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情感 > 婆媳关系 > 读婆媳相处的小文章

读婆媳相处的小文章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3-21 15:47 编辑: 网络 查看:

我的潮汕婆婆

作者:玄鸟栖居 提交日期:2007-8-11 21:56:00  | 分类:梓燕栖居 |


   常常听人们说做潮汕人的媳妇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可我没想到我选择的他带我走进了潮汕人的意识形态.
   他们管儿子叫"仔",管女儿叫“走仔”,顾名思义,因为女儿最后是要离开娘家的。也听过他带来的一则颇有趣味的故事,一位父亲被人问及有几个子女,他说我有三个仔,人家说那也还不算多,未料话音未落,那位父亲补上一句,还有四个走仔,问者哑然。此故事意味深刻,在潮汕人的眼里女儿几乎不被算做家庭成员,就在那个“走”上全部揭示出来了。
   在称呼上还有一个称呼不得不提,潮汕人管老公的曾祖父叫“老公”,这对女子去夫家的爷爷家,是件头痛伴着尴尬的事情,因为不知道自己叫出这个称呼,会是谁来答应。毕竟“老公”这个称呼在我们看来是如此的亲昵和私人化,它的指向竟然是老公的爷爷,实在让人难以开口。
  似乎离我的题目有点远了,那权且当作开场白吧,作为进入潮汕人的精神世界的一个引子吧。回归主题,来谈谈我的潮汕婆婆吧。
  她不会说普通话,这让我和她的交流变得非常的原始。我们分别讲着自己的语言,加上各种生动形象的手势语,让对方“看”明白自己的意思。感谢上天,赐予人类以肢体语言解决了我们的语言上的困扰。当然,有时还是常常误解彼此的意思,费尽周折才明白对方向表达的意思。我常常笑言:“在21世纪居然还有两个具备正常语言能力的人的交流靠手语,实在是觉得不可思议”。
  可是在广州,似乎婆婆比我更有语言上的优势。正如他所言,在广州,有听不懂普通话的人,却没有听不懂潮汕话的人。为什么?因为广州四处是潮汕人。可怜的我,无论是在家里,来往的朋友或是客人,还是出门去逛街,总是听他和各种各样的人,说起那种对我来说听得熟悉的不能再熟悉,却不知何意的语言。更恼人的是,我对这种语言总有些排斥感,对温州无太多家乡感的我,在语言上自己也没想到竟然忽然觉得温州话是那么的美妙和动听。偏偏我又是个学中文的,大家理所当然的认为我应该比她人具备更好的语言能力,应该会很快学会这种语言,而我看来是个例外,再也无法像小时候四处转学那样,只需两个星期便和当地人无任何语言上的差别。因此,到现在,我只学会了那么几句常用的并且只有两三个发音的潮汕话。
  梓勋表姐的孩子考上了北大,那天来家做客,表姐自豪的说“北大的老师告诉她,广东人最聪明的是汕头人,而会说潮汕话的人又是每年进北大最聪明的学生”,由此看来为什么我没进北大的原因便昭然若揭了,回去后赶紧让我的学生学习潮汕话,也许可以改变我们学校多年没有北大的遗憾。
  又离题了,才明白为什么我的学生写作文总是离题十万八千里,看来我应该宽容些对待他们,打分下手别太狠,因为古语有云“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嘛。对于我的婆婆来说接受我这个温州媳妇也着实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应该给她颁发一个荣誉奖章。潮汕人比温州人更排外,他们喜欢并且往往只接受地地道道培养出来的“走仔”作为自己的媳妇。因为潮汕地区的“走仔”很有地方特色。潮汕人很喜欢喝功夫茶,于是泡茶时潮汕女子必须学习的手艺,尊敬长辈中为之泡茶是每日的必修课。我到现在还是没能学会泡茶,只能在边上打打下手,所以在这方面我是个不及格的媳妇。
  饭桌上,潮汕人的习俗是为长辈夹菜,这对于我来说费了很长的时间才慢慢适应。要是哪天回温州也给长辈夹起菜来,恳请长辈们原谅我,在两种习俗中转悠的我,难免会出现混淆。我的婆婆爱吃鱼头,我每顿饭的一个任务便是给婆婆夹鱼头,这可难煞我了。我总觉得鱼头应该是给我们自己吃,而把鱼头下面那个最好吃的部位的鱼肉夹给婆婆。但是梓勋告诉我,妈妈就是爱吃鱼头,因此我总是怀着曾经看过《妈妈爱吃鱼头》一文的愧疚心理,每天还是照样给我的爱吃鱼头的婆婆夹鱼头,心里总是觉得对不起她老人家。当然,并不是所有你夹给长辈的菜,他们都会欣然接受。有时婆婆会把我夹给她的菜,转运给她的“仔”,而他又每每夹还到她碗里,我把这种每天必上演的饭桌行动称为“搬运游戏”。在这场游戏中除了我之外,婆婆和他应该是乐此不疲的。
  说说我婆婆做的菜吧,她没读过书,但是潮汕文化教会了她最健康的菜谱搭配。每天,必有一份汤,或是玉米萝卜排骨汤,或是菌汤,花样不断;每顿必有鱼和青菜,非常符合营养健康学的要求。当然,我也吃过几道让我惊讶的菜。一日婆婆买了猪蹄炖薏米,我馋得还没熟就落口水,这是我非常喜欢吃的东西。迫不及待的盛起来一喝郁闷的我直差没痛哭流涕了,居然是甜的!眼看着美食给好好的糟蹋了,心里那个疼啊!可是婆婆和他却喝得美的不得了,惨哪!
  后来婆婆终于知道我不爱吃甜的东西了,特地为我熬了凉茶,茶端上来看见表面上漂着一层油,我就觉得奇怪。举起来一口下肚,我的味觉惊讶地告诉我,这凉茶居然是“咸”的。一看里面有瘦肉,红枣,菊花,枸杞,我无奈的笑着给婆婆,只见她拿了勺子,把里面的东西一扫而光,我的惊讶指数达到了最高值。
  还是饭桌上的乐事,一日宵夜,我们三个吃着上文的薏米炖猪蹄,我对婆婆说“我们那里的习俗,做女儿的每逢端午中秋,都要给娘家送去一大只猪蹄”,婆婆点头算是明白了我的意思,没想到,梓勋冒出一句:那如果某人有四个女儿呢?三人听罢笑到直掉泪。
  媳妇和婆婆之间的矛盾是千古历史问题了,让我们来看看婆婆和媳妇的关系吧。本来是毫不相干的两个人,却因为你的丈夫、她的儿子是同一个人而彼此有了再也无法分割的关系。我想首先每个媳妇应该抱着感恩的心看待婆婆,因为正是她让我们找到了此生相伴的爱人,让我们的今生有所托并且幸福在其中。历来婆婆和媳妇之争被定义为爱的争夺,毕竟他的爱是有限的,无法做到完全平均的分配。我的他是个出了名的大孝子,他身边的人无不对此佩服万分,我也从来没有见过像他这样的对待父母的人,惊叹之余更多的是压力。潮汕人同温州人的区别在于,温州的父母把孩子看的高于一切,而潮汕人把孝敬父母看成是最大的美德。我见到的潮汕人,个个对长辈十分的尊敬,那几乎被看成是评价一个人的最高准则。而我这个不地道的温州人,却沾染了温州人的风气,习惯了一切让父母包办,两种文化冲击下的我,真是又汗颜又无奈。
  更让我觉得悖谬的是,我是从他那里知道了如何孝顺父母,人们都说像对待自己的父母那样去对待你的公公婆婆,而我却反过来了。我是在艰难的适应潮汕文化中,一步步学会孝顺婆婆中,在他的不断耳濡目染之下,开始明白何为孝道,于是愧疚之情涌上心头,我何时曾这样的对待过生我养我的父母啊!从孝顺婆婆身上,我明白了该如何孝顺自己的父母,这不得不说是悖谬的典范,然而却也是铁的事实,现在的我迫不及待的渴望在父母身边,好好的孝敬父母,以求心理的宽慰。他对我说,我必须比他更孝顺他的父母,而他去我家也必须比我更孝顺我的父母。但是他的孝顺与我的孝顺比起来,实在是珠穆拉玛峰的距离。漫漫孝道之路,等我去跋涉。
  婆婆的勤俭对我来说也是个漫长的适应过程,在家里习惯了家人的大手大脚,习惯了生活上的随心所欲,婆婆的勤俭无疑成了一种束缚。经过一个暑假的培训,我开始慢慢觉得其实有些没必要浪费的地方的确应该节约一些,权当是为国家节省资源吧。并且原先的束缚开始慢慢被习惯所取代,再次看到了习惯的巨大力量。婆婆的经典名言,一天至少说七八次的话是三个字“别浪费”,如果中国人人把这句话贴在饭桌的墙壁上,该是怎样不可思议的情形啊!
  对婆婆的感恩之心不仅在于她创造了一个他,更在于她的存在,让我渐渐修正我的许多自私、懒惰、浪费,如果一直怀抱着这份感恩之心,那么历来的婆媳之争可以说找到了一条光明之路。
              2007年8月8日 完稿
?blogid=395400&postid=10622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