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要充分挖掘当地文化,将文化融合灌输到具体项目中去,项目的规划要与农村教育相结合,增加农庄旅游的科技含量;与厚重独特的乡土文化相结合;与差异化的地脉和人脉相结合。
(3)项目的规划还要满足旅游者回归自然、逃避城市、休闲放松等的需求。除了要着重突出农业和休闲功能外,更要兼顾趣味性浓、参与性强、体尹发秀:都市农庄规划设计初探验性足,体现“农”味和“野” 味,以多样的形式满足不同消费层次游客的需要。同时还要根据每个时期园区的不同主题或利用各种节日、盛事来进行节庆活动的策划,展现地方民俗风采。
3、旅游设施规划
人们旅游活动的开展必然会涉及到道路、停车场、餐厅、宾馆等服务设施的建设和指示牌、垃圾箱等环境景观的设计,这些设施规划可以参照一般风景园林的景观设计标准,结合实际,设计要求与环境共生,体现生态和自然原理。它们的风格、尺度、轮廓、色彩等都要与农庄的草木、河湖、山体等自然环境结合得贴切、完美。
例如景区内道路应根据自然地势设计;农庄建筑最好采用乡村民居的形式;餐饮设施可以是与环境相协调的野外型、家庭旅馆型,或将餐饮与观光温室结合的温室餐厅;住宿设施如渔家客栈、农家旅店应安置在相对安静的区域,有怡人的景致,与娱乐区有一定距离;可以建立生态停车场,例如可在车场地表铺设生态植草砖,以大型树木作为绿化骨干,采用植物搭起隔离带,可以解决酷暑季节旅游车辆的遮荫和净化汽车尾气的问题;标牌的设置位置要方便游者寻找,尺度和材料必须和周围的建筑及环境相适应等等。
4、基本环境的规划要点
(1)地形。农庄若具备良好的地形条件,地形设计应本着尊重原始地形的原则,充分挖掘原有地形优势,并尽量做到土方的平衡。若农庄原始地貌为耕地或荒地,竖向上没有起伏变化,可以通过曲折的道路、合理放置的果树林、苗圃地来形成空间上的开合,以弥补竖向地形上的平淡。
(2)水体。如果农庄中有天然的面积足够大的湖泊资源,可以开展游船赛舟等水上活动项目;若农庄具备点状水体,可以结合传统农业中的灌溉工具,设置一些反映农业文化特色的景观小品,如灌溉用的水车、打水用的水井等,增加文化趣味;还可以利用天然的河流、小溪等线状水体开展赏景垂钓等各类水上活动。
(3)植物。主要包括绿化植物和经济作物。在对园区植物风格的把握上,绿化植物的配置应本着广泛采用乡土植物的原则,注重适地适树,强调多样性与稳定性;经济作物是指用于观光、采摘、体验功能而种植的各类经济林果、花卉、蔬菜等。要考虑到作物本身的观赏性,进行合理布置。此外还要考虑季节的交替、轮作的品种,不要出现一种作物成熟收获后,土地闲置的情况。总的来说,要在田园景观基质上,进行园林植物景观建设以丰富景观层次和季相变化,力求终年常绿、季相变化,争取达到“四时有不谢之花,八节有长春之景” 的境界。
四、都市农庄开发模式的五个要点
在出游方式上通常以自驾出游为主,在人员组织上,通常是全家出游,人群上有老人、中青年、儿童,休闲度假型都市农庄针对家庭出游的人群结构合理安排园内旅游产品和项目内容,在具备郊野生态休闲、农业休闲、度假、会议、娱乐、游乐等功能基础上,针对老年群体,形成如垂钓、郊野散步、棋类游戏、摄影等休闲娱乐项目;针对中青年群体,形成游乐园、赛车、跑马场赛马、蹦极、攀岩等游乐娱乐项目;针对儿童群体,形成小型儿童游乐、民俗游艺等娱乐项目。
通过各类项目的合理搭配,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城市家庭旅游需求为核心,对郊野休闲游憩模式进行创新,以新的创意方式组织吃、住、行、游、购、娱、康、体、疗、悟等功能,形成生态农庄主题公园的最大卖点,同时以“生态 游乐 农业民俗 农庄度假”的最佳组合找到其自身发展的市场空间。
环境是其本底资源,此类都市农庄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其可以让人在游乐体验的同时充分的享受自然的野趣和乐趣。以良好的生态郊野环境为依托,结合露营、户外拓展、垂钓、郊野漫步、郊野游乐、休闲露营等郊野休闲项目,形成都市农庄主题公园的不同于城市主题公园的一大特色。因此,生态环境指标也通常成为都市农庄主题公园选址的首要条件。
因此,游乐设施低成本战略降低了都市农庄在前期运作中的成本投入,与其他主题公园项目相比更容易取得成功。
同时结合农业民俗可开展类似于开心农场种植体验等农业民俗主题体验活动,带给人们一次乡村生活的真实体验。因此,农业与民俗的体验是都市农庄有别由于其他主题的一大特色。
农业休闲地产的开发既满足了度假区旅游服务接待的功能,同时也平衡了其在游乐、民俗体验等其他项目上的投资。因此,与农业休闲地产开发相结合的度假型都市农庄产品模式成为了决定项目成功与否的核心竞争力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