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天生的婆媳心理问题 作品名称:同在屋檐下:婆媳关系 作者:汪雪英
为什么婆婆与媳妇老是有那么多的矛盾,我想这是一个难解的结,婆媳关系自古难处,她们来自两个不同的家庭,生活习惯肯定不一样,对于男方家庭来说,媳妇是一个“外来入侵者”,再加上两代女性的代沟,她们来自不同的生活环境,两代人不同的思想和观念与生活方式,要在一个屋檐下共同生活,闹个别扭是很正常的。
A、婆婆:媳妇是外来物种入侵者
在心理上,对于婆婆来说,这个媳妇的进驻无疑像个“外来物种入侵”,儿子的爱被人分享了,原来对母亲很依赖的儿子找到了精神寄托,有了心爱的人,有时便会忽略母亲,母亲心灵上感觉自己的爱被人侵占,自己养了几十年的儿子,突然之间,反倒是跟一个外人很亲密了,尽管在理智上,做母亲知道儿子是该娶妻生子了,但在心理上,在感情上却有点接受不了,心灵上的地盘被占有,那种失落感,用一句很通俗的话说,就是家里突然多了一个跟自己抢爱的陌生女人,这首先就导致了他们有一种自然的防御和反感心理。
所以并不是每个男孩第一次带女朋友回家的时候看到的都是家人的热情。特别是单亲母亲,平时把儿子当成自己唯一的精神寄托。突然之间,儿子长大了,娶媳妇了,在心灵上难免会触动她内心那根敏感的神经,感觉自己含辛茹苦养大的儿子就要失去了,不是有句俗话吗:娶了媳妇忘了娘。从心理的角度分析,母亲有点儿怕,怕失去儿子的爱,所以就对未过门的媳妇天生有了敌意,其直接表现就是反对理性上知道,儿子迟早有一天要有自己的生活了,但心里就是不想让儿子接受外面的女人,表现出来的就是对媳妇的不喜欢。
B、丑媳妇见公婆,磨擦不断
丑媳妇总是要见公婆的,对于一个媳妇来说,哪个媳妇不想一开始就做个好媳妇呢?哪个媳妇愿意嫁给一个男人以后就老是和他的家人闹矛盾呢?
一般情况下,女儿出嫁那天,她母亲一般都会交待一些做人的道理,告诉女儿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以后到别人家做媳妇,不比在家里,要顾及对方的大人。可很多媳妇出嫁后遇到的,并不是像在自己家一样自由和自主,也不像跟在娘家一样,与母亲什么话都敢说,沟通上有了困难,婆婆也没有耐心像教女儿一样教媳妇,因为媳妇做什么事,婆婆看不顺眼的,经常会教育和批评媳妇。
于是媳妇感觉婆婆不好,老是说自己的不是,开始有了反感,这种反感如果得不到及时消除和解决,那么就很容易慢慢地转化成反抗。有反抗就会有战争,有了战争自然就让丈夫的家人更加确信了媳妇的缺点,有的婆婆会说,我说了你是不好的女人,我儿子才瞎眼把你娶回来,我早就看出你这个女人不行,不孝顺。这样说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激化了矛盾,媳妇认为她跟老公偶尔闹个矛盾,都是婆婆在后面搞鬼。
如此反复,形成恶性循环,婆媳关系怎么也处理不好。老是婆婆说媳妇的不是,媳妇也挺委屈的,我在娘家对我妈都没有那么好,凭什么我对你这么好,你却还要说我的不是呀?再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人家怎么帮着管呀,外人又不好插手。?你只能倾诉一下,但如果倾诉对象不小心把话说出去了,媳妇或婆婆听到了,又是一番不爽。
经常有婆婆那样说:“我对她那么好,她居然在外面跟别人这么说我。”
两个女人同样爱着一个男人,同样在一个屋檐下生活,同一个锅里吃饭,而她们每个人所受的教育不同,也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很难磨合。有点矛盾在所难免,但是长久下去,得不到沟通与疏导,变会积压,越积越多,直至暴发。
C、媳妇管婆婆叫妈,却可敬不可亲
婆媳关系的线就像是藕,藕断丝连,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剪不断,说不清,理还乱。
婆媳关系,向来是中国家庭最为头痛的一件事。乡下有一句话说:婆媳相处,十个里头九个糟。有些婆婆说:她虽然也叫我妈,这只是在表面上保持一份礼貌,或尽一份儿媳妇应尽的孝道,并没有把我当成她亲妈一样亲近。媳妇在心理上认定娘家母亲才是自己的亲妈,跟婆婆从来没有亲如母女的感觉。也不指望婆婆如亲妈一样待自己。保持适当的距离生活在一起,不断地意会她是别人。
也有的媳妇说:“她哪里是我妈呀,她从来没有把我当成她自己的女儿看待。”
要婆婆把媳妇当女儿,也是有一定难度的,能当她是自己儿子的爱人待之,爱屋及乌,关系也不至于难以相处的。
单位有个同事,能干,也与同事相处得挺好,还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在家里,跟左邻右舍关系都不错,人人夸她,可她,就是跟自己的婆婆处不好关系,合不来,磨擦不断,挺伤脑筋。婆媳关系是家庭关系中较重要的关系。要媳妇把婆婆当家,这混淆了婆媳关系与母亲关系的概念。有的研究者依照弗洛伊德的思路,从婆媳对儿子兼丈夫的情感占有欲及“恋母情结”等角度去解释。当我们尝试用社会心理学的视角去分析时,其结果会怎么呢?
小贴士:专家解读:媳妇熬成婆,有了补偿心理
心理学家认为,婆媳之间的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旧社会媳妇的地位很低,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也学到了婆婆那一套,潜移默化地认为,做媳妇就是这样要被婆婆恶的,所以媳妇一旦熬成了婆,就理所当然地认为,我们当年也是这样的,你现在也要这样。
心理上,婆婆认为自己当媳妇时受到的不公待遇,现在自己成了婆婆了,有了补偿效应。再说,婆婆与媳妇来自不同的家庭,所受教育和各自经历不同,生活习惯及脾气功性格不同,较难沟通,生活在一起后,二者在家庭的开支,小孩的抚养与教育,管庭的管理等,都有所不同,有了分歧和意见,矛盾就显现出来了,再加上争夺儿子(丈夫)感情等方面容易冲突,双方缺乏母女间的血缘关系,心存芥蒂。
对此,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称之为“等差之爱”。意思是说,在亲子之间、夫妻之间、手足之间都有来自角色身份规定的情感。这也就是梁漱溟先生所说的“应有之情”。不同的关系有不同的伦理规范,也有不同的情感类型。当原本没有亲缘关系的男女,由于是婚姻的蒂结“走进一家门”。婚姻不仅带来了夫妻关系,也带来了一大串家庭关系,双方一下子掉进了一张关系网当中,需要四面应付。婆婆能处变不惊,媳妇却措手无策。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