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可入药又可入食的品种很多,报载常用的即有100余种,其中尤以黄精、玉竹的历史更为悠久,二者同为百合科植物,同属补益药中的补阴药,同时在东汉时期进入药物学著作记载,隋唐时期分别被食疗著作收录,同列为药食中的上品。
黄精,其来源有三种,即滇黄精、黄精、多花黄精,习称“大黄精”、“鸡头黄精”、“姜形黄精”, 主产湖南、贵州、湖北、四川、安徽等地。其生长期多为3~4年,药用其根茎,以秋末冬初时采挖为宜,两晋南北朝时即提出要蒸制后入食入药,唐代和宋代均强调要九蒸九晒后服食,直至现代多用蒸制品。味甜,性平,但生品或蒸制不到位者均有麻涩味,可刺激咽喉。功能补气养阴,健脾润肺,且有益肾之功,原归入补益药中的补气药。古人认为此品久食能“轻身延年”,为“补中宫(脾胃)之胜品,宽中益气,使五脏调和,肌肉充盛,骨髓坚强”。现代研究证实:本品主含多糖、皂苷及黄酮类与氨基酸、粘液质等多种成分,具有抗病源微生物、对心管系统的作用,能降血脂、降血糖,增强免疫功能,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和肝脂肪浸润,提高学习和记忆再现能力,改善脑功能以延缓衰老,以及养颜等作用,可作为滋补品较长时间服用。如用蒸制黄精治肺虚燥咳,可与沙参、知母、贝母等同用;用于脾胃虚弱,可配党参、茯苓、白术等用;用治内热消渴(包括2型糖尿病),可与黄芪、天花粉、麦冬、生地等同用;治疗头晕、腰膝酸软,则可与枸杞子、女贞子等配伍用;用于肾精亏虚,可配海马、枸杞子、鹿茸、砂仁、远志等用。但要注意,无论是入药用,还是服食用,多不宜用生品,而要用经过蒸制的黄精,尤以蒸晒5次以上者为佳。因蒸制后还原糖增加80%以上,粘多糖大量水解成低聚糖、单糖、游离氨基酸由4个增至10个,更有利于吸收。经过多次蒸晒的黄精,其味甜纯正,可每日服20~30克,也可煎服、熬膏、炖食,或放少量煮粥食。但因本品性质粘腻,易助湿影响胃肠消化吸收功能,甚至导致气滞气胀,故脾胃虚寒或挟湿热壅滞者、气滞气胀腹痛者,或大便溏泄者不宜用。
玉竹,原名女萎,又名葳蕤、青粘,医生处方上常写为“尾参”或玉竹参。一般在载种2年或3~4年后于秋季采挖,野生或栽培者均有,现以栽培为主,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但以湖南邵阳地区栽培者形体粗壮而质地优良,明清时被定为向朝廷的必贡品。玉竹在采挖出来后,应除去须根,洗净,晒至柔软后,反复揉搓,晾晒至无硬心,晒干备用;或蒸透后,揉至半透明,晒干用,直接鲜用的较少。味甜,性偏寒,入肺、胃经。功能滋阴润肺、养胃生津,多用于阴虚感冒、燥咳劳嗽、热病阴伤、内热消渴(包括糖尿病)等病症。如用于阴虚感冒,常与桔梗、白薇、淡豆豉等同用;用治肺胃燥热,常与石膏、生地黄、葛根等配伍用;用于虚劳干咳,多与款冬花、百合、枇杷叶等同用;用治热病损伤阴液,可与沙参、麦冬、生地黄、冰糖同用。现代研究证实,本品主含多糖及多种甾类成分,具有降低血糖及血清糖化血红蛋白,改善肾脏病理改变,以及抗氧化、增强免疫力,抑制结核杆菌生长,降血脂、缓解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等药理作用。近年来,市场上已有多种形态的玉竹片出售,并有人用玉竹片水煎代茶饮防治冠心病;以玉竹片炖肉片汤用于补虚强壮;还有以玉竹片,加入粳米、桂圆肉、枣仁、茯苓粉煮粥用治虚烦失眠;用玉竹与沙参,加入大米煮粥,治疗阴虚燥咳者,其食用方法很多。但由于本品性偏寒,含粘液质较多,故脾胃有痰湿气滞者应忌用,脾胃虚寒、大便溏泻者不宜用。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刘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