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来自600多个县区 长沙“菜园子”遍布全国
┈┈┈┈┈┈┈┈┈┈┈┈┈┈┈┈┈┈┈┈┈┈┈┈┈┈┈┈┈┈┈┈┈┈┈┈┈┈┈┈┈┈┈┈┈
2004-06-29 08:16:28 三湘都市报
上图:市民在超市选购包装精美、清洁保鲜的外地菜。
左图:长沙市马王堆蔬菜食品配送中心的员工把来自全国的蔬菜进行分类送往市内各单位。
本报记者 谷一钧 张京明 摄
如果要绘制一幅长沙蔬菜供应图,人们会惊奇地发现,全国有29个省、市、自治区,600多个县区与长沙有蔬菜流通往来,也就是说,长沙人的“菜园子”遍布全国各地。
如果要剖析长沙人的餐桌,人们不难发现,这里既有春、夏、秋、冬四季时令蔬菜;还有许多叫不上名的新品菜、外国菜。长沙人吃得好“洋”气!
然而,曾几何时,“一芹二白”是长沙人吃菜的真实写照,“菜篮子”工程更是令各级政府领导牵肠挂肚。如今,历经十多载市场风雨洗礼,长沙的蔬菜供应,在告别了品种单一,告别了淡旺季之后,正迎来种类繁多、供需两旺的流通盛世。
小餐桌见证大变化
家住长沙城南路的杨爹,至今还记得当年蔬菜供应紧张的情景。
“那时吃菜要凭票。我记得有一年过节,单位给我们每位职工发了5斤小白菜票,我们一家人好欢喜。要知道,那时餐桌上的蔬菜主要是三个品种:芹菜、大白菜和白萝卜,我们叫‘一芹二白’。哪像现在一年四季都能吃上黄瓜、西红柿,想吃什么市场都有卖。”
由于我省气候四季分明,且潮湿,蔬菜供应呈现出三大淡季,即冬淡(1月至2月)、春淡(4月至5月)、秋淡(9月至10月)。这一特点,使省会长沙一年四季都得从外地调菜进城保障供应。
“那时流通也很不畅,全部是火车运输。如从河南运大白菜到长沙,需要一个星期,抵达长沙时菜都已经烂了。有一年,我们曾将200万公斤烂菜,倒进了烈士公园的湖内。由于流通不畅,再加上品种单一,长沙的蔬菜经常是多时太多,少时太少,故有‘春菜如马草’一说。”长沙市蔬菜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正坤介绍。
“政府也很操心,每年都要开专题会议研究蔬菜供应问题,布置白菜等主要蔬菜品种栽种计划,并每年拿钱补贴菜农和购销站,我记得政府财政补贴资金最多的一年达到了2000万元。”长沙市商贸局一位负责人如是回忆。
然而,随着时光流转,短短十多年时间,长沙人的餐桌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且不说在马王堆蔬菜批发市场,每天都有涵盖一年四季的130-150个品种的鲜菜供应上市;不说在全市星罗棋布的超市、农贸市场,随处可见青翠欲滴、品种繁多的时令蔬菜;也不说在各大宾馆、酒楼,还能品尝到空运而来的新品菜、进口菜……单说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只要愿意,每天都可摆上一满桌赤橙青黄紫的蔬菜大宴。
长沙人再也不为吃菜发愁了!
小菜篮牵来大市场
长沙蔬菜供应的转折点可追溯到13年前。
上世纪90年代初,为扭转长沙蔬菜供应价格高、品种少的尴尬局面,长沙市政府决定利用原东区蔬菜购销站,筹建长沙蔬菜批发市场,并将其申报列入全国十大批发市场试点之一。
1991年5月28日,当占地仅28.8亩的长沙马王堆蔬菜批发市场在长沙城东开张时,谁也没有想到,一个国家级的大市场已破土而出了!更没想到,它的横空出世将给长沙蔬菜供应带来历史性的变化。
市场开张第一年,仅有郊区基地农民进场交易,成交量只有5000万公斤,当年亏损15万元。为搞活市场,批发市场的工作人员开始北上南下招募全国各地的蔬菜经营户进场经营。马王堆蔬菜批发市场也由此急骤膨胀:从1993年起,马王堆蔬菜批发市场历经4次扩建,占地面积由28.8亩扩大到了280亩,增长了近9倍,而其蔬菜日均交易量,亦由13年前的10多万公斤,攀升到了430万公斤,其交易规模居全国第五。
如今,每日从下午4时左右开始,马王堆蔬菜市场便开始迎来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首个交易高峰。上千辆大卡车从全省各地陆续抵达马王堆市场,经过看货、谈判、交易、装车后,这些大卡车满载着黄瓜、辣椒、茄子等新鲜蔬菜,沿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飞驰而去……这个高峰一直持续到深夜12时左右,称之为外销批发高峰。
另一个交易高峰从第二日凌晨2时开始。上万辆来自长沙城内各农贸市场以及四周城镇的三轮车、小货车,几万名操各地口音的生意人,在或堆成堆、或码成山、或整车刚到的滴着露珠的时令蔬菜海洋中穿梭买卖……交易一直持续到上午8时阳光普照时,随着人散车离,市场才慢慢趋向平静,称之为本埠批发高峰。
据统计,马王堆蔬菜市场成交额的蔬菜,60%以上辐射到了省内其它州市以及周边省、市地区,不足40%的在长沙地区销售,占长沙日消费蔬菜的85%以上,是长沙以及全省乃至中南地区的蔬菜流通枢纽。
马王堆蔬菜市场的繁荣,以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不仅改写了长沙人吃菜“一芹二白”的历史,而且还圆了长沙人吃全国菜的美梦。
如今常驻马王堆市场的省内外客商1000多人,其中外地客商达600多人。每年11月至第二年5月,这期间每天都有100辆大卡车从广东、广西、海南运菜到长沙,而这三地的蔬菜亦占马王堆蔬菜总量的50%以上;从4月至5月,山东寿光的大棚菜、安徽的蒜苗、云南昆明的大红辣椒、莴笋头、贵州的豆类以及河南菜主宰长沙市民的餐桌;6月至8月,则是本地菜当道,外地菜则降至仅占市场份额的40%左右;9月至10月,反季节菜唱主角,这时石门的萝卜、益阳的凉薯、岳阳的大白菜、包菜以及湖北长阳等地的反季节菜登陆长沙,其中仅湖北长阳的反季节蔬菜基地每天便向长沙发几十车新鲜蔬菜。9月份后秋菜进入高峰,河南、陕西、甘肃、内蒙古等东北、西北省份生产的土豆、洋葱、辣椒等蔬菜,则通过火车运抵长沙,高峰时每天的进货量达150至160个车皮……
这种全国性的大流通,使长沙蔬菜供应自上个世纪末开始便已无冬夏之分,更无淡旺之别,供应总量相对平衡。
更为可喜的是,自1998年起,长沙市政府就取消了蔬菜的财政补贴,不仅如此,每年马王堆蔬菜批发市场还向国家上缴税收600万元,成为长沙市的纳税大户。
小蔬菜成为大产业
长沙蔬菜流通业的繁荣,不仅丰富了城镇居民的菜篮子,而且还孕育催生了一大批种菜和贩菜大户,使许多山区的菜园子成了致富园。蔬菜产业亦开始在三湘大地崛起。
浏阳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1999年,随着马王堆蔬菜市场浏阳直销区的建立,浏阳的蔬菜产业仿佛一夜之间,迅速壮大起来。
这个拥有冬暖夏凉独特小气候的山区县,在1996年以前,农民种菜一般是自产自销。随着交通的改善和市场窗口的建立,精明的浏阳人很快发现,其独特的山区小气候,适宜大面积发展种菜业。于是,关口、荷花、古港、官渡、大瑶、普迹、沙市等蔬菜基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关口办事处水佳村的张如武、钟细卿便是浏阳最早一批种菜大户,他们靠种浏阳的白黄瓜,盖起了小洋楼,走上了致富路……而在浏阳像张如武、钟细卿这样的种菜大户如今已是不胜枚举。
浏阳还活跃着一支由200多人组成的贩菜大军。古港镇仙洲村新屋组的熊定江、熊定有则是浏阳有名的运销能手,他们每人每年销菜1000万公斤左右,获利近10万元。如今,自4月份开始直到10月份左右,在浏阳至长沙的高等级公路上,每天都奔驰着15———40台运菜的大卡车。不仅如此,借助马王堆蔬菜市场这一平台,浏阳蔬菜还行销到了广州、深圳、湖北、江西、北京等地。每年5月、10月、11月,正是深圳、广州蔬菜生产淡季,浏阳经营大户抓住商机与广州运销户联营,将浏阳的西葫芦、四季豆、莴笋运往广州销售,每车收益比在长沙销售高出数千元……
广阔的市场,带动浏阳蔬菜业的蓬勃发展。目前,浏阳有10万人左右从事蔬菜产业,浏阳蔬菜种植面积亦达到了23万亩。浏阳在长沙马王堆和株洲开辟两个蔬菜销售区,其中仅马王堆蔬菜市场浏阳直销区每年成交额就达2000万元。浏阳蔬菜业一跃而起,与浏阳花炮、皮服一起,并立为该市的三大支柱产业。
此外,还有南县、华容、岳阳、汨罗等众多省内县、区,借助马王堆蔬菜批发市场,走上了靠发展蔬菜产业致富的新路。
再飞跃期待更规范
供需已趋向饱和的长沙蔬菜流通业,正期待和酝酿着第二次飞跃。
长沙蔬菜食品集团的董事长张卫民有许多梦想。如他希望构建计算机网络,改变目前马王堆蔬菜市场以“对手交易”为主的交易方式,实行电脑结算、网上交易;又如他想建起蔬菜物流配送大楼,为长沙各大农贸市场、超市、宾馆、机关、学校送菜配菜;又如他希望在全省能开通“绿色通道”,使我省的蔬菜运输车能畅通无阻;他希望建立市场准入制度,让那些带有农药残留的蔬菜,统统拒之于市场门外,同时他还希望建立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反对恶性竞争……
有些梦,张卫民正在尽其所能地努力实现。但有些梦,张卫民希望全社会予以关注支持。那就是让长沙市民吃的蔬菜全部都是安全、绿色的;让长沙的蔬菜流通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在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中,做大做强。
为此,记者衷心祝愿张卫民美梦成真,祝愿长沙蔬菜流通业更加兴旺发达!
(责编:文杰 作者:左丹 通讯员 李密荣)
【】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