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西安地名葛慧先生娓娓道来。阅读提示
历史文化古城西安,是由数百个老村镇、上千条老街巷组成。连同众多美丽的山河原川、旅游景点,它们犹如一颗颗璀璨夺目的明珠,镶嵌在这座美丽的城市之中。伴随这些老村镇老街巷,它们的名称已经远不是标识地理位置的符号,而是千百年来的历史沉淀和文化遗产,成为古都西安一笔非常珍贵的地方文化财富。
年近八旬、自号“土地老儿”的葛慧先生,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中,跑遍了西安数百个历史村镇和数千条古街老巷,寻访考证,被誉为“西安地名通”。
西安地名,是西安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探究西安地名的历史文化渊源,2007年国庆,记者来到西安市糖坊街一个简陋的寓所,拜访了著名地名学家葛慧先生。今年79岁的葛慧先生,曾长期服务于西安市地名办公室。系西安文史研究馆研究员,西安市地名委员会顾问,中国地名协会第一批会员。
葛慧先生祖籍山西,却为西安丰厚的历史文化所迷醉。几十年来致力于西安地名整理、研究和区县地名志、地名图的编审出版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为《西安通览》编写地名篇章,并任《西安市志》副主编兼主笔。
身板硬朗的葛慧,正在电脑前专注地修编西安市部分区县的地名志。获知记者来意,老人非常兴奋,快活地抱来一大摞“大部头”。有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版的《西安通览》《西安市志》等,也有西安部分区县的区县志。其中涉及西安地名的大部分文史资料、图表、数据等,主要来自葛慧先生的整理、绘制。不过,格外引起记者注意的是一本不久前由陈忠实主编、三秦出版社出版的《西安地名趣谈》。在这部他个人的著作中,有关西安地名、街名的由来及变迁,被他生动地描绘成一个个饶有趣味的历史文化故事。
“小货郎”醉迷西安老街道
葛慧自小有绘地图的天赋。
16岁在山西盂县老家上中学时,一天八路军叔叔找来,要他去县城把驻扎在城里的鬼子布防情况和县城地图绘出来。他高兴地接受了任务。“我在城里街道上,一步一步用脚量着,并悄悄画好了县城地图交给八路军。几天后,八路军顺利攻进县城。后来,八路军叔叔告诉我说,是我画的地图很准确,帮部队打了胜仗!这也有我一份功呢!从那以后,我知道了记地名、画地图的重要,因此对城里的街道名和画地图有了特别的兴趣。”葛慧说起这件60多年前他参加“抗日”的往事,眼睛笑成了一条缝。
可惜,在兵荒马乱的战争年代,他根本无法实现自己继续画地图、为国家效力的梦想。为谋生,家境贫寒的他随大人来到古城西安,做了一名天天跑街串巷卖日用小杂货的“小货郎”。
“那时的西安城,主要是指城墙里边。城里有街道也有村庄。街道的房屋都比较低矮破旧,但不少街道、小巷都很有味道。”葛慧说,他们就住在习武园南边一个叫王家圪的小村庄里,每天天一亮,就从住处出发,由城南到城北,从一条小街跑到另一条小巷。大人在后边担着各种小杂货,他在前边用手摇着货郎鼓,招引市井小巷的妇人小姐们闻声而来选购。
“这段跑街串巷的‘小货郎’生活,让我对西安老街古巷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感情,也给我少年生活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成为我生命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葛慧说,天天走街串巷做生意,就对西安“广济街”、“下马陵”、“大皮院”、“后宰门”、“端履门”、“贡院门”、“报恩寺”等这些古色古香的街巷名产生了兴趣。西安过去是好多朝代的皇城,住过不少皇帝。因此不少地名、街名都是历朝历代“画”下来的“文化记号”,这是其他城市不多见的古城特色。
“小货郎”葛慧在西安城的古街老巷就这样一日复一日地转着,转得多了他开始琢磨一个问题:这些古街老巷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曾住过什么人?又发生了些什么事情?于是,在卖东西的同时,他便向这些街巷的老人们打听。凭着兴趣和记忆,他收集了许多西安地名和街巷名字的传说故事。
“但那时都只是感性、肤浅的了解,充其量是给单调苦累的货郎生活解解闷。在那种生计都难以维持的境况下,要想认真研究西安地名,弄清来龙去脉和文化渊源,那简直是白日做梦!”葛慧说。
他说,解开这些老地名、老街名之谜,是在解放后他参加了政府工作,这才有专门时间去实地调查和收集整理,并详尽研究这些地名和街巷名所隐含的文化内涵。
上古文明的历史遗迹
西安市区的许多地名、村镇、街道名,与西安的历史有着密切关系。
葛慧先生是年近八旬的老人了,但谈起西安的街道地名时,却如同孩子般激动起来,一边翻书,一边又打开电脑,让记者浏览他几十年来收集、整理的数以百万字的西安地名资料。看到老人的双眼有些湿润,记者能感受到他探究西安地名的专注和执着,不禁为其对这座城市的炽热深情震撼!
老人翻开其新作《西安地名趣谈》一书告诉记者:西安的地名和街道名,都是历史长河留给我们的颗颗珠玑。“探寻这一个个古老的地名、街名,并把它们串联起来,我们就仿佛在触摸西安城沧桑变迁的历史文脉!”
我们的地名故事,从上古时期留下的老地名说起。
葛慧说,在西安户县、周至,有许多非常古老的地名,如户县城北的韩村,村南遗留一夯土堆,系夏、商、周崇国城堡遗址。崇国在氏族部落联盟时期是一个占据渭水中游的方国。而这个城堡,也就是迄今所知西安地区“城”最早的起源。因在古城堡遗址(土堆)上有过韩仙子庙而得名韩仙村,直到清末民初仍沿用此名,后简称韩村。现分为东、西韩村,如今为远近闻名的农民画乡。
而周至的地名,则与远古时期来自西方沙漠地区的“骆人”(以骆驼为图腾的部落或族名)的祖先迁来有关;户县中部的三过村,相传大禹在治理沣水时住在此处,“但他一心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为赞其德而得其名。如今户县县政府所在地甘亭镇,即四千年前夏启与有扈氏大战于崇城南郊的甘,夏启在这里作过《甘誓》。秦代在崇城设户县,城南设立过甘亭,当时亭为军事单位。隋代把户县县城从今韩村迁来,以古亭为县治,因而后来人常称户县为甘亭。1993年设镇时命名为甘亭镇。
“从西安周边的这些古地名可以看出,上古时期骆、禹等部落领袖及四千年前的古扈国等,均在户县、周至频繁活动过,从而留下了一些非常古老的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