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情感 > 婆媳关系 > 婆媳之间的“潜规则”(2)

婆媳之间的“潜规则”(2)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8-24 16:16 编辑: 网络 查看:

  总之,要做和先生解释说明冲突的第一人,要尽量心平气和,决不能搞人身攻击,婆婆丰满说人家是吹了气的青蛙,公公苗条说人家是榨干的甘蔗。要会做人,尤其是有外人在的场合,要表现的温和有礼,听话勤快,既让婆婆有面子,也可以请外人给你制造舆论。

  

 

用“厚黑学”的方式处理婆媳关系:像母女又非母女

 

  婆媳之间处得非常好的不多,处得不好的也不多,大多数家庭的婆媳关系不过而而,一般也就是,婆媳双方都明白事礼,凡事心里有数,表面还过得去,在日常生活中,无伤大雅地君子风范,出门嘱咐,进门问安,身体欠时相互照应,重大节日不忘行贿受贿,日子过的平静如水。当婆媳之间有了隔阂,也不会闹得鸡飞狗跳,最多是小媳妇有了委屈向丈夫吹耳边风,婆婆有了恼怒向贴身小棉袄抱怨。

  现代婆媳关系趋于平淡的好处是,家里不会硝烟弥漫,后院起火,给家人提供了一个温暖的心灵避风港,不过,稍有遗憾的是,没有了波澜起伏的情感经历,缺少夺人心肺的悲欢离合,文人墨客又少了许多创作的灵感和素材。

  有人讲,婆媳关系其实很简单,视婆为母,以媳当女,不就容易相处了吗。听起来不错,但其实上不那末简单。有时照此办理,反而适得其反,婆媳之间矛盾丛生。试想,老妈可以不挑言词地唠叨女儿,女儿可以毫无缘由地对妈妈耍脾气,结果是没事;但你试试,即是让婆婆十二分小心地指责儿媳妇,让儿媳妇对婆婆使五分的性子,其结果肯定是婆媳结怨,家无宁日。

  之所以会如此,倒不是人品的差异,而是血缘的不同,婆媳是姻亲,母女是血亲,血浓于水。以血缘连接起来的家人之间,如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一哀一怒都无碍大事,再大的冲突最终也会化解(我总怀疑其中有些生理上的原因)。比如,母女之间的误会和矛盾,闹别扭也就是几小时甚至十几分钟的事,过后,双方很快会忘掉前嫌,和好如初,老妈的小棉袄照样穿得好好的。

  但是,非血缘的家人之间就不同了(夫妻关系除外),如果言谈行事不注意,常常会引发矛盾和误会,由此而结怨。婆媳关系就是如此,那些母女之间不是事情的事情,到了婆媳那里常常成了事情。有时,即使当时不说,也会留下心结,以后不定何时,老账重提。如果矛盾大发了,再由婆媳之间的两军对垒发展到群殴,将那块宝贝璋和各自的亲家也搅进来的,事情就更复杂了。而非血缘家人之间的良好关系一旦遭到破坏,要想修复如初,虽说不上是难于上青天,也会难的您老夜不能寐,长吁短叹。

  由此,要保持婆媳之间良好的关系,就要既像母女又不像母女。从儿媳妇方面讲,应该像孝顺亲妈那样善待婆婆,但不要像对亲妈耍脾气那样对婆婆使性子;从婆婆方面看,要像对女儿一样地心疼儿媳,但是不能像唠叨女儿那样数落儿媳妇。这样,可以多些理解,少些矛盾,和睦相处,相安无事.

  婆媳之间也要兵不厌诈

 

  此外,还应该看到,婆媳不是母女,婆媳关系远也不如母女关系那样铁硬,禁得住折腾和摔打。如果将母女关系比做田野里的庄稼,婆媳关系不过是温室里的花草,稍不留心,多日努力也会前功尽弃。因此,奉劝各位为婆婆者或者为儿媳妇之人,即使目前婆媳关系不错,也不可以掉以轻心,要居安思危,随时关注任何可疑的动向,防患于未然,将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中,不要等到窟窿变大了在找补,那就晚了,再作揖磕头上供行贿联络感情都是无济于事,瞎耽误工夫,白糟蹋银子,得不尚失。

  同时还要善于识别假象,透过潜流发现漩涡。在日常生活中,婆媳之间无论是善意还是恶意的伪装大大的有,兵不厌诈,正话反说,生活的陷阱无处不在。要善于听话外音,每日三省吾身,以心换心,对照参考坐标,看看是否达标:婆婆就要看看,心疼儿媳妇是否达到心疼自己女儿的程度,无微不至,儿媳妇要看看,孝顺婆婆是不是真像孝顺老妈那样不惜血本,任劳任怨。

  应当承认,再好的婆媳关系也不会永远坚如磐石,在时间的侵蚀,家庭琐事干扰的干扰下,也会日渐风化,脆弱的不堪一击。为了家庭的江山永固,日常的维护和小修小补是十分必要的。从投入产出的经济效益考虑,此任务由小媳妇来承担比较合适,投资少,见效快,因为婆婆收买媳妇常需破费重金,而媳妇行贿婆婆只用支付小费。其实,老人好哄,平日甜言蜜语的作用不可小视,定时行贿的效果常常出人意料,遇到重大节日,抓住时机略表忠心也是一个不错的招数。估计绝大多数的婆婆在这种攻势下都要中着。

  总之,好的婆媳关系是可遇不可求,如果有幸摊上一个好婆婆,好媳妇,那正是前生行善,上天的怜悯,此生的大幸。如果婆媳关系不是很好,但是通过双方不断的努力,还能够相容一生,平安度日,也算是今生有缘。如果婆媳关系很不好,纵使使出吃奶上吊的劲,也扭转不了大眼瞪小眼的难堪局面,只能算您老倒了大霉,前世不知道造的什麽孽,今生中了负彩,成了冤家对头,这就如同托生入错了人家,修行进错了庙,您老只好认命了。只有看开一些,最不济的结果,不过是苦撑苦熬,咬牙硬抗,看谁挺得过谁了,最后是,劫后余生者为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