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她给老公打去电话,心情很不好,还提到想带着两个孩子去北京看他,老公电话一顿呵斥:“你来北京做什么,不在家好好带孩子,你来了谁照顾我爸,谁管家?”让她不知所措了。
接下来她和公公在家一切相安无事,气氛似乎回到了她刚嫁到这个家一样了,有一种“相敬如宾”的味道了,唯一让她感觉到公公最大的变化就是,她经常听到同村人夸她很好,而这种好则是公公在别人面前夸她的。另外还有的是,公公在她面前要寡言了很多,看她的眼神也不再正视过,遇到两个人一起逗孩子时,就会一种不自然的僵硬,有时她又能觉察到公公脸上一种异常的表情。
无论她和公公怎样相处,心里都有着一种说不出的痛来,很多个无助的夜晚,她数次给丈夫电话,她多么希望在外打工的老公能够理解她的苦心和难受,遗憾的是,她的这种无助无法在丈夫那里得到支持。慢慢的,她发现自己不如当初那么看公公了,或许,孤寂的她也对公公当初的行为有了一些理解;慢慢的,她发现自己看公公的态度也不自觉的在变化了。
纵使这般,她还是守住了自己心里的那个道德底线,在好几次公公有些“大胆”时,她都给他果断的回绝,这也导致了她和公公关系的逐渐恶化,以至于今年春节,老公回家过年时,也觉察到了自己和公公的“不和”,只不过,老公没有想得更多,只一股脑的埋怨自己对父亲不好、不孝,而公公也在老公临走前一碗,嚷着要跟儿子去北京打工,说这个家没办法呆了。
矛盾就此产生,但除了她和公公“心知肚明”外,老公始终认为是她做的不好,夫妻俩也开始在电话中吵架,有时候老公会无缘无故的在半夜打来电话把她痛骂一顿,说她再不对父亲好就离婚算了,“其实,我对公公已经够好的了,除了那方面我态度很坚决,其他我都对他百依百顺”,薛女士觉得自己好委屈,她也想过把孩子丢给公公,自己也出去打工算了,可有了几次念头,都不忍心放下孩子,而老公也始终都不同意她外出打工,只是拼命的挣钱给她养家糊口。
今年中秋前,薛女士好不容易鼓动女儿在爸爸面前撒娇,母子三人的哀求,才让老公答应他们来北京住一段时间,可当她来到北京后,就再也没想过回老家,除了在老公的出租屋里安心的带着两个孩子外,她还会接一些手工活拿到家里来做,“出来的日子也很苦,老公压力大,我又挣不来多少钱,两人难免要争吵,我们几次吵到都打架了,但就算这样,我还是不想回家,他爸爸在家,我就害怕”说到最后,薛女士不停的擦眼泪,叹气的说:“在我们那里农村,我这样的留守妇女还很多,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这还不包括孩子的问题,很多家庭也会发生矛盾,有些还会离婚”。
对于薛女士这样的“留守妇女”,我也接触过不少,也很能理解她们内心的那种孤寂与无助,而本案中,除了有留守妇女的因素外,还有她公公在丧妻后在精神和生理上的空虚,作为他们两人的桥梁的薛女士的老公不仅仅是忽视,还有对薛女士的指责更加重了其心里负担,因此,我给薛女士的建议时,希望她能在适当时将自己心里所想真实的告诉老公,希望能得到老公的更多精神上的关心,当然还不能将公公的行为说出来,那样只会更激起老公的反感,同时,我还建议她能说服丈夫能回到家乡做点小生意,争取一家人的团聚,这也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只是,本案最后的结局究竟何如,我暂时还不得而知,对薛女士,我也承诺过,会一直义务帮助她下去,也希望能早点看到他们家人的团聚与幸福!但愿这一天能早点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