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诺亚出去买早餐,艾丽独自醒来,又有人来敲门了,这次是艾丽的母亲——这个温莎城堡比真正的温莎城堡就缺一支保卫城堡的军队,所以时不时有人闯进来,这已经是第三次了,而且每次艾丽都没穿衣服。艾丽的母亲是来阻止艾丽干蠢事的,但是她也很讲究方式方法,她把艾丽带到木场,指着远处一个干活的半大老头说,那是我年轻时的诺亚,象你这么大的时候我曾经和他私奔,但没跑多远就被你外公派警察抓回来了。
我感觉这一段有点儿多余,也许是演母亲的这个演员腕儿也不小吧,想把角色设计得立体一点儿。母亲讲完这些,把藏了多年的信还给艾丽,让艾丽自己去选择。虽然这个形象被这么一处理显得相对温和了,但仍然无法缓解其still evil的本质。
艾丽选择了谁?这个不是悬念的悬念被导演一直保持着。艾丽向诺亚表示自己很困惑迷茫,不知该怎么选择,诺亚终于难以保持平静,说我们难道又要回到从前吗,你要是离开我我就恨你一辈子。这是出绝招了,这时候不能再怀柔了,一定要强硬地表明态度。(要知道女人跟男人不一样,不像男人那样明确坚定,常常是很混账的,一本混账,算不清楚。女人常抱怨男人吃着碗里瞧着锅里,但那也是一种明确坚定啊,而女人则是希望碗里的锅里的都惦记着自己。我曾认识一个女孩儿,对哭追她的男孩儿说过这样一句话,也许是开玩笑:我们俩是不可能的,但你一定要永远等我。——太霸道了!)象他们第一次分手一样,两人大吵一架,艾丽一度驱车离去,但最终还是选择了诺亚。天知道她到底是怎么想的?
爱情故事讲完了,回到故事开始之前,还记得那个讲故事的老头和听故事的老太太吗?电影里早已交代出来,那个老太太,就是几十年后的艾丽,而老头究竟是诺亚还是那个未婚夫,虽然直到最后才答案揭晓,但也不难猜,要让这个电影有意义,只能是诺亚。事实就是如此,幸福生活一辈子的诺亚和艾丽,晚年艾丽患上老年痴呆,老伴儿孩子全不认识了,诺亚把温莎种植园改成养老院,天天拿着个记事本讲他们俩的爱情故事给艾丽听,希望唤回艾丽的爱的记忆。他偶尔能成功,但维持不到5分钟艾丽就又重新失忆,然后就惊恐万状地失控发作,需要医生打镇定针才能平静。但诺亚依然乐此不疲,直至携手长眠。
如果电影只讲述诺亚和艾丽的爱情旅程,到艾丽回到诺亚身边就结束,不要记事本、疗养院这个故事附加的外壳,电影也完全能成立。加上这个壳是不是一定能讨观众的好,还真不好说,不喜欢这个壳的人也大有人在,道理是明摆着的,好好的一个happyending,干嘛弄得那么伤感兮兮的?但多数人还是喜欢这个壳的,觉得它是影片出众于一般纯爱故事的关键,给予这段爱情以历史的厚重感与传奇的味道,也让影片的结构更加复杂有趣。尤其是,如果只在一般的happyending上打住,那么观众不免会疑问,艾丽的选择真的没错吗?要是诺亚一辈子都没出息,她将来会不会后悔曾放弃的那个金融巨子未婚夫呢?有这么个壳就是让观众放心,艾丽跟着诺亚,一辈子丰衣足食、子孙满堂,既有真爱,又没吃着苦。而且,还要把艾丽最后设计成痴呆症,这是告诉观众,真爱的境界,不止是陪着你慢慢变老,还要能陪着你慢慢变傻。
分享:
喜欢
阅读┊ ┊ ┊┊ ┊打印┊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圈子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以拙劣演绎卓越
后一篇:看不懂也爽——《巴顿芬克》之惑
评论
发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昵 称:
验证码: 请点击后输入验证码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 前一篇以拙劣演绎卓越
后一篇 >看不懂也爽——《巴顿芬克》之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