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情感 > 婆媳关系 > “老公转达”代替“直接沟通”

“老公转达”代替“直接沟通”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8-25 01:33 编辑: 网络 查看:

 

    我们家是比较典型的五口之家,我和妞爸上班,妞爷爷奶奶从老家来专门为带孩子。

    小妞现在一岁半,一切比较顺利,三代同堂、其乐融融。

    当然小的磕碰、摩擦是难免的,但是从未发生过破坏性的家庭矛盾。

    而我认为,在每一个这样的家庭中,难以避免会有两代人在育儿问题上分歧和争执,我们家有,我看到很多博友家也有。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们家在发生育儿观念、方法分歧时的解决方案。

 

一、方案的核心理论:沟通

    沟通,不仅仅在解决此类矛盾时是必要条件,在解决任何分歧、争端时都是必要的,可见“沟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所以在此不必多做累述!

 

二、方案的重要原则:媳妇永远不要开口,也就是“老公转达”代替“直接沟通”

    前一条说的就是“沟通”的必要性,这里又说做媳妇的永远不要开口,是不是有点矛盾呢?一点也不。

    沟通,就让孩子爸爸去沟、去通。做媳妇的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意见不要当面给婆婆指出来(注意:即使你认为你提议的是人人都认为对的真理,也不要张口就说。)要让孩子爸爸去提议、去沟通。因为,不管对还是不对,媳妇总要顾及下老人的面子,老人可能在很多方面的常识赶不上年轻一代的,但是中国人的尊老爱幼风格是必须继承和发扬的。如果是自己儿子给自己提意见,老人容易接受很多,即使说错了,或者真的吵起来,也是吵过就算了,没有哪个父母跟自己孩子记仇的,儿媳妇就不同,同意不?

 

三、方案的几个关键点:

 

 1、媳妇认清自己的角色:

    真理,从媳妇嘴里说出来,婆婆听了很可能就是谬论。不但不解决问题,而且还伤了和气。

    真理,从儿子嘴里说出来,婆婆听了愿意接受,并能够认同,解决了问题,同时还愉悦了心情。(婆婆听自己儿子跟自己分享“人生的真理”当然高兴)

    谬论,从媳妇嘴里说出来,婆婆的反应不用我说了,再好脾气的婆婆也会跟你冷战+暗战的。

    谬论,从儿子嘴里说出来,婆婆听了最多小不爽,吵吵两句就算了,儿子还是好儿子;说不定还有的婆婆把儿子的谬论当真理听呢。

 

 2、沟通的时候一定要有足够的理论依据和支撑:

    既然要沟通,就不能乱说一气,沟通的观点首先要是对的,不管老人家是否懂得,都要跟老人家细细分析、娓娓道来。老人家一听自己儿子说话跟演讲似得,有理有据、掷地有声,当然乐意接受啦。

 

 3、沟通时情绪的把握,懂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沟通时,不要气哄哄的,好像老人家犯了多大的不可饶恕的错一样,兴师问罪般的口气谁都难以接受;孩子爸爸的沟通技巧掌握十分关键,如果能把问题和矛盾说成像笑话一样,那就更棒了,有时候不得不利用老人家爱孙心切的特点,分析出错误的育儿方式和观念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均不利时,效果更佳。

 

 4、掌握沟通的时机:

    老人家在心情不好、或者正在生气的时候,就不要去沟通了,免得沟通陷入僵局,火上浇油,因为人在心情欠佳的时候很容易做出不理智之举;孩子爸爸在心情欠佳的时候也不要去沟通。缓一缓,待大家的心情都靓起来再说。

    如果是媳妇发现了问题告诉给孩子爸爸的,那么孩子爸爸千万不要马上就去沟通,你想啊,不知情的儿子刚从外面回来跟媳妇耳语一番就开始“兴师问罪”了,公婆又不傻,难道不知道是媳妇的“告状”吗?那样,就算你说的再有道理也会被公婆情绪抵抗的。一般等上一两天此类问题再发生的情况下再说,最好是孩子爸爸亲眼目睹后顺道沟通效果最佳。

 

 5、没必要事事都沟通:

    不要认为沟通顺畅了,就频繁地、不分轻重地滥用“沟通”,事情也要分个大小、分个轻重缓急。影响到孩子身心健康的原则问题可以沟通,如果仅仅是小事一桩就不要沟通了,媳妇也不要斤斤计较,例如:今天孩子穿的衣服搭配不合理、不好看啦;跟孩子说话用方言啦。这些问题不说也罢,因为没啥了不起的影响,况且老人也绝非故意所为。媳妇这时候要懂得识大体、明大义;否则就真的是媳妇在无理取闹了。

 

 6、教会孩子爸爸“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是不加任何修饰的“转达”:

    虽然我倡导说有分歧时要“老公转达”代替“直接沟通”,但是这个“转达”一定要变成老公自己的“表达”才会有效。公公婆婆都是过来人,社会阅历经验较丰富,不要以为他们可能知识不多,就啥也不懂,媳妇要是这样想,那真的就“犯傻”了。

    我经常跟妞爸说:“我的意思你明白了吗?理解了吗?”在确定妞爸确实十分了解并转化为自己的观点的时候,我才认为可以跟老人沟通了。

    否则,很可能哪一天因为老公比较累,懒得想那么多的时候,就会像完成任务似得把媳妇交代的事项一字不差地说给自己爸妈听,有时候还会说错,甚至称谓都错了,总之,就是大事不好,急脾气的家庭恐怕就要爆发家庭大战了。

    总之,“转达”若没有顺利转换成“表达”,那么沟通就失灵了,就是一次失败的沟通,甚至对日后的沟通造成不可挽回的消极影响。归根结底,还是对孩子不好。

 

 

 

试举一个我们家的“转达沟通”的案例:(见笑了)

 

    我们家用奶瓶消毒锅消毒奶瓶。之前,公公婆婆刚接触这玩意,也觉得这东西确实不错,先进、便捷。但因为这东西太过便捷、先进了,反而盲目依赖消毒锅,孩子用完的奶瓶,常常是不洗就摆在一边,等到几个奶瓶都用完了再一起洗后消毒,心想反正有这个锅消毒的很彻底。

    那,问题来了:勤劳、朴实的婆婆每每在孩子吃完东西之后,马上去洗小碗、小勺、擦桌子、擦嘴;就是奶瓶在吃完之后不会马上清洗,有时候奶瓶里还剩下一些。广东常年气温较高,别说放一天了,就是仅仅放了半个小时的未洗奶瓶打开一闻,明显有酸臭味,经常是我下午下班回来还能看见早上孩子吃剩的奶瓶放在那里,一般这时候,我会去把奶瓶清洗干净,然后一一消毒,有时候婆婆看见了,还会很贴心的跟我说:“你别管了,去吃饭吧,奶瓶还有2个没用呢,用完我一起消毒。”看到婆婆这样跟我讲,难道我要打断她老人家,说这样很不卫生吗?我无法开口拂了婆婆的“好意”。其实婆婆已经做得很好了,只是稍稍对卫生常识知道的少点。那我肯定不能当面指正,否则,我猜我的好意到时候才真的变成“难堪和尴尬”,而且我也不确定婆婆能否听懂、认同我跟他分析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