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婆媳是天敌”,这句话虽然不对,但也绝对不是空穴来风。婆婆与媳妇之间,总是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因素,无时无刻不在影响著两人的关系。很多时候,婆媳两个人分开来看,都是别人眼里极好相处的人,但生活到了同一个屋檐下,就往往是明枪暗箭、暗流汹涌,成为对方眼里最难对付的人。其实,这多半是交流不当造成的,只要沟通有方,婆媳完全可以友好相处。为人媳妇,我常常提醒自己要坚持六大基本原则。
第一,不要迷失自我
虽说天底下的婆婆没有一个不喜欢千依百顺的媳妇,但是,保持自我更为重要。婆媳各自都是独立的个体,没有哪一个必须完全听从另一个的必要,那也是极不现实的。婆婆是你必须长期相处的一个人,千依百顺只能一时讨好,时间长了,迟早会“内部分裂”,你感到受尽委屈,她感觉你虚伪不实。与其到时让彼此更加失望,不如一开始就表明态度。所以,我从不刻意装巧卖乖,通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我和婆婆都了解了彼此的个性和喜好,这样,不仅增进了对彼此的了解,也更容易相处了,同时也减轻了我的很多压力。
第二,多进行“换位思考”
处心积虑挑拨是非的婆婆毕竟是极少数。归根到底,婆婆也是一家人,她在心底里还是对你好的,只不过由于观念和所处环境的不同,才会与你的思想存在差异罢了。因此,我从不过多地计较婆婆的说法、做法怎么样,而是常常站在她的位置上,想想她的不容易以及善意的出发点。我对自己说,要是自己的妈妈这样唠叨,自己应该会体谅吧。婆婆也是妈啊,这样想,对婆婆的反感马上就烟消云散了。
第三,寻找共同语言
孩子是家庭成员之间最好的矛盾调解员,孩子的成长和进步当然是最好的共同话题了。可是,如果“最佳调解员”暂时还没有出生,那就要靠你细心去发现了。代沟是存在的,一味强求与婆婆之间心心相印、一唱一和是不现实的,你只有尽可能地寻找一些共同语言,哪怕只有一个共同的话题,你也可以隔三岔五地拿出来提一提。与婆婆的交谈中,我了解到她最得意的事儿就是年轻时曾担任村里唯一的女会计。于是,我经常有意无意地提起这件事,你别说,只需稍稍抛出一丁点儿话头,她那边马上就热烈响应了,接下来我只需微笑著倾听就行了。谈话结束后,婆婆还能保持两三天的好心情呢。举手之劳,何乐而不为呢?
第四,不在正式场合批评丈夫
所谓正式场合,也就是包括婆婆在内的家庭大小成员都在场的时候。即使丈夫错得再明显,而且婆婆平时也曾针对同类事件提出过批评,你也不能冲口而出,想骂就骂。因为,你的丈夫也是她的儿子,同样一件事,她批评儿子是一回事儿,你当著她的面批评她的儿子那就绝对是另一回事了。当然了,大多数时候她是不会开口表示不满的,但是绝对会影响到你俩之间今后的沟通和交往。以前我还没意识到,经过几次后渐渐看出了端倪。想想也是,做母亲的,谁看到自己儿子挨骂的场面都会不舒服的。等回到自己的小家,把房门一关,再新账老账一块算,不用顾及谁的脸色,畅快发泄,岂不更加痛快吗?
第五,多关心她所关心的人
老人家最关心的人,无非就是孙子、外孙之类,对儿女她可能还会呵斥几句、唠叨一通,对孙儿辈,那可真是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不要不体谅她,想想你自己的奶奶和外婆,不也是一样对自己吗?因此,一嫁入夫家,我就注意与“小皇帝”们搞好关系,我这人生来就与小孩谈得拢,加上他们的功课辅导员全家只有我才能胜任,所以没几天,我就与几个小外甥混得烂熟了,婆婆眼里看著孩子们对我的“拥护”态度,即便以前设了多高的心理防线,也一下子全垮啦。
第六,用行动表示关心
老小老小,人越老就越像个孩子,需要人来哄,喜欢被重视。婆婆也是老人,而且还是一个身份相当特殊的老人,做媳妇的,就更需要时常表示一下自己的关心和重视。不需要花很多钱,不需要上档次的礼物,也不需要成箩成筐的甜言蜜语,一件合身的棉袄,一副温暖的手套,一通电话几句问候,或者仅仅是在她想念孙子的时候,领著自己的儿子去吃一顿匆匆忙忙的午饭,都可以让她感受到来自你的尊重和孝敬。关心不只在于言语,更在于行动。我告诫自己不要忽略了这些看似“走形式”,其实意义重大的小事。结果就是因为这些小事,我和婆婆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很好的调剂。因为有了良好的感情基础,一些小摩擦、小矛盾,也很容易相互体谅和包容了。
其实,婆媳都是自家人,哪有什么深仇大恨呢?生活在一起,抬头不见低头见,缺点难免暴露无遗,加上不注意处理一些细枝末节,小事渐渐积成大事,小矛盾慢慢形成大隔阂,自然就闹成了僵局。婆媳之间并不难沟通,只是双方往往都缺乏耐心和细心罢了。婆婆毕竟是长辈,做晚辈的总要多体谅些。只要用积极的态度去应对每一个有助于沟通和亲近的细节,婆媳关系不仅不是你摆脱不掉的烦恼,反而会成为你生活中一处温暖的风景,成为你勇敢面对多彩人生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