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大型河捞床架在锅上,锅内开水沸腾。一位师傅站在高凳上,一手握住2.1米长的木柄,一使劲儿,根根面条从河捞床中间的小孔中被挤出,落入滚着开水的锅中。大锅旁,一群顾客拥挤着喊着“给我来一碗1这是面食节上,忻州王氏河捞面的制作现常
“这是为面食节特制的大河捞床。”王氏面食负责人王宝山告诉记者,这个河捞床用百年枣木制成,中间有一木芯像活塞一样可上下穿动。床身约2米多长,高70厘米,重90多公斤。
据介绍,河捞是我省古老而典型的风味面食,有千年的历史。“我家兄弟5个都是做河捞面的,”王宝山告诉记者,他家从爷爷辈开始做面,他们做的面调味料分素、肉两种,都是家乡口味。
又一拨儿河捞面出锅了,顾客一拥而上。记者看到,面条粗细均匀、长度适宜,尝一口,筋柔爽口,好吃!
一根面白龙饮江
“好1山西特色面食展区里,缘和大酒楼闫师傅的一根面制作技术令现场顾客拍手叫绝。
做面师傅把一个不锈钢盆放在身旁,盆内盘有拇指粗细的面条,里面漂着黄澄澄的油。然后往开水锅里抽拉,一根面直径在两毫米左右,粗细均匀,光滑细嫩,且头尾相连不断,最长的约150多米。记者在现场看到,闫师傅做面条的时候,不用“兵刃”,绝技全在一双手上。只见他将粗面条一头拉起,细细的面条在空中画出美丽的弧线,蜿蜒如同白龙饮江,令人称绝。闫师傅告诉记者,做出一碗一根面,至少要抽拉40下。旁边一位师傅告诉记者,此次面食节上,一根面非常火爆,闫师傅累得胳膊都肿了。
看师傅做一根面是种视觉享受,吃一根面更是一种味觉享受。缘和大酒楼李经理告诉记者,一根面口感好,多种调味料搭配起来,又形成了多种吃法。据介绍,调料有传统的西红柿、炸酱,还有创新的寿阳酸汤,特色打卤。
-锅贴厚而不腻
皮儿虽薄但脆,馅虽厚但不腻,面食节上,色、香、味俱全的山西锅贴着实露了一回脸。
“好烫,好烫。”一位顾客将刚买的锅贴迫不及待地放进嘴里,却全然没有料到看起来“冷静”的锅贴,里面却烫得吓人,吐出来不甘心,只好连吹带吸地将锅贴吃进了肚子,一回味,不禁频频点头“香、香”。
“锅贴里面带油,烫得厉害,一定要小口吃。”展台内的大师傅忍不住说道。“据说从明朝开始,咱山西人就开始吃锅贴了。”看到记者也对锅贴感兴趣,这位大师傅打开了话匣子,“山西锅贴来源民间,口味很多,常见的主要有韭菜鸡蛋,猪肉大葱、牛肉芹菜等馅,做馅方法和饺子差不多,但锅贴的皮相对饺子厚实一些。做法也不同,需先煎后焖,成品的外形以金黄挺拔为上。另外还有一个小窍门:锅贴出锅前一定要用水喷一下再焖一会儿,这样外皮才能更脆,里边的馅也能熟透,但也因此,带油的馅会很烫,心急的可就要被烫了。”
灌肠面“光”内“筋”
灌肠,这种太原街头常年流行的地方面食小吃,如今作为山西面食的代表之一也被搬到了面食节。在9月11日新增设的山西面食展区,端着配好调料的灌肠,许多顾客就地埋头大吃,引得不少没见过灌肠的外地顾客频频询问:“吃得这么香,这是什么啊?”
“咱们山西灌肠的年代可久了,我小时候,爷爷就经常给我做灌肠吃,而我做灌肠也有二十多年了。”一位参展商边忙着将一片片盘底儿形状的荞面灌肠切成菱形小块装入碗内边对记者说。接过灌肠,旁边的助手迅速将数种调料加入后再依次递给排队等候的顾客。
“陕西、安徽等一些地方也有人做灌肠,但各地叫法不同。”另一位展商告诉记者:“山西灌肠有其自己的特色,讲究面‘光’内‘筋’,多用荞麦面制作。配料虽主要用的是打卤、蒜汁、酱油、醋、麻酱等几样,但因其打卤熬制工艺以及火候、辣椒酱口味等不同,每家制作的口味各有偏重。还有不少用的是多年改良流传下来的‘祖传秘方’,不光味道久经历练、与众不同,还价值连城呢。(本报记者 闫俊峰 王晓娟 温洁)
●数据:客流量已超75万人次
本报9月11日讯(记者温洁)面食节开幕4天了,据面食节组委会的统计,截至9月11日中午,面食节客流量已超过75万人次,这已远远超过前两届面食节的客流量,为此,在原先确定的保安力量基础上,有关部门又紧急抽调大批人员进入面食节维持秩序。
据工作人员介绍,晚间是面食节客流量的高峰期,由于今年面食节举办地处在太原商业中心———柳巷,加上今年面食节时间长、规模大等客观因素,因此,尽管面食节目前尚处于预热期,但客流量已是远胜往届。组委会预计,未来几天面食节的人数将有所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