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使得百姓在日常饮食方面如履薄冰,而校园周边的食品安全问题更是令人唏嘘不已。走访中,记者发现,校园周边的流动小吃摊点,靠近人来车往的马路边,所用食材也大多“来路不明”,而商贩们为了躲避检查,更是与城管、工商等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打起了“游击战”。
随着开学季的到来,包头市各中小学周边的麻辣串、臭豆腐、烤面筋、朝鲜冷面等流动小吃摊点又活跃了起来。学生放学后,这些流动小吃摊点的商贩们几乎忙得不可开交。
校园周边流动小吃摊泛滥
9月3日中午,记者在包钢七小和包头市蒙古族学校附近看到,大多数学生一出门就会被家长接走,学校周边未见流动小吃摊。随后,在包钢三中、包头市实验中学校门口,记者看到,临近放学时分,校门对面的小区内,早已停放了多辆流动小吃摊点的手推车,不少学生一出校门就径自走向各小吃摊点……原本狭窄的道路因此变得格外拥挤。
当日18时45分,记者在北重三中附近看到,不少流动小吃摊聚集在学校对面的小区里。18时55分左右,商贩们陆续将手推车推至北重三中校门对面的街边。记者看到,在校门对面有5家小吃摊,而距离该校不远处的街角处,还有更多的小吃摊,很多学生从小吃摊买完食物后,就返回学校上夜自习了。
据家住黄河小区的孔先生介绍:“我每天下班途经包钢二十六小时,都会看到不少学生围在流动小吃摊前,品尝着那些毫不卫生的小吃。炸串的油不知道用了多少次,人来车往溅起的灰尘也没个东西隔挡,而那些鸡柳、香肠等食材的保质期、合格程度更是无法考证。”
记者注意到,这些校园周边的流动小吃摊点,无非是一辆手推车,再配上一些简单的塑料碗碟做餐具,而商贩们出售的鸡柳、香肠、豆腐皮等食材也大多是“三无产品”,更致命的是这些流动小吃摊点大多是无证经营,商贩们甚至连个“健康证”都没有。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摊主们不仅不佩戴一次性口罩、手套等基本的卫生用品,而且在销售食品过程中,他们往往一手接钱,一手拿食品,有时擦完鼻涕后,连手都不洗就继续卖东西了……
2.8万中小学生经常光顾小吃摊
开学伊始,包头市统计局、包头市人民政府民意调查中心联合本报记者,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走访。在完成的1000份有效调查问卷中,55.67%的受访学生表示,“从不吃”学校周边的流动小摊食品;36.98%的受访学生表示,“偶尔吃”学校周边的流动小摊食品;另有7.35%的受访学生表示,“经常吃”学校周边的流动小摊食品。
记者了解到,目前,包头市有中小学校347所、中小学生39.34万人。按照此次调查访问得出的比例来看,经常光顾学校周边流动小吃摊的学生几乎达到了2.8万人;偶尔光顾学校周边流动小吃摊的学生就达到了14.5万人左右。
调查中,当问及“您认为目前学校周围的流动小摊食品安全吗”,79.33%的受访者认为“不安全”;8.34%的受访者认为“一般”;仅有2.24%的受访者认为“安全”。
其中,受访者认为学校周边小摊食品安全存在隐患的具体表现为:49.19%的受访者认为,学校周边流动小吃摊主的“卫生意识薄弱,食品不太干净”;15.86%的受访者表示,学校周边流动小吃摊销售的食品都是“三无产品”;14.78%的受访者表示,学校周边环境对小摊食品的污染较严重;8.74%的受访者表示,学校周边流动小吃摊点的生产工具简陋、肮脏;11.42%的受访者表示,其他隐患依然存在,比如使用过期食材、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等。
学生贪嘴监管部门力不从心
调查结果显示:近八成受访者表示,学校周边流动小吃摊的食品不安全、不卫生。既然如此,为什么还会有如此多的学生热衷于这些不安全、不卫生的流动小吃摊食品呢?
通过此次调查走访,记者发现,校园周边流动小吃摊点泛滥成灾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贪嘴”、“监管部门力不从心”。从监管部门角度来看,由于经营场所不固定,这些流动摊贩常常“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这给工商、城管等执法部门的监管工作造成了一定难度;而且流动摊贩的经营设备成本低,执法部门即使没收了,短期内他们又会“卷土重来”,长效整治和彻底取缔难度大。与此同时,学校、家长对学生的宣传教育程度明显不足。记者发现,相当数量的学生在购买流动小摊食品时,往往只图便宜,缺乏相应的食品安全卫生常识。此外,学校周边流动小吃摊点的经营者缺乏相应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为了谋取暴利,购进三无食材、偷工减料,在校园周边食品安全方面埋下了极大的隐患。
加强学校周边食品安全监管刻不容缓
鉴于此,包头市统计局、包头市人民政府民意调查中心工作人员给出了相应建议:首先,加强学校周边地区食品安全的治理和监管,工商、城管、卫生等职能部门应联合起来,进行清理整治、取缔无证、无照、加工食品的窝点,有效净化学校周边食品经营市场;同时,学校、家长要加强食品安全方面的宣传和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如劝谏学生不要在路边临时摊点购买食品,特别是油炸食品;此外,要建立起学校、经营者、相关职能部门“三位一体”监管机制,强化社会监管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