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情感 > 婆媳关系 > 交换型婆媳关系让农村老人更危机?

交换型婆媳关系让农村老人更危机?

来源:网络转载 2016-04-25 07:46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婆媳关系与农村老人危机

  2012年7月和2014年5月,笔者及所在研究团队分别在江汉平原的沙洋和应城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驻村调研。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引起了笔者的关注。为了了解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在调研中,笔者主要采用深度访谈的方式进行个案访谈,访谈对象包括村干部、村庄精英、老年人以及部分中青年人。访谈内容涉及家庭经济、代际关系、养老状况、婚丧嫁娶、村庄风土人情、村庄经济、村庄文化等与老人危机和代际关系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各个方面,以期能够从整体上理解当地老人危机这一普遍现象。笔者认为,交换型代际关系的形成及其秩序化,是形塑当地老人危机的根源。

  交换型代际关系是怎么产生的?

  中国人非常重视家庭,而代际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费孝通认为,中国与西方的亲子关系的内容是不同的。中国人的代际关系是一种“反馈模式”,表现为甲代抚育乙代,乙代赡养甲代,乙代又抚育丙代,丙代又赡养乙代,并以此类推。而西方社会的代际关系是甲代抚育乙代,乙代游抚育丙代的“接力模式”。因而,可以看出,中国人的代际关系重视抚育与赡养的平衡,并且,“赡养”这一环节中国人更为重视,也更能体现中国人代际关系的特点。而西方社会的代际关系正是缺少了“赡养”这一环节,子女较少反哺父母。费老所讲的“反馈模式”的代际关系是一种理想型,或者说更适用于传统社会。在现代化的背景下,当前中国农村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巨变,而家庭内部代际关系的变迁是巨变的一个重要方面。

  代际关系,从内容上看,可以分为父子关系和婆媳关系这两个维度。在现实中,考虑到婆婆和媳妇作为女性所固有的外来人身份,他们对于家庭内部的权力与利益的感知最为敏锐。 因此,代际关系变迁的剧烈性和典型性尤其表现在婆媳关系这一层面,媳妇在家庭中地位的提升更是“交换型代际关系”产生的最大推动力。因此,婆媳关系是代际关系的核心,也是代际关系的焦点。因而,本文通过对江汉平原历史上婆媳关系的变迁进行梳理,以此来理解当地代际关系的变迁,并阐明“交换型代际关系”形成的历史脉络。

  代际关系中婆媳关系的变迁

  从江汉平原的具体情况来看,本文粗略地将其婆媳关系的变迁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传统社会(20 世纪50 年代以前),婆媳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往往是婆婆强势,媳妇弱势。婆婆在婆媳关系中拥有话语权,媳妇不敢顶撞婆婆,婆婆做什么事情都是应该的。那个时候婆媳之间发生正面冲突的情况很少,如果发生,村庄舆论肯定是谴责“媳妇不会做媳妇”,而不会说“婆婆不会做婆婆”。婆婆在婆媳关系中占据强势地位也表明了在当时的代际关系中父代拥有绝对的权威,“父慈子孝”是传统社会代际关系的真实写照。因而,在这样的社会中,父母对子代有养育之恩,子代会自觉履行好赡养老人的义务,老年人的生活状况良好。

  ◆第二阶段,新中国成立后的集体时期(20 世纪50 年代——20 世纪80 年代左右),婆媳之间开始出现一些正面摩擦,但总的说来在婆媳关系中还是婆婆强势。这个阶段是婆媳关系开始发生转折的时期,即由原来的“婆婆厉害”开始逐渐转变为“媳妇厉害”,但家庭的话语权仍然在婆婆一边。建国以后,随着新政权对传统的族权、夫权的打击和对妇女解放、男女平等话语的提倡,原有的家庭代际关系以及老年人地位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

  这个阶段,婆媳之间开始发生正面争吵,并且导致了婆婆或媳妇自杀的现象,但是村庄舆论还是会站在婆婆那一边。因而,若是婆媳之间发生争吵,或者是引起更大的悲剧,村庄舆论肯定会谴责媳妇不会做人。因而,可以看出,虽然在这一时期代际关系中老人的权威受到一定的挑战,但由于集体经济本身的特点、村庄舆论的压力、以及传统的尊老爱幼、父慈子孝观念继续深入人心,因而,在代际关系中父代仍然享有一定的权威。因此,子代仍然会较好地履行对父代的养老义务,老年人的养老基本不成问题。

  ◆第三阶段,20 世纪八九十年代,媳妇开始在婆媳关系中处于上风。P 村的一位村民说,“那个时候(80 年代),媳妇自己去做,不用婆婆说。婆媳矛盾比较少,婆婆还是让着媳妇一点”。总的说来,这一时期,婆媳关系中媳妇逐渐变得强势,婆婆逐渐变得弱势。从这一阶段开始,媳妇逐渐在家庭中掌握话语权,代际关系的重心下移,代际关系中父代的权威进一步衰弱,子代逐渐掌握家庭大权。因而,父代要看子代的“脸色”过日子,父代的养老开始出现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