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问友 2012-09-14
一、现代婆媳关系有些什么特点? 1、最具实质性的特点就是婆媳双方构建幸福家庭的愿望是统一的。这一点在和睦相处的婆媳中间不言而喻,但在关系僵硬的婆媳中间,有些人看来是百思不得其解,而我F3的理解是她们“目标是统一,行动不一致”而造成的。有多少个婆婆不希望自己子女的婚姻幸福和谐呢? 2、个人经济相对独立的特点。在国家进入一个城乡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里,多数婆和媳都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地位,不一定谁依靠谁来养活自己;比如多数城里婆婆都有自己的工作收入或养老金,乡村婆婆也有自己的田地耕作收成;有的婆婆即使不直接参加劳动或上班,也是在家带孩子做家务间接地创造收入;没有任何付出纯粹靠媳妇扶养的婆婆为数不多。而对媳妇而言就更不用说了,大多数有自己的工作和收入。 3、人格个性相对独立的特点。多数媳妇在条件许可的情况都希望与公公婆婆分开吃住,即使和公婆一起吃住,也仍然希望拥有独立的个性发展空间;而对于婆婆来说,即使不希望媳妇和儿子分出去住,大都属于情感上舍不得母子分开罢了,也未必情愿婆媳各自的个性发展空间有过多的掺合。 4、受传统观念影响的特点。主要是指有些婆婆受传统婆媳观念的影响,认为媳妇娶进门要循三从四德之类才算是个好媳妇。 5、受现代开放文化观念影响的特点。主要是指年轻一代的媳妇,敢于与传统的三丛四德挑战,推崇婆媳平等的原则,除了礼貌上必须,其它繁文缛节她们都极为抵触。 6、血亲远比姻亲重要的特点。即多数婆婆以血亲儿子的利益为先,而以姻亲媳妇的利益在后。 7、成长背景和观念不同的特点。婆媳相隔一代,各自生活时代不同,成长背景自然也就不同。 8、距离对婆媳关系有重要影响。即有点象“远香近臭”的味道,与公婆分开吃住比一起吃住发生矛盾冲突的机率少,即使发生冲突,在一些非原则问题上前者也没后者那么严重和激烈,距离稀释了很多矛盾。 9、冲突频繁的婆媳关系中,大都存在婆媳相处的技巧,或公公和儿子中介不作为的特点。 10、婆媳矛盾普遍存在自救困难的特点。婆媳一旦较上劲,要靠她们自救是有些困难的,最能救她们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第一合适人选是公公及儿子,如果他们爷儿俩中介不作为,那只能找他俩以外的亲朋好友或专业人士从中周旋了。亲朋好友出面调解的优点是他们对婆媳问题也许早有所闻,缺点是在某种程度上有可能因碍于情面而不能介入太深;而专业人士的优点是易于做到客观中立地去分析解决问题,缺点是需要花一番时间精力去了解事情的原委。 …… 二、婆媳关系僵硬的表现及其原因: 1、怀有情感敌意。即大都表现为:媳妇不时从婆婆的言行举止中感觉到,婆婆似乎对自己怀有某种敌意,老是针对自己在一些小事上挑刺。造成这种敌意的原因主要是:婆婆长期以来的情感需要重点在儿子身上获取(也许是婆婆缺乏夫妻感情,也许血亲比姻亲重要等的缘故),现在由于媳妇的介入而阻截了婆婆与儿子的这条情感纽带,势必造成婆婆因失宠而敌视,作为长者的婆婆会有意无意间去妒忌或阻止儿媳和儿子的亲密;两人一旦心存敌意,自然而然会影响生活方方面面的默契和合作。;另外,如果婆婆发现在某些生活或利益方面媳妇过于占丈夫(即婆婆儿子)的便宜,也易引起婆婆对媳妇的敌对情绪。 2、难以沟通融合。其实,沟通困难在很多婆媳问题中都有表现,可以夸张地说90%以上的婆媳问题无不与沟通不畅有关。就拿上述提到的“婆媳情感敌意”来说吧,由于媳妇与婆婆的儿子也需要夫妻情感互动,结果在时间和空间上占用原本舒畅的母子情感互动频道。假如此时婆媳沟通良好,那么,母子情感互动频道虽被压缩,但却多出了一条与媳妇互动的频道,彼失此补,婆婆就不至于因失宠而对儿媳怀有不可理喻的敌意了。类似的情况,在其它婆媳问题上均可找到与沟通不畅有关的原因。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婆媳之间出现沟通困难呢?原因是极其复杂的,比如性格差异难以合拍、兴趣爱好不同话不投机、世界观价值观不同而格格不入、生活追求内容不同而无以交流、晚辈对长辈照顾不周、礼节不到......等,但这些都不是造成沟通不畅的绝对原因,现实中有活生生的例子告诉人们---两个性格、兴趣爱好迥异的人,一样可以愉快的相处。所以我F3在这里提出这样一个概念,叫做心态屏障,意思是指一个人的心态由于某种心理障碍的作用而阻隔自身实施某种行为。婆媳沟通不畅就是心态屏障在作祟。我们来举例说明吧。 例一、婆媳无法谦让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婆婆的心态屏障就是其心理上认为这个家是她一手建设起来的,媳妇是后来者就得毕恭毕敬,甚至要求事无巨细、有无对错都得照她老人家意思行事才算是尊重长者,否则就视同不把婆婆放眼里;而媳妇却是另一番心态,媳妇心理上则认为,既然是你宝贝儿子娶我进门,你就不该把我当外人,况且,如果事无巨细都要咨询、请示,那不仅是媳妇累,恐怕您老人家也会不胜其烦,我也是按你儿子的意思行事,就算不对你胃口,也不应在那里左挑右检,人为制造精神压力,让大家都心情不快。从这两者指导思想看,各有道理;但这样的心理恰恰就是她们婆媳之间无法谦让的一道屏障。 例二、婆媳友好相处的五大要素是:A、相互尊重;B、相互谅解;C、切忌争吵;D、父子要起缓冲作用;E、精神上安慰和物质上的照顾相结合。许多人,包括婆媳关系糟糕的当事人,都知悉这些道理,但做起却是那么的不容易;究其原因,就是心态屏障问题。媳妇其实也知道后辈应该尊重长辈的婆婆,且媳妇作为女儿时她尊重自己的妈妈就没有任何问题啊!可面对一个也还没把自己当女儿、甚至还当外人看待的婆婆,媳妇在心态上也找不到尊敬的行为理由,心里想着凭什么要我尊敬她啊,她也没把我当回事啊。而婆婆这边呢,更是理直气壮了,媳妇没有对我毕恭毕敬,难道要我拉下这张老脸哄你不成?如此一来,婆媳之间无形中就筑起一道心理屏障了。 例三、公公婆婆从乡下来小住一段时间的家庭,也同样受那道心理屏障的影响。比如,由于婆媳(包括媳妇与公公)之前没有建立深厚的感情基础,所以一旦生活中遇上一些矛盾冲突,各自所怀的心态如果不利于冲突的化解,那么关系就很容易步入一种恶性循环状态;比如偶尔才来和儿子小住的公婆,他们在心理上大都把儿子的家当自家差不多,有意无意间把老家的种种习惯带进来, 很容易与年轻人的习惯相冲突,一旦冲突已然发生,老人所持的心态是媳妇作为晚辈,不至于这点小事都要老人向她道歉吧?而媳妇所持心态却是你们来这住,我在生活各方面伺候你们就算了,还得忍受一些让自己很不舒服的习惯,完了好话也没得一句,多委屈啊!至于老人,有的也看到自己来住给儿子儿媳带来一些麻烦,但他们心里认为如果因此说一些道歉之类的话也太见外了,多不自然啊!就这样,一方认为好话不得一句,一方认为太见外多不自然,矛盾就此产生. 类似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不管婆媳关系出现了什么问题,均可从心态上去分析和寻找原因;总之,心态不正,行为好不到哪里去,要改变行为就得先端正心态。 3、家庭角色不满。婆媳角色冲突也有很多种类型,在这里篇幅有限也不想举太多例子;比如,媳妇所做家务不合家婆心意。这种矛盾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媳妇在娘家生活环境中对家务的处置和要求与婆家有别,媳妇在婆家难免不受以前习惯影响,这本是人之常情,但婆婆可不理会这些理由,老人家心里认为家务活又不是什么技术性很强的活,如果这点小事都做不来,那日后又如何当好儿子一家的主妇及操持好一个家呢?但在媳妇的心里,如果做了事不仅得不到认可还遭遇挑剔或指责,那又何尝不委屈呢。可是,抗诉嘛,只有演变为吵架的可能,再说抗诉的理由似乎也很苍白无力;唯有把眼泪往肚子里咽了,或者在心里无数遍地发问“为什么婆婆就不能够象自己的妈妈一样宽容自己在家务劳动方面的好与坏呢?”可这问题去哪儿找答案呢?我想还是要从双方的心态上去寻找答案吧! 4、生活习惯冲突。比如婆媳生物钟一样,媳妇早上赶时间时还需等侯上卫生间;婆婆随意进出媳妇房间,个人空间常遭“入侵”;婆婆喜欢多煮饭菜留下餐吃或婆媳口味浓淡不一;卫生要求标准不同的冲突......等等。这类冲突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婆媳成长环境不同造成的。婆媳只要多沟通和宽容,只要婆媳沟通交流方法得当,这些冲突其实没什么难以调和的。 5、养育孩子冲突。这类冲突在此就不必举例了,其主要愿因是婆媳对养育孩子的观念、方法不一引发的,出发点和愿望是好的,只要婆媳沟通到位,达成一致意见,问题自然就得到解决了。 6、经济利益冲突。小的冲突比如在平时买东西及美容打扮等金钱的花销上婆媳看法不一;大的冲突是在买房和投资创业上,婆婆过于保护自己儿子利益的一些作法令媳妇心寒,比如买房没有媳妇的产权利益、投资创业或存款早已做好如果儿媳提出离开儿子将一无所得的布局等。这种经济上的冲突,是需要当事人有一颗自觉和无私的心,才能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 7、细节引发不良心理反应。比如媳妇在丈夫不能同桌吃饭时从不忘记给他留好饭菜,但轮到婆婆或家里其他人不在时,媳妇却没有做同样的事,这个细节容易在婆婆心里引起这样的不良反应:婆婆心里会认为媳妇除了只管她的丈夫有吃之外,家里其他人的死活她是不管的。类似这种微妙的细节看起来虽是小事,但完全有可能在婆或媳的心中掀起撼然大波。这类冲突其实也是婆媳关系隔阂才造成的。 8、侵犯隐私的冲突。比如婆婆偷窥儿媳与其他异性朋友的交往信息等;这也是出于过份紧张和保护家族利益而伤害了媳妇的自尊。这类冲突也需加强交流,增进信任才能避免冲突的发生。 …… 婆媳矛盾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不同的家庭背景和不同的人身上,其表现也各有差异。要不怎么会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呢? 三、如何化解婆媳矛盾? 我们从婆媳关系特点以及婆媳冲突形成的原因看,解决婆媳冲突最直接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沟通交流。至于如何沟通,那就见仁见智了。 1、如果是当事者自救的沟通,那不仅要注意方式方法委婉、态度谦虚诚恳,而且还要选择在适宜的情境下进行,所谓适宜情境就无沟通障碍的前提和环境下;因为若在非适宜的情境下沟通,可能会造成“说多错多”尴尬局面。至于如何判断什么情况下才是适宜的情境,我这里也不可能提供一个通用的标准,只能是结合冲突过程、事件的性质以及婆媳积怨的程度等等来判断这个情境了。 2、如果是做为中介作用的公公或儿子出面沟通,注意不要随意偏向任何一方,更不能勉强或命令其中一方让步妥协另一方以求一时安宁,要力争沟通到位,分析指出当事人心态上的偏差所在,使得当事人自动放弃心态上某些不合理的坚持。否则,病根未除,冲突双方心里还阴影密布,那么,战事再起是有极大可能的。 3、如果公公或儿子没有这个能力和把握,那就请亲朋好友中有经验的人或请专业咨询人员来解决了。这时只需当事人配合把冲突的原委如实告诉调解人,挖掘更多细节现象出来,让调解人了解事件越详细,越能更多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分析才更深入,化解冲突才更彻底,最重要的是更有利于引导冲突双方握手言和,从此开创和睦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