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朗找朋友進行實驗還順利成為情侶。(圖/翻攝自Mandy Len Catron Twitter)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Stony Brook University,SBU)心理學家亞瑟艾倫(Arthur Aron)研究團隊曾於1997年發表的論文《人際親密感的產生:實驗程序與部分初步發現》,內容探討了個體間親密關係建立以及可能影響的變數。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艾倫團隊為研究設計出了漸進式3階段的36道題目,陌生人按順序輪流回答問題、自我揭露,交談45分鐘之後,凝視對方4分鐘,實驗就算完成,團隊發現這種聊天方式能有效建立親密關係;為了瞭解論文的真實性,加拿大女作家曼蒂蘭卡朗(Mandy Len Catron)2014年找了個不熟的朋友進行實驗。
卡朗說明,一開始的對答十分無聊,但隨著問題越來越深入內心,無法用平常應付別人的說詞帶過後,雙方開始暴露脆弱的一面,讓對方進入通常需要長時間才能觸及的親密領域,她們的對話比實驗多出90分鐘才結束,接著完成最後一個步驟,凝視對方4分鐘。
卡朗表示,互相凝視一段時間後,看著對方雙眼的細微變化,不舒服的恐怖感受會消失,被奇怪又細膩的心情取代,當4分鐘終於結束,除了感到放鬆,同時也有點失落;實驗結束後,她與朋友繼續經營建立的親密感,後來也順利的成為情侶。
卡朗最後下了一個結論,愛情必須採取行動,互相瞭解、認識彼此;人們不能決定誰會愛上自己,也無法光靠對話產生戀愛的感覺,但也許情感比世俗認定的都更具可塑性,透過簡單方法建立信任與親密,就能讓感情更茁壯,而愛情不是偶然,陷入情網是我們做出的選擇。
▼愛情是很多電影所喜愛的題材。(圖/《性愛診療室》/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