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旅游 > 途中趣谈 > [转载]趣谈“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粮油布票凭证(一)(2)

[转载]趣谈“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粮油布票凭证(一)(2)

来源:网络转载 2017-12-13 22:40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早期语录票品,绝大多数是标示“毛主席语录”或“最高指示”(缘于林彪讲话:毛主席的话句句正确,一句顶一万句,句句闪金光,是我们的最高指示),或无此标示,仅在语录后署毛泽东或林彪名字。但也有个别例外,如江西省商业厅1969年发行的6尺4寸布票,票面画出当年“斗批改”的热闹场面,有一句语录,仅称“毛主席说”,不称“毛主席语录”或“最高指示”,有明显不尊重不礼貌之嫌,这在早期语录票品中极为少见;山西省一寸布票,既署“最高指示”又同时署上毛泽东的名字,且多余地为“语录”内容加上双引号,纯属不必要的画蛇添足!

林彪语录布票

  “文革”期间流行的林彪语录粮油布票并不多(包括林彪及其奉承者都明白喧宾夺主的致命危害),全国及省市一级政府部门发行的林彪手书语录票品在当年就难得一见。“九·一三”林彪叛逃,机毁人亡,客死邻国。中央有关部门正式发文全国,停止使用一切有林彪画像、语录的粮油布邮票品,要求上缴或销毁有关宣传林彪的书籍、宣传品。为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政治麻烦,多数公民交了烧了,不交不烧的至少在有关展现林彪的文物上打叉画圈,以示划清界线。所以,至今能得以保存的委实不多!欣赏1968年江西省林彪语录布票,平心而论,撇开政治因素不论,林彪的书法还确实不错,经得起欣赏品读与收藏!

毛主席与林彪语录混合布票

  “文革”后,坊间流传过这样一个故事:“文革”初期,美国记者埃德加斯洛一次有幸陪同毛泽东与林彪检阅红卫兵。斯洛抖一抖手中的“红宝书”,微笑地问毛泽东:“主席先生,您对下面这些孩子们高呼万岁万万岁,作何理解?”毛泽东答道:“你不懂得中国的习俗。人啊人,就爱崇拜别人,也希望得到别人的崇拜!”毛主席的话还未通过翻译传到斯洛的耳朵,站在毛泽东右侧的林彪已经听得清清楚楚!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由此“红海洋”之风日日高涨,吹遍全国。1968年12月,笔者参军,服役于海军东海舰队,一到部队,每人便领到鲜红色的毛主席语录和林副主席语录各一本,供早请示和晚上汇报用;请示汇报时,必恭恭敬敬面对毛主席画像,左手持红宝书,必念的第一句话就是: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万寿无疆!敬祝林副统帅身体健康,永远健康!
  当时个别好事者急于表忠心,于是在个别省市粮油布票品中,也留下了这段历史痕迹!

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布票

  “知识青年”这个历史名词,最早产生于1955年,特指那些学校毕业后到农村落户的城镇青年。1968年12月21日,毛主席发出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据《知青档案》一书记载:1968年至1978年,全国1623万知识青年远赴边疆海岛、山区渔村上山下乡“闹革命”,几乎遍及中国所有城镇的绝大多数家庭。由此引发的教育中断、生活工作没着落、社会动荡不安宁的问题多多;但当年却被宣传为具有“反修防修”、“缩小三大差别”的重大的政治意义。1978年,复出工作的邓小平曾说过一段很中肯的话:“国家花了三百个亿,买了三个不满意:知青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农民也不满意。”由此,多数知青得以返城,上山下乡运动终告结束。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在粮油布票上留下画面的极为稀少,图为云南省商业局1972年发行的印有精美知青上山下乡图案的五市寸布票。(作者:林华,未完待续)

摘自2012年2期《福建邮花》(福建省集邮协会主办)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 ┊ ┊打印┊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转载]黄花梨为什么会有鬼脸?

后一篇:[转载]油画《贵妃醉酒》神韵竟如此夸张(图)

评论 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 发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昵   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 前一篇[转载]黄花梨为什么会有鬼脸?

    后一篇 >[转载]油画《贵妃醉酒》神韵竟如此夸张(图)

    上一篇:说不尽的桥 下一篇:老外谈亚洲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