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副社长赵丽华
>>>>点击观看访谈视频:
宣传骑行文化 提倡环保时尚
【主持人】:赵社长,看到杨老先生这样的资深骑友对书这么高的评价您是不是也挺开心的?
【赵丽华】:挺开心的,当时我们想骑行相对旅游来说可能是窄众市场,通过我们的责编去了解这个市场,我们才发现真的有一群特别喜欢通过骑行能找到乐趣,又能够提倡环保的这样一群人,他们很热衷,包括刚才杨老先生说的7月4日的首发式,我们几位都到场了,在北京就有很多风云单车他们俱乐部来了很多人,还有我们出版社的同事,看还是后继有人,很多年轻人都喜欢这个活动,对我们这个书评价也很高,我们很欣慰。
【主持人】:我看了这本书觉得非常实用的书,您那边现场有没有收到一些读者的反馈,他们对这本书的评价?
【赵丽华】:那天因为是各个方面,组织者相当于跟我们书有关系的网站、俱乐部、顾问、中国自行车协会、我们社的一些同事都去了,大家当时应该说新鲜出炉,还没来得及仔细翻阅,但是就是觉得能出这样一个书来指导骑行,来宣传骑行的文化,特别是提倡环保时尚,把它提到这样一个高度在更多的大众里推行,觉得通过这个书挺有好处的。第二点就觉得,这个书里头确实是我们这些骑行爱好者做了很多公益的事情,路线是他们走出来的,联系方式包括支持者、包括当地的接站人,也都是他们推举的,包括北京的一些骑友他们也是成了联络员了,当有一些人骑行者拿到这个书走到什么地方,第一是通过这个书,我听他们介绍很有意思就是说,不能够保证每个地方都是非常热情的接待你,但是我给你推荐的这些人是一定会给你很大的帮助,不管是你的车出了问题,还是你的路线找不着,只要你找到他们都能够解决,我觉得像这样一个指导书,从目前来说还是不太多见的。
【主持人】:对,尤其是把电话号码和QQ号都列上去,这种方式真的以前的书很少看到。
一本有QQ号和手机号的互动攻略书
【赵丽华】:对,也是把他们的热情想更多的传播,让更多人分享像刚才杨老先生说的这样一个感受,就是那种接触大自然,用自己的能力用比较便捷的方式来运动,或者说来走游中国,我觉得还是一个很好的方式,通过这样的形式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他们的经验和快乐。
【主持人】:赵社长给我们谈了很多这本书出版的初衷和想法,想问一下刘先生,刚才咱们说有QQ号和手机号,您当时是怎么想到把这个创意?
【刘忠波】:因为这本书我认为主要的卖点还是在于资讯,这个书的作者88个是有踩线的,因为我这里头40条线左右,有80多个作者,所以就保证一条线大概有2、3个人在盯,因为中国道路各方面总有变化,所以当时我就提出,我跟作者商量,说咱们能不能把联系方式放在书上,这样骑行网友想走之前可以做一个沟通,有没有什么变化,然后在走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有什么变化,可以把这个资讯再返回来,我的书再改版、升级的时候能体现出来,这是初衷。现在我把个东西放上去以后,突然发现我这个书还真是第一本留联系方式和QQ的,所以我觉得从最终读者负责任的角度来说我认为这倒了一件好事。
【主持人】:这本书我的感觉是特别强调互动性,突破了以前纸质媒体比较单一的传播方式。
【刘忠波】:对,来之前作者跟我说,说我现在接到了武汉的、深圳的、重庆的这些网友的反馈信息,就是说他走之前会做一些咨询,住在哪,住那合不合适,我们的作者通过他线上的朋友给他反馈了一些信息,说现在哪里有什么变化,我觉得做得相当于售后服务,我认为还是挺有意思的。
【主持人】:有一点像我们网络媒体网友互动的感觉。
【刘忠波】:对。
【主持人】:我看这本书的作者很多都是用的网名,这么多作者是怎么组织起来的?
【刘忠波】:我找的第一个联系人是这个书的策划统筹,他是在几个网上网友都跟他有很好的关系,主要是通过网上联系,这里头因为所有骑行的人一般都有一个窝,其实就是一个俱乐部、一个网站,所以我们选一些网站都是上相对来说比较好网站的,把有经验的、对自行车挺有公益心的人在一起,共同把这个书做好。其实我这个书出的时候,印刷前两天还有最新资讯不断反馈到我这儿来,所以这个对我来说确实很复杂、也很乱,但是只要是资讯方面的再乱我也要改。
【主持人】:我们都有旅行的经验,如果说前人给我们提供的路线有不对的,会非常麻烦。
【刘忠波】:对。
小众旅游书的大效益
【主持人】:看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像是一本工具书一样,有章可循的,不知道您给它的定位是什么?
【刘忠波】:其实这个书最初衷的策划还是想,因为这个书里有环保的感觉在里面,我曾经在选题策划的时候做过一些市场调研,其实从数据来看,这个书的读者并不是非常庞大的,可以说是小众,但是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我认为还是值得去做的,但是做的时候我有一个基本的心理保障,这个书一定不会赔钱,但是我做好了还会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兼顾。我曾经做过这个书的调研有几个数据我认为还是有支持的,北京自行车协会做过一个数据统计,他的统计是中国有4.4亿的自行车,其中北京有1千万,骑行的人做了几个分类,第一个分类是2辆或者2辆以上骑行,骑行装备在5万以上的,这样的人大概只有1500个人,有1辆车、骑行装备在1万元以上的,在自行车协会或者俱乐部有注册的,大概3500人左右,还有一部分是从骑行代步转换为把骑行当作旅游休闲的这部分人,其实北京是有2万多一点,这个数据是我们从北京自行车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得到的。还有一部分像我这类的,是骑墙状态的,既可当作代步工具,又当作旅游休闲方式,就好象是菜鸟级的,上班的时候骑自行车,周六、周日再找地方去玩,这部分人是挺大的群体,相对来说可能也是我这个书要重点通过各种活动、通过书把这些人拉进来的一个方式。
其实这个书出版确实能够把这部分人从菜鸟变成老手、从不发烧到发烧,我骑了一个月的时间确实有一点发烧,因为我这个书从我策划以后就开始骑自行车,一开始是骑普通自行车从家到地铁,到我这个书首发式出来以后就不坐地铁了,专门骑自行车,每天骑40分钟。对我个人来讲最大的好处就是我是减掉了10斤,我原来是138斤,现在是128斤,所以这也是很欣慰的。同时反映出一个状态,我原来可能精神状态没那么好,但是现在感觉我精神状态非常好,工作效率非常高,所以我从这个角度这个书给我个人也带来了好处。
【主持人】: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没看几页就对骑行非常向往。
【刘忠波】:还有一个挺有意思的,某一网站的旅游经理我们一起在推广这个书的过程中,他也逐步喜欢上骑自行车,他昨天跟我说,说我现在已经能骑自行车从家到单位了,说我骑了41公里,说我原来以为你们骑到十三陵会很值得骄傲的事,其实现在并不值得骄傲,说我以后可能会把自驾车扔掉骑自行车,其实我认为这也是很好的。
【主持人】:这本书的出版肯定会促使越来越多的人对骑行产生兴趣,并进而真正成为一名资深的骑友。
【刘忠波】:其实还有一个数据我可以说一下,就是上海的,上海有一个老年骑行队,就是所有18个区、1个县,每个区县下都有一个老年骑行队,有8千多,其中奉贤区的老年骑行队有1500人,我们7月14日在上海举行这个书的推介会,我们请的就是奉贤区老年骑行队的队长程为明先生,他在当地还算是有一点点声望的,他讲座的主题就是“为了世博会,从点滴做起,从骑行开始”,我认为还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其实我们这个书里面无不渗透着环保的意识和自行车文化的理念,其实我们在7月14日首发式的时候主题叫“爱上自行车”,我们中国政府、北京政府也特别推广自行车,也要求大家通过自行车、交通车、地铁这种组合方式来缓解交通,其实我认为这个书在这方面也能起到这种作用。
【主持人】:感谢您给我们分享了这么多关于这本书的话题。郭秘书长,您了解国外骑行的情况比较多能不能和大家分享一下?
【下一页:景区可多尝试自行车租赁】
(责任编辑:季轲)
[我来说两句]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