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旅游 > 途中趣谈 > 回忆锦州海滨赶海扒蚶子的乐趣

回忆锦州海滨赶海扒蚶子的乐趣

来源:网络转载 2016-12-02 03:00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今年夏天,我们带小孙子经常到到锦州海滨玩,赶海扒蚶子就有10多次,每次都感到很好玩,还都有收获。用小孙子的话说,玩沙好玩、游泳好玩、挖蚶更好玩。锦州海岸线长97公里,海滩主要是三类:一、西部与葫芦岛接壤地段主要是岩石滩,那里的海产有皮皮虾、鱼、螃蟹、海螺、贝类等。二、中部是王家窝棚鱼码头、孙家湾海滨浴场,这里主要是数公里长大片的沙滩,最适合游泳,这里的海产品主要是小鱼、小虾、贝类等;三、东部大片的海滩,是泥沙滩,它是由于大、小凌河常年流入大海带来的泥土和沙滩混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沙滩呈黄褐色,这里盛产各种贝类。

       

在海滩上挖的蚶子



锦州市的海鲜种类很多,春天开始先是小鱼、小虾,如扔巴(就是很多、相对不算好,扔掉喂猫、狗的小鱼)、大头宝、小黄花、油扣、池鱼、把齐等十多种,然后就是大量的虾爬子(天津称作皮皮虾,深圳称为拉尿虾)、螃蟹,再后就是梭鱼、卢鱼,百花、大虾等。到秋天又是大量的虾爬子、螃蟹和燕鲅鱼上市,这些都是新鲜的海货,在王家窝棚鱼码头卸船就到市场出售。而在夏秋期间休渔季节则是各类蚶子充满市场,农民用四轮拖拉机一车车拉到居民点卖,前些年最便宜时1元钱4斤,现在则是3斤10元便宜时也是2.5元一斤。

 锦州市区距海边比较远,最近也有20来公里,过去除到笔架山海滨有一条普通的柏油公路外(还要绕道天桥镇),几乎没有什么好走的路。因此,盛产蚶子的大片滩涂城市里生活的人们很少能有人到过。我们也只是每年夏天由学校组织到海边玩一次,有时到兴城海滨,有时到笔架山海滨。

记得九十年代初(大概是92年左右),暑假期间,我校有人张罗到海边扒蚶子,很多人正在家闲的难受,于是我们20多教职员工骑单车到一个叫崔屯的海边小村子去玩。我们大概花了3个多小时才骑到海边,走的多是乡间小路,有一段经过河滩地时没有路,我们是扛着自行车光脚淌水过去的。没有进村直接经过很长的海堤下到海滩上,只见很多村民赶着马车,拿着钉耙在海水逐渐退去的沙滩上搂蚶子,搂到的蚶子装在麻袋里,装满一大车后运回村里。我们这些人没有任何工具,在一个老家住这里的同事带领下,推着自行车跟随退去的潮水向海中走,走了很远后大家把自行车靠在一起,一边站在没脚背的海水中吃自己带来的饭菜,一边等海水继续后退。 

过了一段时间,可能是干潮了,我们就走到没膝盖的海水中,用脚踩蚶子。就是你在泥沙中走,脚下踩到圆乎乎好像石头似的东西,就是踩到蚶子上了,于是弯下腰从脚下拾起蚶子,有时一脚踩到两叁个,有时两只脚都踩到硬硬的蚶子,但有时弯下腰拾蚶子时,海水的浮力使身体飘起来,手再到脚踩的地方摸已经没有了,蚶子已经跑掉了,有的地方蚶子很多,有的地方却没有。这样子经过一个来小时,大家几乎每个人都拾到几乎一菜筐,拾得比较少的也有大半筐。

 近几年,渤海大道建成后,大海与锦州市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开车只要20分钟就到海滨。特别是滨海大道(辽宁环渤海湾五点一线战略的一部分,既从葫芦岛经锦州、盘锦、营口、大连、直到丹东的滨海路)部分建成后,人们到海边游玩、亲近大海就更方便了。锦州的渤海大道相当一部分是填海修建的,开车感觉就是在大海中行驶(用GPS定位,我们是在大海中开车),宽阔的柏油路两侧就是蔚蓝的大海,沿途修建很多景点。有的路段涨潮时路两侧是湛蓝的大海,退潮时是一望无际的滩涂。

人们在节假日、或有空闲时间就开车到海边玩,夏天除游泳外,还可以在温暖的海水中戏水,同时还可以抓小鱼、小虾、小螃蟹、各种贝类,有时还可以看到很多小海蜇、水母等。

人们开车沿滨海大道一路观光,经常看到很多当地村民赶着马车到滩涂扒蚶子,于是也就纷纷脱下鞋光脚下到海滩,没有工具有的就拿吃饭的小钵子、汤匙、小孩玩的小铲、石头片、小木棍、有的干脆就用手在泥沙中抠,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尽管使用的是甚至是最原始的工具,但每个人都有收获。

在海滩上肥胖的海鸥就在你身边漫步,只有你走到牠身边,牠才慢跑几步然后飞起来,又在不远的地方落下,小螃蟹见到你赶紧钻到洞中,大量的小鱼在渐渐退去的海水中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白色的小海蜇大约和小孩玩的玻璃球大小差不多,拿在手中软软的、晶莹剔透…。海边的滩涂实在是好玩。 

我们再到海边赶海就有经验了,先上网看好什么时间退潮,一般在干潮前一个多小时到海滩,最好是阴天或多云的天气,以免强光暴晒,扒蚶子的工具也先进了,实际小孩玩的小铲就很好使,我们还特地到花鸟鱼市场买了小耙子,由于较长时间在海滩中蹲着,我们年纪大吃不消,于是又带上小板凳,带上一桶淡水(扒完蚶子上车前洗手洗脚,回来时再装上海水),再给孩子带上几套衣服,还有野餐的食品…。

我们每次只挖一小桶,大约10斤左右。大片的滩涂,哪里有蚶子根本就看不出来,我们只是随意挖,蚶子喜欢群居,如果你挖了几下没有挖到,就换一个地方,如果你挖到一个,附近一定还有很多,有时一下子挖出两个,有时是三个。
       
小蚶子在遇到危险时除了躲在贝壳里外,唯一还能做到的就是向外喷出小水柱,好像是警告你不要靠近她。经常是在挖时没有发现牠,但惊动牠了,于是她就喷出小水柱,反而暴露了自己,可怜的小生命就被人们抓到了。也有时看到几个小螃蟹围在一个露在水面的蚶子周围,好像这些海中的生物在闲聊,实际是这些小螃蟹在吃已经没有能力钻到泥沙中的小蚶子。
   
也有时遇上开始涨潮,于是大家边挖边向岸边走,海水就跟在我们身后,你刚挖出一个,海水冲过来,把你没有挖到或你没看见的几个一起冲出来,这时海水已经没过脚背,就得赶紧拾起被水冲洗的干干净净的蚶子,再向海岸边走边挖,最后海水一直把你追到岸上。

小孙子赶海是最高兴的,每次都是推着玩具泥头车,在泥水中跑来跑去,用他的话说是运输队,把我们挖出的蚶子装到泥头车上,送到小桶中,有时用脚在泥沙中抠几个蚶子,然后高高兴兴地让我们看,上岸时我们才发现小家伙狼狈的可爱,身上脸上都是泥浆。

回到家中,把蚶子倒入盆中,然后盐用水泡上,水只要浸没过蚶子就可以(后来,我们干脆就用装淡水的桶在海边带回一桶海水,用来泡蚶子),目的是让蚶子把体内的泥沙吐出来,小蚶子不断向外喷水吐泥沙,大约20多个小时,泥沙就基本吐净,小蚶子的末日也就到了,于是把牠们放入炒勺中翻炒,不用加水,很快蚶子就张开嘴,同时体内的水流出来,实际是煮蚶子。当蚶子全咧开嘴就煮好了,煮的时间不宜长,否则蚶子肉就不那么鲜嫩了。煮好的蚶子可以直接吃,也可以用来炒辣椒、韭台等。煮好后,鲜嫩的蚶子肉就可以直接沾酱油、辣根等佐料吃。

近些年锦州的小鱼小虾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少,有些品种几乎已经绝迹,如过去上市最多的一种红蚶子(就是前面我提到90年代我们到崔屯挖的那种),现在已经没有了。原因可能是:

一,   人们过分捕捞,当年海边的人送到市里的红蚶子每天都有十几拖拉机,每台都有近千斤。

二,   自然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近年来流经锦州市的大凌河,小凌河、女儿河等大小河流,河水越来越少,有时一年几乎大部分时间断流,滩涂中的蚶子实际是吸收河水冲积的大量泥土中带来的营养,没有营养的来源,小蚶子自然是越来越少了。

三,   最主要的原因是污染。工业废水、农业废水、人们生活排放的废水都通过小凌河流入海中,受到影响最大的首当其冲的是沿海滩涂。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如铅、铬、镉、锌等,造纸厂排放的苛性钠等;农业生产大量使用的农药;人们生活大量使用的含硫、磷的洗衣粉等。这些都是生物的杀手。滩涂上的生物就是这样被大批量杀死的。
    
渤海湾生态环境正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日益严重的破坏,如果再不引起极大的关注和进行有效治理,美丽的、富饶的渤海湾就会面目皆非,那时我们将愧对我们的子孙、愧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自然环境破坏起来容易,恢复却很难,有些是再也不能恢复的,因为有些自然过程是不可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