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去成都,还去了位于郫县的川菜博物馆。没去之前听说有个川菜博物馆,还挺惊讶的。菜还能有个博物馆,可见当地还蛮重视的。
去了以后发现,参观跟菜有关的东西,果然跟参观其他的博物馆不一样,明显兴趣大增。成都川菜博物馆位于郫县古城镇,占地约四十亩,投资近亿元、藏品数千件,是世界唯一以菜系文化为陈列内容的主题博物馆。博物馆内分典藏馆、互动演示馆、品茗休闲馆、灶王祠、川菜原料加工工具展示区等。
博物馆展出了从战国至现代的3000多件川菜饮食器皿,这些藏品在使用功能上可分为煮食器、盛食器、酒器、用餐器、茶具,从材质上可分为青铜、牙骨、陶、瓷、铁器、木、竹等。另外,藏品中还包括了与川菜有关的文字介绍和书籍、图稿等。
一进门我们就看见了摆在桌子上的郫县豆瓣酱,是这里自己制作的。豆瓣酱是川菜的灵魂,而制作豆瓣酱最好最知名的就是成都郫县的豆瓣酱了。这里的气温、日晒还有空气都是制作豆瓣酱的最佳因素,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
博物馆的展馆大门,展馆内较黑,室外的阳光射在门上,特有拍照的欲望。
场馆内。
然后入博物馆参观,这里的门票票面,并不是单一一样的,而是根据川菜的特点,分别做了不同门票的设计。
这套票的画风也是我很喜欢的,既有现代感,又有历史性。
这里展出了很多战国时期一直到清明和近代等做菜的工具和器皿,这张照片就是早期汉代的腌泡菜的坛子。
这个是煮食器,陶制的器皿,也是汉代出土的。
这个是灶,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节能灶。两灶中间有个孔,这边烧的热气可以通向另外一边。
汉代出土的铜灶,用来煮食的。
出土的青铜勺,还是很完好的。
明代的银质餐具,我真想用洗银液给他们都擦亮了,呵呵,强迫症了。
龙凤花纹的餐具,早年间也讲究配套哈。
水墨风的碗,每一个碗的画都不一样哟。
民国的粉彩翎毛花卉纹套装。
这个是清代出土的筷子筒,各种设计的。而且当年的筷筒底下可就有漏水的孔呦。
早期的火锅,我想四川的火锅更加多种多样吧。
清朝的粉彩瓷火锅,上面工匠手绘的花纹,保存的相当完好。下面还有接灰的地方,跟现在的设计基本上结构是一样的。
民国年间的印花瓷火锅,现在看都美的很啊。
这些都是火锅的设计,不仅精致还很完好。
川菜博物馆还藏有一部分漆器,而且颜色和做工都相当的好。这个是食盒。
还是漆器的食盒,用带带饭带菜的工具。
清代出土的漆器龙柄勺,勺把处是一个龙头的设计。
仿真菜 鱼香肉丝。
仿真菜 白果炖鸡。
早期的结婚证书,目前只有仅存的两张,一张在川菜博物馆,一张在哪我给忘了,哈哈。
这个是镇馆之宝,青花四开光山水人物泡菜坛子,清朝出土的。金色的部分是用金箔修复的。
开光画法是指在坛子上画上去的画,就像打开窗子看到的窗外景色般。表达的并不很准确,只是大概的一个描述。
早期出版的菜谱,设计还是挺大气的。
这张是菜谱形式的演变过程,最上面的是木牌形式的菜单,哪一道菜卖完了就翻牌。中间的是一张纸式的菜单。最下面的是现代菜单设计。
这套宣传画的画风我非常喜欢,觉得特别时尚,还有点抽象概念美,颜色用的也很符合我的喜好。色彩浓郁饱满。
一套宣传画,我只拍了几张,还是隔着玻璃拍的。
苏东波与东坡肘子。
猜猜这是什么菜?很容易的呦。
这件是川菜博物馆里第二件镇馆之宝。一个木桌,周身雕刻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和花纹,甚是精美。
按照历史记载,还原的早期普通家庭厨房的样子。
这张也是四川早期人家的陈设摆设。
看洗脸盆架也是如此精巧。
看完了四川博物馆场馆里面的展示,就来到了室外,这里是川菜的原料展示区,郫县豆瓣酱的传统制作展示。
这几个字很帅吧,配我的小绿,嘿嘿。
传统工艺是怎样之作郫县豆瓣酱的。
此地放置的若干口大缸,每口钢里都是半缸的豆瓣酱。做豆瓣酱需要3种材料,辣椒、豆瓣、盐。
豆瓣酱用翻拌,晾晒等多道工序来制作。
还有被定出去的豆瓣酱呦。
由于川菜博物馆的照片较多,所以我给分成了两部分。
这篇主要是展览部分。下篇将介绍在川菜博物馆里面品尝的正宗川菜。
-----------------------------------------微博时间--------------------------------------------
这个镇店之宝,采用的是开光画法,就像人在屋内,打开窗户,看到的景色般。 //@潇潇的简约厨房:拐一个回家泡泡菜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