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字体大小: 中
内地有毒蔬菜识别指南 (2010-06-12 18:04:08)
标签: 饮食 农药残留 韭菜 马拉 长沙市 健康 分类: 文章选读
标3份,超标达到37.5%。
甘蓝类的农残超标仅此于绿叶类,在6份样本中有1份超标。黄瓜、西葫芦、辣椒等茄瓜类次之,豆类蔬菜则无一超标样本。
这一递减结果,在检测小组的观察中,被总结为“绿叶类>甘蓝类>茄瓜类>瓜果类”的农残检测规律。此规律,同时也在前述的长春调研数据中得到印证。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毒韭事件”等一系列农残中毒个案,并非只与蔬菜产地有关。
陈志叶进而提议,因为本地芹菜等绿叶菜类、甘蓝类农残超标严重,应作为今后治理重点;对黄瓜、西葫芦、辣椒等茄瓜类蔬菜,应予高度关注;豆类蔬菜则相对安全。
五月至八月毒性最强
品种的差异,是蔬菜农药残留水平波动的重要因素。而在时空范围内,这一波动则显得更为明显。
一条巨大的连续“W”型曲线,画出了安徽省合肥市自去年5月到今年5月的蔬菜农残检测结果。
合肥市植保植检站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5月13日,当地100株甘蓝上的虫卵达到973.3粒,菜青虫产卵高峰显现。农户在成虫期即用药,并未经安全间隔期就上市贩售,将农药残留超标曲线拉高。随后指数浮沉,在秋季之后归于平静。业界一般认为,由于病虫害的发生多在夏秋两季之间,农药残留水平的上升,也与之呼应。
6年前,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重庆)研究员柴勇等人,在大陆西南地区,也同样获得了这样的曲线变化结果。
在当时的调查中,全年蔬菜农药残留的超标数和超标率,随时间推移,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农药残留全年超标率为9.89%,3月的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最低,为7.55%,6月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最高,达到了14.29%,8月次高,11月又再次明显降低。这与国内其他许多研究结果类似。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多地的蔬菜检测中,5月都是检出农残不合格数据较高的月份。
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农业大学教授肖层林指导的《长沙市蔬菜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与分析》课题透露,2007年12月至2008年9月期间,调研小组从长沙市所属县、区蔬菜生产基地抽取39512份样本,检测发现2008年的3月与5月,合格率为全年最低水平,而其他月份的合格率都在99%以上。
事实上,这一直观曲线的起伏,还掺杂着诸多变数,比如气候的变化。若气温适宜,作物生长迅速,则对农残有稀释作用,反之亦然。并且,即使在同一棵蔬菜上,不同部位的农残剂量也不尽相同。华中农业大学副教授陈玉萍在2004年指导的一项“不同蔬菜中农业残留规律”研究课题中,以实验证实,萝卜根与萝卜叶,在施药前15天,原始农残比例为1比5,施药20天后,这一比例可上升为1比10。
“毒菜”的生长经历如此迥异而隐蔽,所以在出街贩售之后,要甄别其真面目,也就成了难事。
超市比农贸市场更危险?
出乎一般人的想象,在肖层林的课题中,来自22家农贸市场的农残速测合格率,要比26家超市的综合数据高,甚至其中某家超市的合格率仅有80%。课题组推测,由于超市蔬菜多出自定点生产基地,讲究外观品质,其农药施用量,可能高于农户小规模的自产蔬菜。
绿色和平组织调查员也在2008年12月至2009年2月,于京、沪、穗三地分别购买了15个品种的蔬菜,当时所有样品均被送往青岛一家独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大型超市的果蔬农药含量,总体上比农贸市场还高。
尽管对于此项调查外界质疑不断。但经此一事,再无人敢对公众打保票,称超市农产品一定比农贸市场安全,尤其是在近年来,各地不断在超市中查获农残超标蔬菜的背景下。
另一方面,由于采用了特殊处理工艺,超市中所贩售的各类脱水、冷冻蔬菜,也存在着农残隐忧。泰安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副局长周升扬曾撰文分析,蔬菜经过脱水工艺后,其农药残留比例会显著扩大,以脱水菠菜为例,其中的“毒死蜱”成分,可以增加至少50%。此外,冷冻、保鲜工艺,都会使蔬菜的农残度发生波动。
综合各项科研成果,盛夏时节在超市购买一盒脱水绿叶菜,其为“毒菜”的可能性将极大。如何居家去除农残?这就成为不仅是主妇们才关注的话题。
民间流传着多个版本的农残去除经验,不过大多未经科学证实。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张志勇则通过试验,求证出了若干实用信息:他用不同浓度的盐溶液、醋酸溶液、自来水,以及冷藏和烹饪方法,试验对甘蓝叶片表面7种残留农药的去除 标3份,超标达到37.5%。
甘蓝类的农残超标仅此于绿叶类,在6份样本中有1份超标。黄瓜、西葫芦、辣椒等茄瓜类次之,豆类蔬菜则无一超标样本。
这一递减结果,在检测小组的观察中,被总结为“绿叶类>甘蓝类>茄瓜类>瓜果类”的农残检测规律。此规律,同时也在前述的长春调研数据中得到印证。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毒韭事件”等一系列农残中毒个案,并非只与蔬菜产地有关。
陈志叶进而提议,因为本地芹菜等绿叶菜类、甘蓝类农残超标严重,应作为今后治理重点;对黄瓜、西葫芦、辣椒等茄瓜类蔬菜,应予高度关注;豆类蔬菜则相对安全。
五月至八月毒性最强
品种的差异,是蔬菜农药残留水平波动的重要因素。而在时空范围内,这一波动则显得更为明显。
一条巨大的连续“W”型曲线,画出了安徽省合肥市自去年5月到今年5月的蔬菜农残检测结果。
合肥市植保植检站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5月13日,当地100株甘蓝上的虫卵达到973.3粒,菜青虫产卵高峰显现。农户在成虫期即用药,并未经安全间隔期就上市贩售,将农药残留超标曲线拉高。随后指数浮沉,在秋季之后归于平静。业界一般认为,由于病虫害的发生多在夏秋两季之间,农药残留水平的上升,也与之呼应。
6年前,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重庆)研究员柴勇等人,在大陆西南地区,也同样获得了这样的曲线变化结果。
在当时的调查中,全年蔬菜农药残留的超标数和超标率,随时间推移,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农药残留全年超标率为9.89%,3月的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最低,为7.55%,6月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最高,达到了14.29%,8月次高,11月又再次明显降低。这与国内其他许多研究结果类似。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多地的蔬菜检测中,5月都是检出农残不合格数据较高的月份。
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农业大学教授肖层林指导的《长沙市蔬菜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与分析》课题透露,2007年12月至2008年9月期间,调研小组从长沙市所属县、区蔬菜生产基地抽取39512份样本,检测发现2008年的3月与5月,合格率为全年最低水平,而其他月份的合格率都在99%以上。
事实上,这一直观曲线的起伏,还掺杂着诸多变数,比如气候的变化。若气温适宜,作物生长迅速,则对农残有稀释作用,反之亦然。并且,即使在同一棵蔬菜上,不同部位的农残剂量也不尽相同。华中农业大学副教授陈玉萍在2004年指导的一项“不同蔬菜中农业残留规律”研究课题中,以实验证实,萝卜根与萝卜叶,在施药前15天,原始农残比例为1比5,施药20天后,这一比例可上升为1比10。
“毒菜”的生长经历如此迥异而隐蔽,所以在出街贩售之后,要甄别其真面目,也就成了难事。
超市比农贸市场更危险?
出乎一般人的想象,在肖层林的课题中,来自22家农贸市场的农残速测合格率,要比26家超市的综合数据高,甚至其中某家超市的合格率仅有80%。课题组推测,由于超市蔬菜多出自定点生产基地,讲究外观品质,其农药施用量,可能高于农户小规模的自产蔬菜。
绿色和平组织调查员也在2008年12月至2009年2月,于京、沪、穗三地分别购买了15个品种的蔬菜,当时所有样品均被送往青岛一家独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大型超市的果蔬农药含量,总体上比农贸市场还高。
尽管对于此项调查外界质疑不断。但经此一事,再无人敢对公众打保票,称超市农产品一定比农贸市场安全,尤其是在近年来,各地不断在超市中查获农残超标蔬菜的背景下。
另一方面,由于采用了特殊处理工艺,超市中所贩售的各类脱水、冷冻蔬菜,也存在着农残隐忧。泰安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副局长周升扬曾撰文分析,蔬菜经过脱水工艺后,其农药残留比例会显著扩大,以脱水菠菜为例,其中的“毒死蜱”成分,可以增加至少50%。此外,冷冻、保鲜工艺,都会使蔬菜的农残度发生波动。
综合各项科研成果,盛夏时节在超市购买一盒脱水绿叶菜,其为“毒菜”的可能性将极大。如何居家去除农残?这就成为不仅是主妇们才关注的话题。
民间流传着多个版本的农残去除经验,不过大多未经科学证实。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张志勇则通过试验,求证出了若干实用信息:他用不同浓度的盐溶液、醋酸溶液、自来水,以及冷藏和烹饪方法,试验对甘蓝叶片表面7种残留农药的去除□
记者
胡佳恒
来源:凤凰周刊2010年第16期 总第365期效果,结果表明,在相同浓度和处理时间下,醋酸溶液对农药残留的去除效果要好于盐溶液,自来水的去除效果最差。冷藏在48小时内对农药残留去除没有显著影响,而烹饪对农药残留的去除率最高,在65%以上。
农药毒性有几何
中国现在使用最多的农药为磷类与酯类农药。磷与酯皆可对人体机理产生损害,导致急性或慢性中毒。
有机磷类农药现在仍在使用的有60多种,分为高毒、中毒、低毒三类。高毒类有机磷农药少量接触即可中毒,低毒类大量进入体内亦可发生危害。
根据实验,人体对有机磷的中毒量、致死量差异很大。由消化道进入,较呼吸道吸入或皮肤吸收中毒症状更重、发病更急。
有机磷农药有着“神经毒剂”的称号,当有机磷进入人体后,可抑制胆碱酯酶活性,破坏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使中枢神经系统及胆碱能神经过度兴奋,最后转入抑制和衰竭。
有机磷农药在生物体内转化过程是多种多样的,有些经氧化而毒性升高,而水解可降低毒性。
如马拉硫磷被氧化成马拉氧磷后,毒性可增加数十倍。有机磷视侵入途径的不同而有不同毒性,除从大小便排泄外,亦可从乳汁排出部分。
近年相关研究证明,帕金森症、淋巴瘤、白血病、儿童性早熟、乳腺癌等很多疾病,源头直追农药的不当使用。经常接触农药的人患帕金森病的几率比没有接触过农药的人高90%,此外可导致糖尿病。
全世界每年农药中毒超过300万人,其中有4万多人死亡,中毒男性精子质量大幅度下降。在厄瓜多尔进行的研究结果显示,年龄在2至5岁的儿童中,那些生活在使用大量有机磷或其它农药的农田周边城镇中的孩子,表现出的学习能力和短期记忆能力相对较低。在加拿大内因特,由于食用杀虫剂污染的鱼类及猎物,致使儿童和婴儿表现出免疫缺陷症,耳膜炎和脑膜炎发病率是美国普通儿童的30倍。
1983年哈尔滨医疗部门对70名30岁以下的哺乳期妇女进行调查,发现她们的乳汁中都含有微量666和DDT。美国科学家研究表明,DDT能干扰人体内激素的平衡,影响男性生育力。
有专家认为,目前一些低毒农药的半致死剂量标准低于食盐,农药的危害性被夸大了。但卫生工作者指出,食盐的致死原理来自于机体脱水效应,人体借助水分可充分分解食盐的毒性,不至于在体内存留,对于农药残留物则难以如此。
最悲观的推测指出,农药残留物在人体内积累15~20年后,人体可能发生无药可治的致死性疾病。
2010年第16期总第365期
2010年6月5日出版
订阅热线:
华南地区:
0755-25934569(67)
华北地区:
010-65281005(06)
在线订阅
或20元每月订阅凤凰周刊官方网络版:http:
在农产品质量缺少可靠保证的今天,学会规避农药残留较高蔬菜的知识或许是很重要的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