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美食 > 食材 > 8月福建水产养殖动植物病害发生情况及防治建议

8月福建水产养殖动植物病害发生情况及防治建议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9-15 11:09 编辑: 网络 查看:

    一、病害发生情况

    8月份我省测报的6个养殖大类,14个大宗养殖品种中,监测到43种病害(生物源性疾病37种),其中:病毒性疾病2种、细菌性疾病20种、寄生虫病15种,另有其他类及病因不明病害6宗。

    本月青蟹和龙须菜测报点未发生病害,刺参和紫菜已收获。其它养殖品种病害以细菌性和寄生虫性疾病为主。从监测结果分析,本月我省持续高温,水温高达30℃左右持续半个多月,且中旬开始出现大范围的强降雨天气,导致各养殖种类的总体发病情况较上月明显上升。

    以下是本月各养殖品种的病害监测情况:

    1、草鱼

    本月测报点共监测到疾病10种,其中细菌病7种、寄生虫病3种,另有其他类病害1宗。平均发病率为11.44%,平均死亡率为0.15%,均比上月略有下降。

    2、鳗鲡

    本月测报点共监测到疾病10种,其中:细菌病5种、寄生虫病5种,另有病因不明病1宗。平均发病率为24.69%,平均死亡率为0.19%,均比上月有所下降。

    3、罗非鱼

    本月测报点仅监测到链球菌病,平均发病率为52%,平均死亡率为4.3%,均比上月大幅上升。

    4、鲢鳙鲤鲫

    本月测报点共监测到疾病2种,其中:细菌病1种、寄生虫病1种。平均发病率为2.27%,比上月有所上升;平均死亡率为0.03%,比上月略有下降。

    5、团头鲂

    本月测报点监测到败血症和车轮虫病。平均发病率为2.35%,比上月有所上升,未引起死亡。

    6、大黄鱼

    本月测报点监测到疾病3种,其中细菌病2种、寄生虫病1种。平均发病率为70.45%,比上月大幅上升;平均死亡率为1.06%,比上月有所下降。本月上旬宁德测报点发生感染刺激隐核虫并死亡的区域较7月增多,三沙湾的本斗坑、白基湾、大湾养殖区均发生较大病情,鱼苗平均损失约50%(严重者100%);沙埕港中部养殖区鱼苗死亡超60%。下旬,各养殖区感染减少,病情逐渐消退。7月底,局部养殖区发生白鳃病,8月份各养殖区均有发生,死亡率达10%左右。

    7、海水网箱鱼类

    本月青斑测报点监测到车轮虫病,斜带髭鲷测报点监测到本尼登虫病。平均发病率为20.35%,平均死亡率为2.17%,均比上月大幅上升。

    8、对虾

    本月测报点共监测到疾病5种,其中:病毒病2种、细菌病2种、寄生虫病1种,另有其他类和病因不明病2宗。平均发病率为4.89%,平均死亡率为5.23%,均比上月有所上升。本月实验室抽检成虾4批次,检出白斑病毒1批次。

    9、蛙

    本月测报点监测到车轮虫、鞭毛虫并发症和缺氧。平均发病率为7.72%,比上月有所下降;平均死亡率为2.29%,比上月有所上升。

    10、鲍

    本月测报点监测到弧菌病和高温综合征。平均发病率为2.04%,比上月有所上升;平均死亡率为0.12%,与上月相当。

    二、下一阶段病情预测及防治建议

    本月我省气温25℃~37℃,海区水温27℃~30℃,池塘水温约25℃~31℃。9月份,我省高温天气可能将有所缓解,但沿海地区台风、雷雨等自然灾害仍可能发生,养殖水体极易发生水质恶化,溶氧量降低等。根据往年监测数据,大部分养殖鱼类致病菌适宜在此水温下繁殖,极易暴发细菌性疾病。在此环境下,要注意预防罗非鱼链球菌病、大黄鱼白鳃病及细菌性溃疡、对虾白斑综合征、红体病及偷死症、鲍鱼缺氧等。

    下一阶段主要采取的措施:

    1、加强养殖水体水质调控,适时进行增氧,提高水体溶氧,防止因水质恶化而降低鱼体免疫力;定期使用生石灰等调节水质,保持良好水体环境。

    2、加强饲养管理,科学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坚持早、晚巡塘,继续做好防台风及灾后疫病防控工作。

(文章来源:福建省水技推广总站)

[农博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