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婆媳关系向来是家家难念的经,揭密婆媳关系难处理背后的真实原因,让年轻的夫妻游刃有余,老夫老妻们更加处理好家庭关系!
健康家庭的父母,深爱孩子,将他养大,不是为了自己分享这一结果,不是为了永远与孩子粘在一起,而是要将他推出家门,推到一个更宽广的世界,让他去过独立而自主的生活。相反,如果亲子关系(包括公婆与丈夫、丈夫与孩子、妻子与孩子)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就会产生最常见的两个问题:
1.糟糕的婆媳关系;
2.严重的恋子情结。
这两点是相辅相成的。其实,在新家庭中,如果有一个糟糕的婆媳关系,那么一般可以推断,在婆婆以前的那个“新家庭”中,也曾有一个糟糕的婆媳关系。而那个糟糕的婆媳关系,让婆婆与其儿子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关系。对这个婆婆而言,儿子,而不是丈夫,是她最亲密的人,是她最割舍不下的人。
于是,当儿子要分离,去找一个爱人,并建立一个自己的新家庭时,作为婆婆,她会是多么难过。她会觉得,自己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所以,她会有意无意地阻止儿子与媳妇建立最密切的关系。
而儿子,他以前就知道,他是母亲心目中最重要的人,对于母亲而言,他比爸爸还要重要。以前,他为此而自得,现在,他要“回报”母亲。于是,他也不忍心“背叛”母亲而与妻子建立最亲密的关系。
婆媳关系难以相处的心理秘密
我们养育孩子,是为了把他们推向更宽广的世界。
那个将陪伴你一生的,才是你最重要的人。
爱与分离,是生命中两个永恒的主题。
健康的家庭,充盈着爱,也懂得分离。
相反,如果婆婆心目中最重要的人一直是丈夫而不是儿子,那么儿子的分离,就不是那么难受。相反,她会欣喜地看到,儿子找到了他最爱的人,他可以拥有他的家庭、他的人生了。这时,这个婆婆会祝福媳妇,祝福媳妇和儿子即将走上她和丈夫曾经走过的幸福之路。
势必要分离的,不是最爱
要想营造一个健康的家庭系统,必须将夫妻关系置于家庭中最重要的位置。
不过,我们的文化传统的确有这样的倾向:重亲子关系而不重夫妻关系。就仿佛是,夫妻关系只是完成传宗接代的工具,只是给长辈和晚辈服务的载体。
但是,不管你多么敬爱父母,你终究要离开他们,去过你自己的生活。不管你多么爱儿女,他们也终究要离开你,去过他们自己的生活。
而配偶,才是那个真正陪伴你一生的人。
多数母亲都会把儿子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儿子一旦迈进婚姻的殿堂,母亲的心情特别失落,独生子的母亲则会感觉好像失去了自己唯一的财产。在这种情况下,母亲自然会对儿媳妇产生或多或少的抵触情绪。然而,从小娇生惯养的独生女素来唯我独尊,哪能受得了气,双方自然产生莫名其妙的对抗,甚至互相挑剔。
儿媳妇首先应该放下自己的偏见去认识婆婆,把婆婆当亲人看,没事常回家看看!而婆婆为了自己的儿子,就应该对儿媳妇好些。互相认同后,要互相尊重,彼此视若亲人,时刻提醒自己婆媳之间要“说得过去”。
“双独”婚姻往往易导致夫妻双方生活能力差。这时,婆婆看到娇气的儿媳妇自然难以放心,一旦插手孩子的生活,双方不可避免地要频繁过招。
小两口都是独生子女,生活能力差,不会干家务活。突然面对一个家庭,多数可能连上街买菜都不会,因此势必会导致婆婆的过多参与,由此也会产生许多摩擦,而矛盾的焦点几乎全部集中到婆媳之间。从家中刁蛮任性的独生女到为人妻,她们通常表现出不会过日子,生活中存在浪费、奢侈等习惯,而婆婆此时却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堆积久了,婆婆自然会产生怨言。因此,双方只有各退一步,方能化干戈为玉帛。
不要孩子婆媳相处难,可有了孩子婆媳关系更紧张。第三代子女的出生,往往成为婆媳关系恶化的分水岭。为了照顾孩子,很多本来单过的小两口会与公婆同居,而同居以后三代同堂的隐患也随之而来。独生子女夫妇自身独立意识很强而且崇尚个性化,婆婆们一般难以接受孙辈人所
在第三代的子女教育问题上,婆婆和儿媳的矛盾更是犹如针尖对麦芒。第一代独生子女大部分接受了相当程度的教育,有较强的自省能力,他们普遍感受到,上一代人对他们的教育过于宠爱,过分重视智商教育而忽视了情商教育,忽视了自主自立能力的培养。因此,他们可能会结合针对自己的成长经历,不仅注重抚养,更重视智商与情商的平衡发展,注重价值观、态度和社会规范的传递与教导。
“婆媳关系”并非洪水猛兽,无论发生了什么,都没有对错,也无须追究对与错———假如婆婆能把媳妇当自己的女儿看,不要有“人家的姑娘”的分别心,以对待自己的儿女的心态和她相处;假如儿媳把婆婆视作自己的母亲那样照顾,尽可能的去体谅老人的性格或其他不足,当和婆婆有矛盾时,千万别犯和婆婆“争老公”的“低级错误”;假如儿子能学会“和稀泥”,化解“婆媳关系”天然的敏感因素……
接受的独立锻炼和教育,导致孙辈“教育权”的争端。
“婆媳亲,全家和。”婆媳关系可以说是中国家庭内部人际关系中的一个传统难题。随着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第一代独生子女步入结婚组建小家庭高峰期,尽管目前婆媳受教育程度和素质均比以前高,婆媳同住的比例比以前低,但是依然有相当部分的已婚独生子女觉得“婆媳关系”很难处。在如今经济依存度低和婆媳相互尊重的条件下,为何还会造成近八成的“婆媳不和”呢?“娇公主”与“皇太后”的心理争夺战是要认真分析的。
自古以来,婆媳关系似乎就是一对无法化解的矛盾。母亲害怕儿子一味疼爱老婆,弃自己几十年的养育之恩而不顾;媳妇担心丈夫不把自己放在第一位,那以后几十年的日子怎么齐心协力地过下去?“第一”的名额只有一个,婆婆和媳妇却都要争抢。
我想,这矛盾的根源在于--两个女人要争夺一个男人的爱。张爱玲早就说过:所有的同行都是敌人,所有的女人都是同行,所以所有的女人都是敌人。
既然是敌人,那么就要争取和平攻下她——最好的办法无疑是分化对方的阵营。当然,要分化,就一定要分化对方最核心的力量。在婆媳关系中,如果媳妇分化丈夫与婆婆的关系,很易致使家庭关系僵化,让丈夫落下不孝的罪名。所以,让丈夫置身其外,团结公公,对付婆婆,不失为一着妙招。这样,公公、婆婆和媳妇组建成了稳定性最佳的三角形,形成了婆媳关系勾股定理。当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一家和睦。
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a2+b2=c2
婆媳关系勾股定理:从勾股定理衍生而来。把丈夫置身其外,努力使媳妇和公公婆婆三者关系形成稳定的直角三角形,媳妇“团结公公,对付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