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情感 > 情感实录 > 《悲欢情缘》:安顿再推情感实录

《悲欢情缘》:安顿再推情感实录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2-02 15:30 编辑: 网络 查看:


认识安顿始于1998年的一次采访。以后每年都收到她寄来当年出版的作品。收到新出版的《悲欢情缘》,和上一次寄书中间停顿了两年。在安顿“沉默”的两年中,我个人的生活发生了变化——孩子的父亲离家,我成为单身女人。

大概是个人经历的原因,我看序言《受伤的花儿也盛开》,马上感到心头有什么东西哽住,硬硬的戳在里面,不舒服。安顿把经历过婚姻变化、重新开始寻找生活伴侣的人们比喻成“受伤的花儿”,再准确不过。这种伤害,有些来自感情中的对方,有些则来自自身。离婚不是美丽的事情,或多或少的疤痕,表面上不见了,当事人还是像一下子找到自己藏匿的宝贝一样简便地摸到那个地方——毕竟是心事,不足为外人道。《悲欢情缘》写的就是12个家庭中不同成员的这种心事。

电脑里有一堆数字,去年美国公布的离婚率,仍然高于前一年。惊人的是,这个比例中的相当一部分人,是第二次、第三次离婚,也就是说,他们从离婚到再婚又到离婚,可能还要这样周而复始,在一条情路上奔波,越走越不像样子。而伴随着离婚率的上升和离婚人群的年龄层逐渐扩大,再婚变成一个很多人必须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再婚和两小无猜的恋爱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历史背景”,接纳一个人,意味着要接纳他在感情上的“前世今生”,在已经有图案的纸上继续画下去,并且把这幅有人打过草稿的画最终变成自己的作品,难度显然比接纳一张白纸要大很多。难怪安顿在书中特别强调,《悲欢情缘》的主题是探讨现代人应该如何面对自己和他人的个人历史。某种意义上说,对待这种情感和婚姻历史的态度越是积极、健康,在以后的生活中获得幸福的可能性则越大。

读这样的书,很容易触动心底的一根弦,书中人搅动一池春水,看书的人也会被感染到关注自身。这12对男女、12个家庭,其中活生生演绎的猜忌、忧虑、对前途的担心、对个人的自卑、对幸福的畏惧都具有一种无形的覆盖力量,淹没过来,像一面面镜子的倒塌,碎玻璃的边边角角也足以伤人。即使那些最终得到稳定生活的人,也走过了一条鲜血淋漓的路,每一个足迹都触目惊心。难得的是,作者把这些道路仔细地描画了,把这些足迹也清晰地勾勒出来,看的人如果聪明,自然也就在文字的背后看到了什么应该珍惜、什么应该规避。应该说,这是这本书的贡献之一吧。

在美国,再婚已经成为一个心理学者和社会学者研究的课题,甚至有一些专门的心理治疗和辅导机构特别针对再婚人群制定了一系列“再婚攻略”,其中也包括提供一些特殊的咨询服务,比如,怎样给前伴侣祝贺生日?怎样与继子女友好相处等等。有意思的是,安顿在她的这本新作中也逐一提出了类似的问题,并且提供了不同的人所采用的各种个性化“解决之道”。倘若看书的人有心,或者也可以按图索骥。《悲欢情缘》的魅力,在于提供了一系列不能走入婚姻正途的人们的心理暗疾,俗话说“自助者天助”,不能战胜这一切,受伤的花儿只有凋谢了。(金娜)

《悲欢情缘——绝对隐私·当代中国人情感口述实录之五》/安顿著/北京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定价:20.00元

《北京青年报》 2004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