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美食 > 家常菜 > 益昌凝糕点回来了 还是那个味儿

益昌凝糕点回来了 还是那个味儿

来源:网络转载 2015-11-25 04:24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大清同治八年(1869年),金州古城南街上,吴洪恩将一块黑底金字的益昌糕点招牌挂在廊檐下,益昌糕点正式成立,后改名“益昌凝”。然而,从私营到国营,再到2005年停业,益昌凝糕点在经营了136年后突然销声匿迹,无数金州老城人对此感慨万千。 2010年,在金州人徐学林的坚持下,益昌凝糕点的老字号招牌又被重新挂了起来。目前,金州益昌凝糕点已被列入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且正在申报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益昌糕点曾享誉辽南
    据金县志记载:清同治十年,吴鸿恩(吴洪恩)在金州城内开设益昌点心铺,师徒12人,日产蛋糕、炉果等100公斤。“1869年,吴家靠卖馒头为生,后来因为手艺好,扩大经营,开起了点心铺。 ”徐学林说,当时的益昌点心铺主要以软硬八件、套环酥、光头饼、状元饼等点心为主,这些点心外皮香酥,入口绵软柔滑,内馅清甜松糯,深受当时百姓的喜爱。“当时,益昌点心铺开在古城南街,清晨四点多,糕点铺的伙计们在一排长长的面案子上排成一字擀饼皮,声音好似轻快而富有节奏的鼓点,邻居们就在这鼓点声中醒来,提着竹篮去买烧饼当早餐。 ”老金州人都说,益昌糕点的鼓点就是老金州城早起的闹钟。
    据金州一些老人介绍,当时金州城早晚都要关闭城门,每天早晨城门一开,城外人便陆续拥到益昌点心铺吃早点,晚来一步,烧饼就会卖完。卖完早点后,伙计们就开始准备制作软硬八件等各式点心,这时南来北往的客商和进城赶集的人,都会在益昌糕点铺买上几件点心后,再赶着大车离开金州城。
    随着益昌糕点的名声越来越大,分店越来越多,吴洪恩把益昌糕点的名号改为“益昌凝”。改名就是希望大家可以凝聚在一起,像一股绳将益昌糕点做大做好。
    此后,金州益昌凝糕点的美名,就顺着这些南来北往的车辙印儿传遍了整个辽南。其中做工细致的套环酥,最多能数出64层,光头饼用热水一泡又甜又糯,没牙的孩子和掉牙的老人特别喜欢。酥八件更是独具特色,闻名遐迩,且当时的奉天省省长王永江等许多权贵都专门来买过糕点。
因经营不善导致停业
    1950年,“益昌凝”传到第三代、年仅15岁的吴智明手中。 1956年,“益昌凝”公私合营为大连金州益昌糕点厂,吴智明被聘入成为技师,并将自家最好的炉子和模具都搬到了新厂,且在点心铺工作了多年的老师傅也一起随他入了新厂。据金县志记载:益昌糕点厂是解放后金县城里第一个国营食品厂。
    2005年,益昌糕点厂因经营不善彻底停业。益昌糕点也逐渐淡出老金州人的视线。此后,也有人跟吴智明提出恢复老字号,但因自己年事已高,儿女也都不从事食品工作,所以恢复老字号的愿望,一直没有实现。
百年老店重现金州古城
    2009年,凯林食品配料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徐学林,决定恢复益昌凝的老字号招牌。“我从小就是吃益昌糕点长大的,听说它停业后,心里很不是滋味。 ”此后,徐学林三次来到吴家,表达了想恢复老字号的想法。
    开明的吴智明老人与儿女经过家庭会议后决定:即使将祖辈传下来的秘方交给他姓,也不能让老字号从此销声匿迹。就这样,吴智明将祖传的四十多种糕点的工艺配方和馅料配方传给了徐学林。2009年12月12日,徐学林以传统拜师方式,正式拜吴智明为师,徐学林成为益昌糕点第四代传人。
    2012年,益昌凝糕点正式成为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13年又被辽宁省定为“百年老字号”店铺。
    如今,益昌凝糕点铺已在大连各地开设了12家分店,并在大连多家超市及商场销售,糕点仍采用百年配方、传统手工制作,品种有四五十种。“益昌凝糕点如今才真正的发扬光大了。 ”已经古稀之年的吴智明老人会心地说。
    在经历一百余年的辛酸岁月后,益昌凝糕点铺成为大连唯一的百年食品品牌。半岛晨报、海力网记者孙胜汇文/图

以上内容来自:半岛晨报

[责任编辑:yf001]

上一篇:自助餐热菜厨师 下一篇:糕点全科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