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情感 > office恋情 > 缅怀先人,更需要珍惜亲情(1)

缅怀先人,更需要珍惜亲情(1)

来源:网络转载 2015-11-25 07:28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url:,id:0

又是一年清明到,人们踏上归乡之路,扫墓祭祖、慎终追远。近年来,随着各地不断倡导文明祭扫,一些旧的习俗渐渐被新的祭扫方式取代。然而,当习惯了“旧俗”的老人遇见求新、求变的年轻人,清明,到底该如何缅怀先人?

老人愁:

年轻人不愿守旧俗

烧纸钱是旧时留下的习俗,每逢清明或者忌日,人们总要为已故的亲人烧纸钱,以表示对逝者的悼念。近日,在我市卖祭祀品的商贩迎来了销售高峰,摊位前不仅有各式各样的假花,也有传统的纸钱、纸元宝、纸扎品等。记者询问了多个商贩得知,假花销量不错,不过那也仅仅是因为购买纸钱的市民顺带购买了假花。一位摊主表示,很少有人只购买假花。

虽然还没有到清明节,但晚上已经可以看到路边、街头有不少市民在烧纸钱。市民李女士的父亲上世纪80年代去世,每逢父亲的忌日、清明,李女士都会和母亲在路边给父亲烧些纸钱或是叠好的“金元宝”。“烧纸钱是一种习俗,我和母亲坚持了几十年,但对年轻人而言,他们似乎不愿接受。”刘女士说,这个周末,女儿女婿只带了鲜花去扫墓,老母亲就有些不高兴,“虽然知道烧纸钱更多的是获得一种心理安慰,但对老一辈而言,不烧就好像少了些什么,心里会难受。”

上周末,记者在栗子山公墓随机采访了5位60岁以上的市民和5位80后市民,他们的祭扫“习俗”截然不同。相比老人烧纸钱、烧纸扎品等“隆重”的祭扫方式,年轻人似乎更注重心意。“同样都是怀念、祭奠故人,祭奠的方法只是一种形式,心中有就可以了,何必选择破坏环境的旧方法呢。”1985年出生的市民李先生在祭扫现场只带了鲜花和水果、糕点等祭品,他表示,祭奠的故人都是自己隔辈亲人,除非是和父母一起祭奠,自己才会烧纸钱,“因为父母受上一辈的影响很深,烧纸的习俗已经在他们心中根深蒂固。但我们年轻人目前这个意识不是很强烈,我觉得鲜花和真心的怀念就是最好的祭奠。”采访中,大多年轻人都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思想的转变,烧纸钱这种旧习俗会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

老人变:

让清明回归温情

对于年轻人不愿“守旧”的观点,不少老人也在悄悄转变。“我们小时候,清明祭扫是家族大事,老老小小都必须参加。但时代在变化,老观念也要与时俱进。”今年67岁的吕庆生老人介绍,按照家乡的旧俗,以前祭奠前得备好酒食果品、香烛、纸钱,等等。其中,祭奠用的纸元宝都是家里人叠的,饭食则必须当日现做,一般为凉米线等寒食。而在扫墓时,要为坟墓培土、焚香,然后轮流磕头行礼祭拜。老人认为尽管随着时代的变迁,扫墓祭祖的形式在变,但清明节背后的文化不能丢。“清明节是中国唯一一个融合了‘节气’与‘节俗’的综合节日,我小的时候通过这个节日了解了很多家族的故事,也得以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前者怀旧悼亡,后者求新护生。采访中,很多老人都认为,在追思故人的时候,更要看到当下生活的美好,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亲情。

今年清明节将至,祭扫及踏青活动已进入高峰期,民政部门提醒市民祭扫及野外活动时注意安全,避免发生交通、火灾、踩踏等安全事故,同时尽量通过鲜花、诗赋、网络、信函、音像、家庭追思、种植纪念树、骨灰撒散等文明、健康、环保的祭奠方式,减少祭扫活动对环境的污染。“改变陈规陋习,不能仅靠行政命令和严防死守,还要给市民搭建文明的祭祀平台,让老百姓知道除了焚烧纸钱,还有新的、更加安全和文明的方式,同样可以达到追思先人的目的。”记者从殡葬管理部门了解到,今年清明祭扫期间,除了惯例的“鲜花换纸钱”活动,来自中小学、高校的年轻志愿者们将通过在现场发放宣传资料的形式,提倡生态、文明的祭扫方式。

采访中,一些老人也提出,清明节是我国传统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节日之一,在对传统文化注入现代文明新风尚的同时,对传统文化中好的东西,像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等传统清明节民俗活动,应当继承和发扬。(记者李溟)

短评

清明,

应有敬仰和温暖

清明节快到了,扫墓是自古沿袭的一大民间习俗。后人不忘故世先辈,墓前寄托哀思,可算作中华民族的一大传统文化。

借清明节把怀念寄托给先人,背后的文化是人性美好的表现。然而,笔者却看见许多扫墓者,在公墓里点香烛、摆供品、烧化锡箔,更有甚者,燃放鞭炮、焚化纸质楼房轿车美女之类,不但偏离了这个节日的本意,更将其变成了迷信讲排场的活动。

2

1

[责任编辑:yfs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