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美食 > 家常菜 > [转载]烘焙知识

[转载]烘焙知识

来源:网络转载 2015-11-24 01:35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原文地址:烘焙知识作者:张健

配方平衡  各类西点都有一定的配方,但西点的配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条件和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变化,这种变化并不是随意的,须遵循一定的配方平衡原则。
  配方平衡是对西点制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是质量分析、配方调整或修改、以及新配方设计的依据。
  配方平衡原则建立在原料功能作用的基础上,原料功能可分为以下几组:
  1.干性原料:面粉、奶粉、泡打粉、可哥粉等。
  2.湿性原料:蛋类、牛奶、水等。
  3.强性原料:面粉、蛋、牛奶。
  4.弱性原料:糖、油脂、泡打粉。
  配方平衡原则的基础是:在一个合理的配方中应该满足干性原料与湿性原料之间的平衡;强性原料与弱性原料之间的平衡。
  一、干湿平衡
  蛋糕液体的主要来源是蛋液,蛋液与面粉的基本比例是1:1,由于海绵类蛋糕主要表现是泡沫体系,而气泡可以增加浆料的硬度,所以海绵蛋糕在基本比例的基础上,还可以增加较多的蛋液。
  而油脂蛋糕主要表现是乳化体系,水太多不利于油水乳化且浆料过稀,故蛋液加入量一般不超过面粉量。
  各类主要液体基本量比例如下:(对面粉百分比)
  1.海绵蛋糕:加蛋量100%~200%或更多。(相当于加水量的75%~150%或更多)
  2.油脂蛋糕:加水量75%。(蛋液量100%)
  此外,干湿平衡的调整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制作低档蛋糕时,蛋液减少可用水或牛奶来补充液体量,但兑水量不宜超过面粉量。
  2.根据油糖对吸水作用的影响,当配方中的油、糖增加时加水量则相对减少,一般每加1%的油脂,应降低1%的别水量。另外配方中如增加液体如蛋液、糖浆、果汁等,加水量也应相对减少。
  3.配方中的总液体量大于用糖量时有利于糖的溶解。
  4.由于各种液体的含水量不同,故它们之间的换算不是等量关系,蛋液含水量约75%,牛奶含水量约87.5%。
  5.在制作可可型蛋糕时,加入量不低于面粉量的4%,由于可可粉比面粉具有更强的吸水性,去掉等量的面粉应增加等量的牛奶或适量的水来调节干性平衡。如配方中面粉为1000g,加可可粉40g,调整后面粉应为960g,牛奶40g,泡打2g,其它原料不变。
  二、强弱平衡
  (一)强弱平衡主要考虑是油脂和糖对面粉的平衡。
  油脂蛋糕的油脂越多,起酥性越好,但油脂量一般不超过面粉量,否则会酥散不成型。非酥性制品如海绵蛋糕,油脂量较少,否则会影响气泡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制品的弹性,在不影响品质的前提下,根据甜味需要可适当调节糖用量。
  各类主要制品的油脂和糖用量基本比例如下:(对面粉比)
  1.海绵蛋糕:糖80%~110%,油脂0。
  2.奶油海绵蛋糕:糖80%~110%,油脂10%~50%。
  3.油脂蛋糕:糖25%~50%,油脂40%~70%。
  调节强弱平衡的基本规律是:当配方中增加强性原料时,应相对增加弱性原料来平衡。反之亦然。例如油脂蛋糕中的油脂增加,在面、糖不变的情况下,相应增加蛋量平衡,而蛋量增加,糖量也要适当增加。可可粉和巧克力都含有一定量的可可脂,而可可脂起酥性约为固体油脂的一半,因此根据可可粉、巧克力的加入量可适当减少配方中的油脂量。
(二)泡打的比例
泡打是一种化学膨松剂,协助或部分代替蛋的发泡或油脂的酥松作用,因而在下述情况下应补充泡打粉:
1.蛋糕配方中的蛋量减少;油脂蛋糕中的油脂或糖量减少时;牛奶加入时,都应补充泡打粉。
2.一般而言,蛋粉比超过150%时可不加泡打粉,高中档蛋糕配方泡打用量约为面粉量的0.5%~1.5%较低档蛋糕(蛋量低于面粉量)的泡打量约为面粉量的2%~4%,以上原则亦适用于油脂较多的酥性制品如油脂蛋糕。油脂减少越多,泡打增加越多。
3.牛奶具有使制品收缩的作用,需要用具有相反作用的糖或泡打来平衡。
三、高比蛋糕平衡
  高比蛋糕即高糖、高液蛋糕。配方中的糖量和总液体量往往超过面粉量,甚至可高达面粉量的120%~140%(糖量)和140%~160%(液体量),在高比蛋糕配方中,太多的糖会加大对制品结构的散开作用。可由拉加有收缩作用的牛奶来平衡。此外,针对过多的液体,应采用吸水性强的高比面粉和乳化性强的高比油脂。
四、配方失衡对制品质量产生的影响
1.液体大多会使蛋糕最终呈“×”形状,形成“湿带”,制品体积缩小甚至部分糕体随之坍塌。液体量不足则会使制品紧缩,内部粗糙、质地发干。
2.糖和泡打过多,会使蛋糕结构体积变弱,造成顶部塌陷,导致呈“M”形。糖加多口感太甜且发粘,泡打多制品底部发黑。糖和泡打不足会使糕体质地紧缩、不疏松,顶部突起太高,甚至破裂。
3.油脂太多亦能弱化制品结构、顶部下陷,糕心油亮且口感油腻,油脂不足则糕体发紧、顶部突起甚至裂开。


第六章 乳化及烘焙技术


           
一、乳化技术
  西点大多数含有油脂,因此涉及到油和水的分散即乳化。一种液体分散在别一种不相溶的液体中,形成高度分散体系的过程称为乳化。
  乳化分为水包油型(油分散在水中,即水多油少),和油包水型(水分散在油中,即油多水少)两种类型。如牛奶即是水包油型,固体奶油、麦淇淋及一些动物性固体脂即是油包水型。
  乳液泡沫的很大界面是不稳定的,欲其稳定就需要乳化剂。乳化剂与发泡剂一样,既有亲水基也有疏水基。它在油水界面上吸附时,亲水基朝水向,疏水基朝油向,在油滴和水滴周围形成一层保护膜,从而维持乳液的稳定。
  乳化剂(蛋糕油、S.P)是一类油多种乳剂 或发泡剂组成的复合制品,从整体上看,这类制品具有稳定泡沫和稳定乳液的双重功能。
  当配方中的油脂或水量增加时,应适当增加S.P,温度太高太低都不利于乳化,油脂和蛋液的最适宜乳化温度是20℃~25℃。
         
二、烘焙技术
  烘焙是制品在烤炉中高温烘烤成制品的工序,是糕点成熟的主要方法。制品在烘烤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变化,如水份蒸发、气体膨胀、蛋白质凝固、淀粉糊化、油脂溶化和氧化,糖的焦糖化和美拉德褐变反应等,经烘焙产生悦人的色泽和香味。
  (一)制品在烘焙过程中一般会经历急胀挺发、成熟定型和内部烘透几个过程:
  1.急胀挺发:制品内部的气体受热膨胀,体积随之迅速增大。
  2.成熟定型:同于蛋白质凝固和淀粉糊化,制品结构定型并基本成熟。
  3.表面上色:由于表面温度较高而形成表皮,同时由于糖的焦糖化和美拉德反应,表皮色泽逐渐加深,但制品内部还较湿、口感发粘。
  4.内部烘透:随着热渗透和水份进一步蒸发,制品内部组织烤至最佳程度,既不粘牙也不发干,且表皮色泽和硬度适当。
  在烘焙的前两个阶段不应打开炉门,以免影响制品的挺发、定型和体积胀大。进入第三阶段后,要注意表皮和底部的色泽,必要时适当调节面火和底火,防止色泽过深,甚至焦糊。
  (二)烘焙温度
  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前题下,制品的烘烤应在尽可能高温和短时间内完成,温度主可以使制品得到较大体积和质量。以蛋糕为例,温度低将会导致浆料的过度扩张和气泡的过度膨胀,使制品气孔粗大质地不佳,而必然会延长烘焙时间,产品会因水分过份蒸发而发干。温度过高制品表面就会结壳,甚至烤焦而内部仍未熟透、蛋糕顶部突起太高、破裂,这是因为表面成型而内部仍在不断膨胀的结果。
  1.大小与厚度
  热能经制品传递的主要方向是垂直而不是水平的,因此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厚度。较厚的制品如温度太高,表皮形成太快阻止了热渗透,容易造成烘焙不足,因此要适当降低温度。总的来说,大而厚的制品比小而薄的制品选择的炉温要要低。
  2.配料
  油脂、糖、蛋、水果等配料在高温下容易烤焦或颜色过深,含这些配料越丰富温度应越低。 
  3.表面装饰
  表面有干果、糖、果仁等装饰性材料温度要低。
  4.蒸汽
  炉内如有较多蒸汽存在,则可以容许制品在高一些炉温下烘烤。(制品越多蒸汽越多)
  必须指出的是,资料中所有的温度与时间仅能供参考,不能照搬,由于不同的烤炉,传热性能也不同,制作者城要通过实践摸索出自己的烤炉,烘烤各类产品的确切的时间和炉温。
  (三)预热
  当制品即将进炉时,炉温应已达到所要求的额定温度,这样生产的制品才能质量较好的得到保证,所以,烘烤前炉需要预热。电热式的温度升到200℃时约要10~20分钟,燃气式的根据气量压力大小来灵活撑握。
  (四)烘焙时间与制品成熟鉴别
  炉温越高,烘烤时间越短;制品厚配料多、时间长,烘焙时间的长短与容器的材料、性能也有关。色泽深或无光泽的器皿,可以缩短时间;光亮的容器能反射辐射热能,从而减慢速度。色泽太深的缺点是制品顶部突出、色泽深且不均匀,对容易上色的制品不适合。
  防止底部、上部色泽深可以采取一些保护措施,如盖纸、垫纸或双层烤盘、随时调节上下火等。
蛋糕最后成型的部份在顶部表皮下方约0.5cm至1cm处。指尖轻压此处如下塌则未成熟,如有弹性则熟。另一种鉴别方法是用一根细竹签从表皮中心插入,取出后未粘任何湿浆料则成熟,反之则未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