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沙縣縣委﹑縣政府從財政拿出150萬元作資本金﹐成立了兩家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信託公司。後來又在縣農業局設立土地流轉中心。現在沙縣耕地的土地流轉率是全國平均水平的3倍多。
留守兒童也是個大問題。出門的小吃業主極少把孩子留在身邊﹐一般都讓留在沙縣本地的親戚朋友幫帶。黃福松說﹐現在政府除了努力扶持民間託管機構﹐還鼓勵公辦學校的教師幫小吃業主帶孩子。寄宿學校也必須配備電腦室﹐方便小吃業主經常與孩子視頻。
“看上去簡單的小吃業﹐實則牽一發而動全身。婦聯﹑教育局﹑農業局﹑計生局﹑各鄉鎮街道……我們在舉全縣之力推這個事業。”黃福松說。
沙縣附近的將樂﹑順昌﹑南平等縣市﹐甚至福建省以外的人也都使用沙縣小吃的招牌。沙縣小吃同業公會1998年註冊了“沙縣小吃同業公會”的集體商標﹐祗有會員才有權使用。
但《商標法實施條例》對屬地作為商標有一定的約束﹐使得沙縣不能完全依靠商標維持沙縣小吃的品牌和權益﹐於是開設了維權辦公室。
有人提出﹐既然冒牌規範難度大﹐不如開放對外地人的有償培訓﹐也許就可以規避此類問題。
也有人認為﹐一旦放開﹐會造成行業管理的不可控﹐可能影響沙縣小吃的品牌信譽。而且即使如此﹐對於以次充好﹑假冒偽劣的商家還是無法起到監管作用。
另一方面﹐即使沙縣小吃已經有39個品種獲得了“中華名小吃”的稱號﹐因工藝及原料配送﹐出了沙縣﹐一般也就是經營拌面﹑扁肉﹑燉罐﹑蒸餃這“老四樣”。
“配送是個大問題。沒有沙縣本土的原料﹐做不出這麼好吃的東西。夫妻兩個人做﹐也沒那麼多精力。”姜承草說。
有些難處﹐但沙縣政府官方網站顯示的新計劃是﹐成立小吃集團公司﹐在3年內整合6000家店面﹑5年內新增發展4000家店面﹐讓小吃業主全部入股﹐實現年營業收入500億元。
最終﹐他們計劃將沙縣小吃打造為中式連鎖餐飲知名品牌。
3
3
[責任編輯:yfs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