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美食 > 食材 > 汉中热面皮和菜豆腐

汉中热面皮和菜豆腐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5-27 08:04 编辑: 网络 查看:

正文 字体大小: 中

汉中热面皮和菜豆腐 (2007-02-22 15:44:51)

一、《热面皮赋》

  常有来过汉中的外地朋友讲:“汉中气候宜人,物产丰富,亦城亦乡;汉中人醇厚温和、悠闲自在……。尤其是汉中的热面皮,味美可口,让人念念不忘……”。的确,我们汉中是适合居家生活的好地方,热面皮更是我们天天爱吃的大众小吃,虽然平凡,却意味深长、劳苦功高。为此,特著此文以记之:

  美哉,热面皮兮,为物最妙!汉中盆地之所产,百姓大众之所造。大米为之主体,磨浆便成原料;三两勺请驾笼中,火旺汽猛片刻即好。观其形如十五圆月,察其色似玉兔之袍。本与豆芽为侣,偶与黄瓜相好;油辣子调味先锋,蒜茸绝不可少。软软乎上筷只觉顺从,柔柔乎入口才知劲道。遇稀饭而亲密,配菜豆腐而逍遥。达官富豪于尔尚嫌粗糙,工薪百姓把你视为至交。田家翁常食之,供腹中之饱,可曾想廷年益寿正在此道;打工妹爱咥之,为的口舌之好,可知道褒姒为何容颜美貌?孔夫子周游得之哪会眼花,淮阴侯少年遇之何必乞飘;工人有之不忧下岗,农人有之不畏旱涝。今朝汉上日新月异,一方安乐有尔功劳;“兴汉中,奔小康”宏图又展,搞“双创”将为你再换新貌。

  美哉热面皮兮,天汉之佳肴!但食其中滋味,愿与终身偕老。

二、戏说面皮

传说面皮是从汉朝开始形成并流行的。当年楚汉相争,汉王刘邦驻军汉中时逢连降数日暴雨,储备军粮因雨水浸泡均开始腐烂,大军粮草告急,此事可愁坏了汉王,几十万大军饥寒交迫可怎么办?此时一位聪明的火夫想了个办法,将稻米磨成浆然后在锅中蒸熟,加上调料拌匀食用,这样稻米的腐味居然没有,而且还可口香美。汉王于是传令军种皆效仿,这样解决了军种粮食问题。这一吃法后来也逐渐传入民间,后经不断改进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吃法。现在流传在汉中的面皮有热面皮、凉面皮、青椒酱面皮、鸡汤面皮等多种口味。

  一说汉中面皮相传始于秦汉,那么秦镇米皮、歧山面皮、麻酱凉皮、广东炒合粉可能都有可能源于汉中面皮。在全国各地凡卖面皮的往往打出汉中米面皮、城固米面皮招揽客人,以示正宗。新加坡有一种叫“炒果条”的美食,把面条、粉条、豆芽和甜酱油等加在一起炒,之后再加入鸡蛋、蛤、腊肠、辣椒酱等佐料,也许就是汉中炒面皮的演变。

  好象汉中人都具有“面皮情结”。出差的、求学的,在外打工的回到家乡,一下车,就眼巴巴地瞅准了面皮摊,迫不及待地冲上去,随便把行李一撂,先吃上一两碗。随着口舌间的享受,一切出门在外的烦恼以及那种浓浓的思乡之情便也烟消云散了。

  汉中面皮可分为两大流派,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定位是热面皮,特点为切的要宽,辣椒要大,辣椒籽完整,各类调料齐全,调料水要多,吃起来酣畅淋漓,微微冒汗,有点象八戒吃人参果。其代表有夜市张明富、宗营坝巷周家、兴汉路教育学院又一村 、体育场老一家蒋家、前进东路口姜家红娃。婉约派的面皮要放凉,根根细如丝,晶莹剔透,辣椒、调料精工细作,具有白、薄、光、嫩、细、柔、韧、香等特点,食之爽口,气味芳香,余香四溢。其代表有东门桥老九盘盘面皮、钟楼黄家、前进路小吃街城固风味王家、中山街邓家。无论何种流派,面皮所拌配菜颜色必须讲究,豆芽、菠菜、红箩卜丝、黄瓜等,要红绿相映,黄白互衬,色泽鲜亮,讲究的是赏心悦目。

  近看奇文《汉中热面皮赋》说:“观其形如十五圆月,察其色似玉兔之袍。本与豆芽为侣,偶与黄瓜相好;油辣子当先锋,蒜茸不可缺少。软软乎上筷只觉顺从,柔柔乎入口才知劲道。遇稀饭而亲密,配菜豆腐而逍遥。达官富豪于你尚嫌粗糙,工薪百姓于你却为至交。”此基本道出汉中热面皮的真味。婉约面皮的美文在哪?

  前日陪一在南方生活多年的汉中朋友 ,他吃完汉中面皮后大加赞赏地道,后又给我提了几个问题。说面皮虽香,为什么吃面皮的摊点卫生环境一个比一个差?搞不懂为什么吃面皮只要遇到相识人总要为付钱相争的面红耳赤?又说20年前在北街口用米换的机器面皮到那里去了?为什么没有类似于方便面的方便面皮?为什么汉中美女、少妇最爱吃面皮,搞不懂她们怎么不去吃汉中又一著名小吃梆梆面?真是匪夷所思、古灵精怪。

  我在西安端履门秦镇凉皮专卖店去过,环境整洁,墙上挂了七八个制作精良镜框,里面是毛笔的简笔画儿,讲述的是凉皮制作过程,吃的过程隐约伴随着一种文化。近年有相当多汉中人,把汉中面皮以家庭作坊式的经营推向全国市场,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南郑新集、城固元拱,有很多面皮楼,形成了面皮村,他们为汉中面皮增加了美誉度,也提高了汉中的知名度,但汉中城内却没有一家上当次店面,也真是怪事。酒店里有知名的“金江面皮”“古月面皮”“宝麒面皮”,毕竟远离老百姓。最近,听说东门桥的老九盘盘面皮注册了商标道是一件新鲜事。

  汉中热面皮可是汉中人每天早上必不可少的一顿早餐。你要是有机会来汉中就会看到这样的画面.每天早上,在一个人头攒动的摊位前,总会有很多各式各样的人端着一碗红白相间的东西在大快朵颐,那就是传说中香掉人舌头的-------------------汉中热面皮!!!!!说起米面皮的做法,那也是很讲究的。

  首先将精挑细选过的汉中大米洗净,放在水里跑六个小时左右,捞出.在打浆机器力将米打成浆状,烧好一锅开水,上面铺好用竹子作的蒸器。那样作出来的面皮会有一股特别的清香味,将打好的米浆均匀的铺在一张布上。那张布是放在蒸器上的.如此重复四次左右。再将盖子盖好,开始烧水。五分钟过,,熄火,取出面皮。晾凉后放在案板上切成条状,其实热的面皮更有一股别样的风味。

  在碗里放好醋、酱油、香油、盐、鸡精等调料,浇上香香的红油辣子。再根据各人口味放入黄瓜条,豆芽、菠菜拌匀就可以吃了。

  其实在有些地方那个酱油醋水是放在一个大锅力熬出来的,里面还有草果、砂仁、香叶等调味料。

  西安人喜欢吃里面加了一些面水的面皮,味道也不错,只不过面皮的整体感觉会偏硬。

  在安康也有类似城固米面皮的东西,叫做蒸面.纯粹的面水蒸出来的,色泽金黄。是用盘子端上来的.里面会多加一些芥末和芝麻酱。  你要是有空都安汉中来,就找我吧,我一定会带你去吃一回正宗的地道的汉中米面皮。

三、《面皮的思念》

  面皮是一种厚重的乡土文化,对家乡人来说,已经融进了血液里,渗进了骨子里;面皮是一种浓郁的乡土情结,对家乡人来说,已经像一根绳索牢牢地把我们套在一起,一提起面皮就有永远说不完的话题。

  面皮,乃家乡人的叫法。外头人一般叫米面皮,也有叫凉皮的。现在,比较普遍的叫法是汉中面皮。

  面皮的制作工艺传统而麻烦,先将大米淘净用水泡好,再用石磨磨成浆,尔后一张一张地蒸出来配以佐料食之。说麻烦,首先是泡不好米则蒸不出好面皮,对那些家庭主妇而言,能不能把握好这个度就是衡量其水平的标准。再就是磨浆,推石磨的需要力气,舀米的需要耐心,推和舀都需要相当的技巧并密切配合。尤其是每一次舀多少米带多少水非常讲究,米面浆的细与粗、稀与稠决定着面皮薄厚与韧度。小时侯,只要听到石磨欢欢快快地叫唤,就知道又有谁家要蒸面皮了,悄悄地咽口水是常有的事。

  家乡人对面皮厚爱有加,从达官贵人到平民百姓无不好之,似乎面皮是天底下最过瘾的吃食了。逢年过节,富人家山珍海味再多,没有面皮好像不算周全,而穷人家则全靠面皮撑面子;客人造访,有一碗面皮招待,会让人家心满意足;将出远门,面皮垫底诚如北方人钟情的饺子。家乡还有一个习俗,遇有红白喜事,邻里一般都要待客,要么一大锅菜豆腐,要么蒸上些面皮伺候着。在粮食短缺的年代,吃上一碗面皮算是一种奢侈,现在则普及到让人不可思议。本来,面皮作为一种冷食吃起来很舒服,不知从哪一天开始兴起了吃热面皮,切条、剁块、撕片子任你选择,一大早上似乎满街都在卖热面皮、菜豆腐,这种老少皆宜的吃食变成了家乡人离不开的早点,就像我所在的城市里的油条和煎饼果子,造访过家乡的外地人对此印象特别深刻。

  家乡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把面皮带到那里。一方面是靠嘴皮子带,不管人家想听不想听、明白不明白,指手画脚说得天花乱坠,两嘴白沫过着嘴瘾。另一方面是靠手艺传,家乡人把面皮铺子开得到处都是,只不过它是小作坊工艺、本钱有限,没有麦当老、肯德基那么招眼。我很佩服那些起早贪黑的卖面皮的家乡人,晚上蒸白天卖好不辛苦。家乡人的眼神尖得出奇,不管面皮铺子躲在哪个角落里,总会让他们搜寻出来并带来一批又一批的食客。面皮铺子里景观也挺可笑,只要有朋友在场,家乡人总是大嚼一气,浑身冒着热汗,哼哼哧哧点头称道,显得非常津津有味;没有外地人的时候,家乡人俨然一个个面皮专家评点一番,开铺子的多了一个食客也乐于应承,使家乡人的幸福感觉得到最大的满足,“亲不亲家乡人”的气氛布满了面皮铺子。家乡面皮大举北进是在改革开放之初,忽然一夜之间西安的大街小巷冒出了那么多的面皮铺子,确实让人惊喜了好一阵子。来自家乡的同学朋友闲来无事,品味上好几家之后会给自己定位一个经常光顾的铺子。不过,汉中面皮在西安的遭遇似乎让家乡人多多少少明白一些道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很无奈,关中的秦镇面皮并不逊色,尤其是佐以赫赫有名的油泼辣子更放异彩。

和面皮一起吃的还有菜豆腐

汉中菜豆腐又称菜豆腐粥,制作历史悠久。是汉中的名小吃。原在汉中是招待宾客的佳肴。现在以是大众化的食品。其制作的主要原料是黄豆,经过浸泡,打磨成浆,用细箩或纱布滤去豆渣,煮沸,然后加入浆水菜酸汤点清待形成豆腐时,再滤出豆腐压成块。该豆腐质地细嫩,色泽清白如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吃法上有酸甜之分,用所剩的酸浆水加入大米煮熟,快熟时加入所制豆腐,粥熟食之酸香可口,特别食酸味豆腐时,配以油煎辣椒,蒜泥等拌成的佐菜,食之后清香意爽,余味无穷。菜豆腐营养价值高,既经济又实惠,真是-山珍海味油腻腻,不如汉中菜豆腐。

菜豆腐吃起来很香,做起来也是一门绝活。

先是制作白菜豆腐。把泡胀的豆子磨成浆,滤去豆渣后倒进铁锅里烧开,再放入切好的小白菜,然后就可以点豆腐了。而这顿饭的好坏则全在这“点”的功夫上。

当地的人家都会做酸浆水。用上好的酸浆水来点豆腐,白嫩细绵,余味清幽,略带甘甜,比用石膏或卤水点的豆腐更好。

点豆腐需要得法,点时用勺舀起浆水,一勺一勺地慢点,每隔五六分钟点一次,数次以后,豆浆开始变成豆花且一层层地结块,待水和豆腐层次分明时,将豆腐轻轻捞起,用纱布包裹滤出水来,然后稍加挤压成形。只见豆腐中夹着青色的菜,色泽青白相间,清香扑鼻,煞是喜人。

然后再把锅中的豆腐水烧开,把淘洗净的大米下入锅中,用小火慢慢地熬粥。粥不能熬得太稀,也不能熬得太稠,熬的时候要用勺在锅底轻轻搅几次,以防煳锅。直熬至米汤浓酽、米粒酥烂,粥也就熬好了。这时再将做好的豆腐切成小块,放入粥中稍煮一下,一锅酸香味美的菜豆腐就做成了。

这菜豆腐的吃法还颇有讲究。吃的时候需配小菜,小菜一般是韭菜、香菜、酱菜等,这些小菜是用姜汁、蒜泥、葱花、香油、豆瓣、红油等拌匀的,其味妙不可言。

吃的时候先小心地喝一口粥,再用筷子夹一撮小菜放在豆腐上,送入口中细嚼慢咽。只觉得香气扑鼻,回味悠长。然后就这么一口粥,一口豆腐,一口清香,一口浓香地吃下去,方能体验其韵味。

菜豆腐之所以受到汉中人民的喜爱,除了有独特的风味外,它还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并具有帮助消化、增进食欲、解酒除腻、养颜润肤等功效。

如果你到汉中来,吃上一顿菜豆腐,不仅是在享受一种美食,而且是在感受一种文化。

分享:

喜欢

阅读┊ ┊ ┊┊ ┊打印┊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汉中的荣誉

后一篇:汉中话.普通话互译

评论 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 发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昵   称:

       

    验证码: 请点击后输入验证码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 前一篇汉中的荣誉

    后一篇 >汉中话.普通话互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