而彎屈似弓,後腳伸直扺住似 箭;使身體重心能平穩,而分散於雙腳掌之間;身體重心借哂们搬崮_之轉移過程,使身體快速前進或後退,便於使雙手之勁道,如彎弓射箭隨勢而發,達其攻擊防 禦之目的。在武術中,弓箭步與馬步同屬不可或缺之樁法。一般稱為「弓步」「弓箭步」「前弓後箭步」…..;然詳析之,「弓步」慬以前腳的動作而稱之,稍嫌 有點偏沉;「前弓後箭步」雖已表明弓在前箭在後而得名,但弓箭步本來就是弓前箭後的動作,再加以貫上前後,倒有點劃蛇添足;「弓箭步」雖已稱出全名,但弓 箭步有左右之分,又覺不夠明確;假設老師教拳時,能以「左弓箭步」、「右弓箭步」來示意學生踏出左步或右步,可較為明確快捷。
  • 參、虛實 步:有人稱為「雞行步」「三七步」「四六步」「釘字步」「正釘字步」「倒釘字步」「丁字步」「正丁字步」「倒丁字步」係採一腳重心較重,另一腳重心較輕, 陰陽互換的姿勢,而便於腳步前進、後退、提腳、踢腳、轉變方位、閃化、進攻。「虛實步」為以上各步之統稱;但其稱呼與各招式應用間,又有其相互不同之區 別,茲分析如下:
  • 雞行步:雞覓食時,常以一腳提起,一腳踏地而琢食,方便天敵來襲時,另一 腳隨機點地,借其彈力起飛避敵,或使另一腳伸出,以爪應敵,是故人們採其姿勢練功。常見於較古老拳架招式名稱上,如形意拳即以「虎抱頭、龍腰、熊背、鹰爪 (捉)、雞行。」來形容形意拳之特色,且其拳套步法大部份均採雞行步法進退。我國最古老劍法之一「青萍劍」亦多採用「雞行步法」練劍。
  • 「三七步」「四六步」:常見於跆拳道腳步名稱,或拳師教徒時,方便要求學生,功架重心分配之比例,如三七步即是前腳踩三成重力,後腳存七分重心;四六步即是前腳踩四成重力,後腳存六分重心。
  • 「丁 字步」「正丁字步」「倒丁字步」:雙腳重心前虛後實,腳掌平貼地面,不分踩三七配或四六配,均以「丁字型」展現,稱為「丁字步」;然前腳掌為「竖」如 「︱」向前伸出,後腳掌為「橫」如「一」坐實,雙腳掌成「⊥」形組合,稱為「正丁字步」;反之,前腳掌為「橫」向內扣,如「一」,後腳掌為「竖」如「︱」 配合,雙腳成「ㄒ」形組合,後腳再反向180度轉身伸出,其進行過程中之丁字步,稱為「倒丁字步」。如太極拳之十字手變轉身撇身捶,演練過程中,即包含此 二種步法。
  • 「釘字步」「正釘字步」「倒釘字步」:與前項丁字步動作略相同,雙腳重心仍前虛後實,唯前腳改為腳尖點地者,稱為「正釘字 步」;在太極拳哂蒙希3霈F在踢腳、分腳、踢腿之預備勢;而後腳跟點地者稱為「倒釘字步」;在太極拳哂蒙希3霈F在提手上勢招式或進步之預備勢;正釘 步與倒釘步統稱為「釘字步」。亦可見於較古之拳書常加以引用。
  • 肆、白鶴「掠」翅、白鶴 「展」翅、白鶴「亮」翅、白鶴「涼」翅:「掠」在寫書法時,為劃長撇或拂過之意;「展」為開展、舒展之意;「亮」為光明無遮之意;「涼」為降低溫度之意。 今以熊氏太極拳之白鶴掠翅為例:先展開雙手,而後交叉於胸前分開,雙手成上下撇開,而完成功架,其演練過程中,已全包含了「展」、「亮」、「掠」、「涼」 等字之涵義,是故,概取其中任何名稱,表現招式,雖名異而實同,並無牴觸。然「白鶴掠翅」名稱,見於熊公著作;「白鶴涼翅」名稱,見於陳公著作;「白鶴展 翅」、「白鶴亮翅」見於少林書籍及其他太極拳門派之著作。
  • 伍、每招式所訂之名稱既有不同,即表示原創意義、內涵、應用,均有獨自之特 色、技巧與理論:不只太極拳,包括我國各門武術,其招式之名稱,絕大多數採用象形得名,諸如:攬雀尾、白鶴掠翅、手揮琵琶、海底撈針、金雞獨立、川字樁、 工字拳、老樹盤根…..,即以雀、鶴、琵琶、雞、蛇、虎、人物、文字、樹….等不同之動物、植物、物品、字型,依其形象、習性或特長,來表現招式之特點與 技巧,達到攻防、修養之功效。可是,現今人們只把名稱,作為學習過程當中,增加記憶一途來使用;而未融入古人造拳命名之宗旨,來探討其內涵與精髓,更殊未 思考,各武術招式,既有其名,必有其義;各不同名稱之招式,亦各有不同特色及技巧;舉例言之:太極拳名稱中,「手揮琵琶與提手上勢」,「野馬分鬃、斜飛式 與攬雀尾」,「玉女穿梭與扇通背」,「履與冽」,「劈身捶與撇身捶」,「按勁、推勁、與發勁」、「刁手與蛇信」,「蹬腳、踢腳、分腳、採腿、擺蓮腳」。上 述各組別,相互間之功架動作,一般人在訓練時,皆認外相大致無異,應用上並無從區別;其實不然,名稱既已不同,各式內涵更是懸殊;蓋各不同名稱之招式,均 蘊含著不同之方位、手法、腳步、身法、情境、際遇等不同之秘訣與要領,來應付對手之攻防;促使對手所承受之反擊,以及與我接觸之部位,隨招式迴異;甚至其 受創程度與部位,亦隨名稱與姿勢哂茫薪厝徊煌Y果。
  • 陸、太極拳常用之拳法名稱:包含搬欄捶、底捶、栽捶、撇捶、劈捶、指襠捶、 射虎捶、打虎捶、貫耳捶、吐信捶、進捶。常被人們誤解,都是一樣的出拳,何異來哉?事實,「搬欄捶」,善以左右鬆化變化,攻防敵之快拳。「底捶」,攻守 (陰陽)並進,同時以「棉裏藏針」之勢,發人於無形。「劈捶」,直攻。「撇捶」,斜防。「栽捶」,由上而下。「指襠捶」,入敵檔而取勢。「射虎捶」、「打 虎捶」,出拳攻向與受敵廻異。「吐信捶」,蓄勢待發。「貫耳捶」,雙拳出。「進捶」,得機得勢不饒人。各拳均有獨自的特色與技巧。是故,同是出拳,名不 同,打法不同,作用不同,結果更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