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美食 > 小吃 > 用户言山居士李爱芳的博客

用户言山居士李爱芳的博客

来源:网络转载 2016-09-10 20:51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提起苦累,现在很多人都已不大吃了,有的人可能连听说过也没有。可我小时候,特别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苦累是当时常吃的食物。之所以那时人们常吃苦累,是因为当时吃的紧缺,人们为了省粮,能把仅有的一点粮食吃到下一年,所以就变着法儿地吃糠糠菜菜。老百姓还总结出这样的顺口溜说:“擀面省、烙饼费,蒸干粮不如馏苦累”。

    为了能接济到夏季的新粮,春天人们常常把刚长出来的嫩树叶、嫩野菜采回家,稍拌点粗面或细面,蒸成苦累吃。像槐叶、槐花、榆叶、榆钱、柳絮、苣苣菜、麦荚子等都是做苦累的原料。到了夏季,像麻儿菜、大碗花叶、扫帚苗、苜蓿、蒲公英、豆角等,人们也用作做苦累的原料。秋季用作做苦累的原料也不少,像红薯叶、白萝卜樱、红萝卜樱等。

    “苦累”的做法很简单,首先把野菜洗干净,然后稍微切一下,趁着野菜还湿漉漉的的时候,在上面撒上一些干面粉,面粉的用量要掌握好,不能太多,否则容易结成面疙瘩,也不能太少,要一边撒一边拌,要让面粉充分地粘在菜上。然后用笼布包起,放箅子上蒸15-20分钟左右就可以了。吃的时候,再切点蒜末、放上适量盐,有条件的话再滴上几滴香油,搅拌均匀就可以了。拌好之后,一股淡淡的野菜的清香扑面而来,使人食欲大开。

    苦累也有好赖之分,像榆钱、红萝卜条做的苦累都是上等品,那时如能吃上用榆钱或红萝卜条做的苦累,吃起来准不亚于如今的面包、鸡蛋糕。所以,一到了有榆钱的季节,人们为了采榆钱,往往把榆树扒得橭断枝残,惨不忍睹。苦累也有次品,比如槐花、槐叶做的苦累,不仅吃着不好吃,而且还有毒,吃多了就会肿脸,人们是不敢常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