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美食 > 小吃 > 寻小吃是一趟怀旧之旅

寻小吃是一趟怀旧之旅

来源:网络转载 2015-09-12 23:50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url:,id:0

◆钟洁玲

还记得小时候听过的叫卖声吗?

我记得比较深的是卖鸡公榄。卖榄人用竹篾与硬纸做成一只空心大公鸡,长近1.8米,从鸡头到鸡身,是红红黄黄花纹,就像公鸡的羽毛,鸡身中间有个空位,卖榄人就钻进去,站在当中,用肩绳把鸡外壳背起来,彩公鸡就夹在他的腰间。他腾出手拿着唢呐凑到嘴边,吹起“鸡公调”:“的的打,的的打,鸡公榄,有辣有不辣,一分钱两个榄……”这滑稽的唢呐声,顿时引来一群孩子,这下他叫得更欢了。很快,一篮鸡公榄就卖光了。

童年是什么?就是很多款小吃堆叠在一起的味道。

小吃,是最草根的美食。每款小吃都由一方风俗育成。家乡风味小吃像血液一样,维系着我们最美好的记忆。我们的味蕾,就是在它的喂养下长成的。任时光流逝,任我们飘泊四方,那些流传百年的民间小吃,就像城南旧事,一想起它们,我们的心忽然之间就柔软起来,难以割舍,无法释怀。

见诸文字的小吃品种,三千多年前就有了。不过,“小吃”这个词,却是宋代才出现的。它出现在一本名为《能改斋漫录》的书里,里面有一句是:“世俗例,以早晨小吃为点心。”发展至今天,小吃已非用于果腹充饥,它还能给人提供艺术欣赏和美的享受,成为一种风俗印记。

小吃最初是由小贩在家里做好,再挑着担子,沿街叫卖,才卖开了的。后来部分小贩改用了手推车,再后来是脚踏车,然后就是路边流动的摊档,再后来也登堂入室,把流动摊档固定了下来,成为街边店。这是它的生长形态。

小吃不需用复杂的材料,它平易近人,价格亲民。但要把小吃做好,也得有技巧,而且非常考功夫,它是粗料精做的范例。从前的街头小贩,如果没有几招绝活,又怎可行走于江湖?

前年南国书香节,“寻味广东丛书”首次发布,我邀请了《百年老店》的作者龚伯洪、《靠山吃山》的作者饶原生到现场表演老广州的街头叫卖声,引起读者一阵阵狂欢。

最可乐的是模仿卖卤味的小贩,当年的孩子是这样取乐的。还有,街上卖热蔗的明明叫着“热蔗,热蔗”,听者会据其粤语谐音调侃:“热蔗,易借?谁说借钱容易?问人借钱不易呀!”——真逗。

[责任编辑:yfs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