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感情是从哪里来的?[作者:隋景芳]
人的所有感情,包括爱情,都来源于大脑,来源于大脑中分泌的与爱情相关的化学物质。人 的感情就是由人的大脑中分泌出来的化学物质所决定的。大脑中分泌的多巴胺、苯乙胺、催产素等生物化学物质,就是人体内产生感情的物质基础。这些物质在大脑 中分泌的数量更多时,人的感情就会更加浓烈;相反,这些物质在大脑中分泌的数量更少时,人的感情就会更加淡漠。通常情况下,我们把一个人对于特定对象的人 产生的强烈感情, 称之为“爱”。
一:母爱与父爱
母爱是母亲给于自己子女的最深厚、最浓烈、最真挚的感情。之所以母亲能够给与自己的子女那样深的感情——母爱,其根本原因,是因为母亲能够因自己的孩子而 使自己在大脑中分泌更多的多巴胺、苯乙胺等爱情化学物质,正是因为有了那样多的爱情化学物质的支撑,母亲才有可能给与孩子那样深的感情。换句话说,是孩子 的出生,致使母亲得以产生那样深的感情,而后母亲才能够给与孩子那样深的感情。
父亲对于自己的孩子,也能够产生类似母爱的那种感觉,但是其程度较母亲弱化。
父母因自己的孩子产生爱的感情,并给予自己孩子的爱,是有其生理学基础的,是人类在千百万年繁衍过程中遗传下来的自然生理现象,是人 类这个物种得以延续 后代的必要生理条件。因此,父母对于自己孩子在精神上产生的爱的感觉,是在其他人身上所感觉不到的,产生不了的。父母只有在自己的孩子 身上才能够产生得 出极其强烈的爱的感觉,因此也只有父母才能够给予孩子那样强烈的、纯真的爱。
二:男女之间的爱
当男女两人坠入爱河时,男人与女人的大脑便会分泌出更多的多巴胺、苯乙胺、后叶催产素等爱情化学物质。
当一对男女产生爱慕之情时,大脑中的丘脑便开始源源不断的分泌多巴胺等神经递质,于是,男人与女人便产生了爱的感觉。 反过来说,当人的大脑中大量释放多巴胺、苯乙胺、后叶催产素等爱情化学物质时,人就会更加欣赏异性, 更加依恋异性,易于对异性产生“来电”的感觉,易于对当时所能够接触到的某个异性“一见钟情”。
实际上,人的所有感情,包括母爱与父爱,包括男女之间的爱情,都是人的大脑中所分泌的化学物质作用的结果。当大脑中分泌的那些爱情化学物质的数量更多之时,人的感情便会更加强烈;当大脑 中分泌的那些爱情化学物质的数量更少之时,人的感情便会更加淡漠。
三:朝夕相处,日久生情
父母对于子女产生的感情,和男女恋爱婚姻产生的感情,是人类因物种延续的需要而形成的生理机制所造成的结果,因此,母爱与父爱,男女之间的爱情,是在特定 对象之间自然而然产生的生理现象。而除了母爱与父爱、男女之间的爱情以外,其他人与人之间产生的感情,则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而是需要一定时间的相处而逐 步积累起来的。人与人之间或因学习或因工作等原因,而能朝夕相处,常来常往,互有交流,日积月累就会产生感情。人们常说的同学情,战友情,同事情,等等, 都是人与人之间因相处日久而产生的感情。
子女对于父母,没有像父母对自己的孩子产生感情那样的生理机制。换句话说就是,子女面对自己的父母,不会自然而然的在大脑中增多感情化学物质的分泌数量,不会自然而然的产生对父母的感情。那么子女对于父母的感情是从何而来的呢?
子女对父母的感情,需要父母长时间在抚育过程中的培育,需要父母在精神上与物质上长时间的付出,才能够在孩子的心中积累起来。简言之,谁长时间照看孩子,孩子就自然而然的对谁产生感情。
孩子是父母带大的,孩子一直在父母身边生活,孩子对父母的感情就越深厚。孩子是由养父母带大的,孩子就会对养父母产生感情,而对亲生父母失去感情。孩子是 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也就自然而然的对爷爷奶奶的感情深;同时,对父母的感情就会相应减弱。孩子由保姆带大,或者把孩子送入全托,都在无形中减少了孩子对 父母的感情积累。孩子总是与同他朝夕相处的人产生的感情最多。
人的所有感情,包括爱情,都是 由人的大脑中分泌出来的化学物质所决定的。大脑中分泌的多巴胺、苯乙胺、催产素等生物化学物质,就是人体内产生感情的物质基础。父母对自己子女的感情之所 以那样深,男女之间的爱情之所以那样深,都是由于人类这个物种因繁衍后代的需要而形成的生理机制造成的结果,都早已固化在人类的遗传基因中了。想一想,如 果男女之间没有那样深的感情,就不会产生他们的后代;如果父母对自己的子女没有那样深的感情,就不会把子女抚养成人。这两种感情缺少一样,人类这个物种都 将不能够继续繁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