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情感 > office恋情 > 同宗亲情 跨海相连

同宗亲情 跨海相连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7-09 13:45 编辑: 网络 查看:

  编者按:闽台同根同宗,一脉相承。台湾约有2000多个村庄与福建的村庄存在同宗同名关系,分布在岛内所有县市,有直接传承渊源关系的达到80多个。

  福建参访团8日到南投县草屯乡洪姓同宗村交流座谈,受到正在举行对接活动的洪氏宗亲的热烈欢迎,亲情融融的场面感人至深。本报记者在闽台两地分头采访两岸同宗亲情故事,成就了本报专栏《闽台连连看》之亲情篇。  

洪姓宗亲在草屯洪氏宗祠里共同欣赏老照片。(资料图片)

肇于长泰灯号“燉煌”

  “台湾南投草屯的洪氏宗族,都是清朝嘉庆年间从漳州漳浦一带迁过去的,古时漳州府史山洪氏祖先洪仁璲,是台湾草屯和茄荖地区洪姓族人的共同始祖。”说起闽台洪姓同宗史迹,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副馆长朱定波如数家珍。这一方面得益于他长年的文献研究,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他数次赴台的实地探访。此次福建省交流考察团的行程中,草屯乡新庄里洪姓同宗村的燉煌堂,便是参访点之一。

  据朱定波介绍,洪仁璲乃江苏吴县人(今苏州市),宋祥符九年(公元1016年)进士。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以大理评事调任长泰知县,家眷随之入长泰居住,最后他以知县之职病殴,葬于长泰钦化里坑山。洪仁璲任职期间,为官清廉,政绩斐然,深得百姓尊崇。为纪念他的功绩,长泰县武安镇积山村史山社于元代就建了一座仁璲堂,洪仁璲被尊为洪氏开漳始祖(一世祖)。洪氏灯号“燉煌”。

  千百年来,洪氏宗族四处衍播扩域,已叶茂花繁。据漳州史山洪氏衍派之族谱记载,目前长泰县史山洪氏裔孙主要生活在长泰县的史山、湖珠村,漳州的龙海、漳浦县境内,以及台湾南投县、彰化县等地。

渡台垦拓 发枝散叶

  据史山仁璲洪氏族谱载,清乾隆末年,洪仁璲祖下第十九世孙洪和苍,由漳州漳浦县车田堡攀龙社霞营乡渡台,成为洪氏迁台的第一人。此后,洪氏后人陆续从闽南地区入台拓垦,在南投、彰化等地发枝散叶,如今南投草屯洪氏便是其中一脉。

  据了解,洪氏族人进入草屯垦荒,餐风宿雨,启林斩棘,先后兴建了燉伦堂、燉成堂、燉煌堂、崇星堂四座洪氏宗祠。其中,建于清道光廿六年(公元1846年)的燉煌堂,供奉一世祖洪仁璲,成为台湾史山洪氏各衍派的大宗祠。据悉,目前南投草屯乡洪姓人口有2万多人,他们不仅认真修订族谱,虔诚追源溯流,而且每年春秋两季还要在宗祠举行隆重的公祭活动,瞻仰闽南的始祖。

认祖归宗 交流热络

  1987年底,台湾开放老兵回大陆探亲,两岸关系的坚冰逐渐消融。据漳州仁璲堂洪氏理事会理事长洪泗田介绍,1992年台湾南投草屯洪氏裔孙组团回祖籍地长泰认祖,拜谒始祖洪仁璲墓,并与漳州各地洪氏乡亲齐聚史山祖祠遗址,于当年成立了史山公祠重建理事会。闽台两地洪氏宗亲捐资建祠,重建仁璲堂,并于1994年11月18日举行落成典礼。

  此后,草屯乡洪氏一族每年冬至都要组织宗亲,回长泰史山仁璲堂宗祠参加洪氏全族祭祖活动,21年来从未间断。台湾洪氏宗亲还先后参访了龙海市颜厝镇的洪塘村、田址村、上洋村、下陈村,榜山镇的洪厝社,石码镇的内社村,海澄镇的河福村、宁安村等地,与同族宗亲交流联谊,增进共识。

  2012年3月,漳州市仁璲堂洪氏理事会一行38人,赴台湾南投县参加洪氏家庙春季祭典仪式。漳州洪氏赴台,受到了台湾洪氏宗亲的热情接待。2013年11月,漳州市洪氏理事会组团21人,赴金门参加烈屿乡洪氏家庙奠安庆典。

  可喜的是,8日,10位来自漳州市、长泰县、漳浦县等地的洪氏宗亲,也随福建省交流考察团来到了草屯乡燉煌堂恳亲交流,进一步增进了闽台洪氏宗亲的血脉情谊,让亲情更浓,心贴得更近。(林娟)

  采访手记

“我们本来就是一家人”

  串门走亲戚,是闽南人最熟悉的交往方式。听说福建省交流考察团要来走亲访友,南投县草屯乡新庄里的洪姓乡亲特别激动。身为闽南洪氏宗族后裔的他们,早早就约定好要一起到洪氏大宗祠燉煌堂欢迎福建乡亲。

  8日下午,燉煌堂外,锣鼓喧天,人潮涌动。记者见到新庄里的乡亲来得最早,而彰化、嘉义等10个县市的民众也纷纷赶来,有的还带上了自家族谱,想和来自福建的乡亲认亲。当参访团一行到来时,不大的祠堂,里里外外围满了台湾乡亲。对此,洪姓宗亲理事会董事长洪盛雄感慨地说:“我们本来就是一家人,串门、走走亲戚,感情才更好!”

  当日,来自漳州、泉州的洪姓宗亲和闽台同名村宗亲代表走进燉煌堂,将两岸姓氏族谱正式对接。一位洪姓长者告诉记者:“听到尤书记用闽南语问候大家,感觉非常贴心,大家乡里乡亲的,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呐!”

  在草屯乡,洪姓人口占74.8%,这里建有燉煌堂、燉伦堂、燉成堂、崇星堂等洪氏祠堂。每年春秋两季,洪姓族人都会在宗祠举行公祭活动,瞻仰闽南的始祖,缅怀先德、不忘祖恩。

  小小祠堂,见证了闽台同宗同祖、血脉相连的历史渊源。据考证,清雍正年间,祖籍漳浦县的洪姓先民,先后分四批渡台入垦草屯。因发现草屯土壤肥沃,水利丰沛,便进入下茄荖、石头埔一带垦荒定居,后来又繁衍到草屯北部的顶茄荖、新庄里等地。

  尽管闽籍先民迁台较久远,但这个洪姓血缘聚落仍然几乎原封不动地保留着家乡的风俗习惯。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这些移民及其后代保持着家乡的服饰、饮食、住宿等生活方式,遵循着家乡的岁时年节习俗等。

  洪姓为台湾第十五大姓,据1977的统计资料显示,台湾各地的史山仁璲堂洪氏后裔有24.5万人。如今,洪氏后人遍布全台,可谓人丁兴旺,枝繁叶茂。

  采访中,记者切实感受到,台湾同胞心中那份对“根”、“祖”、“脉”的认同是如此强烈。“找到祖籍地的那一刻,是台胞最幸福的时候。”长期研究族谱文化的台湾文史工作者蒋敏全这样说。不少洪姓宗亲也表示,为了认祖归宗,他们无数次往返于闽台之间,多方打探,不辞辛劳,直到对接上族谱,心里才安定下来。以族谱对接为例,在台湾民间的漳州族谱有1800多部。自1987年以来,前来漳州寻根谒祖的台湾姓氏达80多个,55万余人。

  如今每年春秋两季,台湾洪姓宗亲都会到福建祭祖,乡情、亲情在面对面的交流中不断升腾着。无论哪一方有困难,对岸的宗亲都会义无反顾地伸手相援。1991年,第一批台湾史山洪氏族人返乡寻根谒祖时,听说两岸洪氏族人共同的祠堂——长泰仁璲堂已毁坏,便自发筹资220万元新台币重建祠堂。而在1999年南投“9·21”大地震发生后,长泰史山洪氏宗亲也筹资捐助受灾的台湾宗亲,支持他们进行灾后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