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情感 > 婆媳关系 > 人们常说的婆媳关系很难处理,婆媳各有理,时常会吵架,可怜的是

人们常说的婆媳关系很难处理,婆媳各有理,时常会吵架,可怜的是

来源:网络转载 2015-02-16 07:40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谈谈婆媳关系如何相处

新时期的婆媳关系如何相处?我认为这是一道生存智慧题: 俗话说:“婆媳亲,全家和”。婆媳关系,可以说是中国家庭内部人际关系中的一个传统难题。尽管目前婆媳受教育程度和素质均比以前高,婆媳同住的比例比以前低,但是依然有相当部分的人仍然觉得“婆媳关系”很难处。
新华社报道,天津市进行千户调查:有78%的家庭觉得“婆媳关系”很难处。实际上,在现今的社会,婆媳关系的经济依存度很低,但为何还会造成近八成的“婆媳不和”呢?有几个方面:

一是有一个生活与处事的习惯问题。 譬如说,有的儿子就特别懒,什么也不想动,而当母亲的呢,还特别“喜欢”儿子的懒劲,宁肯自己做也舍不得儿子去做,宠着、惯着。然而当儿子成立了家之后,当媳妇的可没有宠、惯自己丈夫的“义务”,该做什么就得做什么,甚至不该做什么的还得指挥自己丈夫去干这干那做,于是,当母亲的就受不了了,对儿子就特别心疼起来,尤其是当小俩口发生了小矛盾之后,一个劲儿地就偏向自己的儿子,婆媳之间的矛盾也就产生在这些小的、说不清谁对谁非的恩恩怨怨之中。

二是有一个年龄的问题。 婆婆与媳妇之间,毕竟年龄差距很大,年轻人有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有他们的兴趣爱好,有许多是谈不上错与对的问题,婆婆因为看不惯,又因为是长辈,想管,硬要将自己的生活方式、兴趣爱好强加给年轻的媳妇身上。于是,一个想管,一个又不服管,这也会产生矛盾,这就是人们所称的代沟或代际差异。

三是有一个观念问题。 为什么社会上只有“女婿是丈母娘的半个儿子”,而没有“媳妇是婆婆半个女儿“的说法?我发现婆媳关系难于相处还有另一重要原因?这个原因是因为一个字:“爱”。“爱”这个东西,是很奇怪的。尤其是当它变成两个人所属的时候,就比较地自私的。譬如说,当妈妈总是非常疼爱、关心自己的儿子,因此就有伟大的母爱之说,因而在当母亲的潜意识中都有一种这样的“本能”,不希望其它的爱来干扰母子之间的爱。然而,这是不可能的,当儿子找到对象、成了家之后,必然会将儿子对母亲的爱转移到自己对象的身上。有相当一部分的母亲,就是适应不了儿子对母亲的“爱的转移”,在潜意识中就有一种说不清楚的妒忌和不快。尤其是那些心眼比较小的婆婆,当小俩口表现得亲亲热热时,更是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味道,在内心深处甚至还有一种“我的儿子居然被这个丫头夺走了”这种想法。有了这种想法,她就要“找岔”、“找借口”,将这种“说不出来的味道”发泄出来…于是,矛盾说不上在什么地方就冒出来了。

四是有一个感情的问题。这个问题在这四个问题当中相当重要,能起到引擎与导航的作用 。当原本没有亲缘关系,“本不是一家人”的男女,由于相爱“走进一家门”的时候。婚姻,不仅带来了夫妻关系,而且也带来了一大串家庭关系与身份,婆媳关系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关系。
对于媳妇来说,婚前与夫家的人一般交往比较少,她对丈夫是真有之情,而对公婆和夫家其他成员就只有应有之情。但是,大多婆婆没认识到这个问题,她看到媳妇与自己的儿子结婚,走进自己的家,就会本能地形成一种预期,那就是儿媳妇应该像女儿、儿子那样对待自己。可是往往儿媳妇因为缺乏“真有之情”,恰恰无法做到这一点。
同样,儿媳婚后改口称婆婆为“妈妈”,也会本能地将婆婆的行为与自己的母亲相比,形成婆婆应该像母亲这种预期。当双方混淆了婆媳关系与母女关系的时候,往往都会因为对方无法满足自己的预期而渐生不满。

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婆媳双方暂时混淆了婆媳关系与母女关系。在这个时候,婆媳关系只能是一种应有之情,只是一种根据角色规定的情感,并没有因为日久天长的友好相处产生母女之情。媳妇不是你从小带大的,因为结婚,就多出了两个老人需要孝敬,有时会不通:我自己的父母我还没来得及孝敬呢,能做到现在这样我就很不错了。婆婆心里会想,你在我家里出出进进,就是一家人了,你应该像个儿媳妇的样子啊!一方强调真有之情,另一方强调应有之情,两方都不满意。
这种不满的情绪出现后,婆婆和媳妇又都会出现一种归因偏误,那就是认为婆媳关系就是婆媳关系,永远不会变成母女关系。有的婆婆说:“无论你怎么对她好,她也不会变成你的女儿的。”媳妇就更容易说:“她怎么也不会对我像对她女儿那么好!”

其实,有许多问题也并不完全出在婆婆或者媳妇身上。细致观察,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个现象,就是 抱怨婆婆的媳妇或抱怨媳妇的婆婆常常忽视一个现象,那就是无论婆婆还是媳妇,她们的母女关系一定比婆媳关系要好。被儿媳妇看作是“不能和得来的婆婆”,肯定却对她们自己的女儿疼爱有加。反过来,被婆婆认为不行的媳妇,却总是对她们自己的母亲时常惦念,关怀备至。同样是一句话,对于媳妇来讲,自己母亲说的和婆婆说的,效果就完全会不一样,自己母亲说的,不管说得怎么重,都不会记在心上;而婆婆说的,不管说得怎么轻,都特别在意,有的甚至会“一辈子都忘不了”。反过来也一样。对于婆婆来讲,自己的女儿说的和媳妇说的,效果也完全不一样。

所以,中国人有句谚语:“十对婆媳九对不和”的说法。
那么,如何相处?我有一个观点:就是 要用心经营婆媳关系。

如何经营呢?用“宽容”这两个字去经营。 无论当媳妇或者当婆婆的,很重要的要认识这个问题,时时提醒自己:多一点宽容与理解,努力减少“见外心理”,要相互去除戒心、猜疑。婆媳之间应尊重各自的生活习惯、消费方式和兴趣爱好,尽可能地给予对方适当空间。
在经营中,处理好新时期婆媳关系的关键:

一是要把握好冷热度。距离产生美。不能高兴时热度一百,生气时即降为零。去掉家长作风。

二是要把握好四个环节:

初相识阶段要打下好印象,切忌互相端架子,不论成与不成,也要给个好印象;

结婚阶段,是矛盾最集中的阶段,男女方家长、媳妇婆婆站在自的立场上,都在维护自己的尊严和面子,这时,一双鞋垫一个过节都能打起来。就是没去想过了结婚这一天,就是一家人,要相处一辈子。

婚后的磨和阶段,这更是关系到家庭是否和谐的关键段。由于结婚,新娘子,一下就掉进了一张新的关系网当中,她需要四面应付。这时,处理家庭关系,婆婆要向着点小媳妇,给她指点,帮她说话;对他们小夫妻的事,要本着“小俩口之间的事,由小俩口自己解决”,装点糊涂。但也不可能总看不见,冲突就在你面前。

再是怀孕生育阶段,婆婆要照顾好媳妇,媳妇要理解婆婆。

三强调一个关键人物。在处理难于处理的婆媳关系过程中,还有一个“关键人物”,应该注意做好他的工作。这个人就是婆婆的儿子媳妇的丈夫。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如果之处于“两面不讨好”的境地,那就是他的“无能”:就是说他不能利用母亲对自己的爱,去有效地说服自己母亲取得理解;也不能正确处理自己与妻子的矛盾。
一定要做和事佬,决不能当老婆一边说娘的不是,在娘的一边说老婆的不对,这样做矛盾只会越来越大,不仅不能这样做,有时要主动承担责任,作一点“自我牺牲”,将矛盾的责任由自己承担,让自己的妈妈和妻子都无活可说,矛盾至少不会激化。
媳妇在感情上,要以感恩的心情接受婆婆的哪怕一点点爱。

婆婆在家事生活中,不要对媳妇提出要求太多,不要管得太多,要宽松一点,随意一点。

有一位研究家庭关系的学者提出的处理婆媳关系的二十原则。作为婆婆,应注意10点:
(1)要互相尊重,不强求对方作他不愿做的事;
(2)要有相互是平等的心态,长辈不摆架子,媳妇有事同婆婆商量再作结论
(3)要有一颗宽容的心,不求全责备,不以自己的标准要求对方;
(4)对儿女、媳妇一视同仁;
(5)少管闲事;
(6)不对外人说媳妇说婆婆的闲话;
(7)相互间尽量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即使因某些原因不能做的也要表现出非常愿意承担而又不得不放弃的意愿;
(8)要相互体谅,不因小事耿耿于怀。发生了矛盾是正常现象,自己的舌头还硌牙呢,要一码是一码,过去就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