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歸忙﹐飯還是要吃的。因為做起來省時省事﹐兒女小的時候﹐李女士做的最多的就是糊嘟。火上熬著米麵﹐她騰出手來縫縫補補﹑備備課﹐給公公婆婆做幾件衣服。而且﹐糊嘟不用油﹐沒菜的時候還可以用黃豆葉代替菜﹐家裡錢緊的那些年﹐糊嘟就成了李女士做的最拿手的一道飯菜。
說到這裡﹐李女士眼角濕潤了﹐“咱受過的苦不能再讓孩子們受﹐現在條件好了﹐也不像以前的人有那麼多活兒要幹﹐所以一知道小慧懷孕就趕緊來了﹐讓她盡量輕鬆待產﹐上一代人的苦在我這兒算是熬完了。”
李女士的女兒也被婆婆照顧得很好﹐李女士和親家經常走動﹐關係不錯﹐誰有事不在﹐就把自己的兒媳婦託付給對方照料。每次做糊嘟﹐李女士都會把兩位親家﹑女兒女婿外甥都叫來﹐借機小聚一下。
因為糊嘟不好消化﹐擔心小慧反胃﹐李女士每次做完糊嘟﹐都會順便熬上一鍋蘿卜湯。蘿卜切絲﹐開水焯﹐去味﹐撈出備用。用油炒辣椒﹑蒜﹐加水﹐煮蘿卜絲﹑豆腐﹐出鍋﹑撒胡椒粉﹑生蔥﹑香菜﹐“懷孕了本來就經常不舒服﹐多喝點湯暖肚子助消化。”
老百姓過時過節不吃糊嘟﹐可能是因為糊嘟用方言念﹐聽起來像“糊涂”﹐寓意不大好﹐可李女士卻說﹐過日子就像這糊嘟一樣﹐得熬﹐越熬越筋道﹔婆婆媳婦在一起﹐也該像這糊嘟一樣﹐攪和攪和就能融在一塊﹐“難得糊涂嘛﹗”記者離開的時候﹐李女士又在廚房忙活起來了﹐小慧送我出門。我說﹕“你婆婆對你真好。”“要求一結婚就跟我提了﹗”小慧擠了擠眼睛。“啥要求﹖”我問。“三個融合﹐像這糊嘟一樣。跟家裡的人融合在一塊﹐跟街坊鄰里融合在一塊﹐跟社會上的人融合在一塊。”小慧說完﹐會心一笑﹕李女士退休前是單位的領導﹐說話就是這個調調﹐卻不無哲理。
本報記者田小麗
食客點評
劉女士﹕老公家鄉的特產﹐乍看去金燦燦的﹐還有豆角﹑胡蘿卜絲點綴﹐色澤鮮艷﹐粗細糧搭配營養豐富﹐婆婆做的糊嘟百吃不厭。
張女士﹕小姨做的糊嘟我從小就開始吃了﹐到現在都沒吃膩﹐這不﹐兒子今天不在﹐我吃完得給兒子帶一碗。
李先生﹕每次吃糊嘟都是家裡人最齊的時候﹐大家圍在一起紛紛伸筷子到鍋裡夾糊嘟﹐誰也不跟誰說話﹐糊嘟得趁熱吃﹐蘸上辣椒﹐能出一頭的汗﹐一個個齜牙咧嘴的﹐其樂融融﹐特別帶勁兒。
歡迎推薦你身邊的“舌尖”﹐推薦熱線﹕4286666
2
2
[責任編輯:yfs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