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情感 > 情感实录 > 警惕中国式人情世故毁了副教授评审

警惕中国式人情世故毁了副教授评审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3-20 21:35 编辑: 网络 查看:

昨日,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接受南都专访时表示,今年准备把副教授的评审权下放给高校,只要达到一定条件,就授权给高校自评副教授,不需要拿到省里统一评了。现在正在制定广东教育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将在4月份上报省政府。省教育厅今年将出炉自己的权力清单。(3月13日《南方都市报》)

高校自评副教授的落实,不仅是下放行政审批权的细节体现,也是高校办学自主权的进一步扩大。虽然不少网友担心腐败问题,但终究是利大于弊。因为能在去行政化、教授治校的改革道路上又前进一步。然而,中国历来是一个人情社会,不少时候不讲规则讲情面,容易让人钻空子。显然,要想真正让各方满意,外人看起来公正透明,还得多费一番避免人情世故的考量。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里很翔实地阐述了中国这个熟人社会的特性。他将中国乡土社会喻为“差序格局”。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虽然,从宏观来看,市场经济正引起中国社会结构的深刻变迁,熟人社会向陌生社会转变,但就微观层面,熟人社会依然根深蒂固。从前些日子争论逃离还是留守北上广便可略窥一二。许多年轻人看重北上广相对公平的环境,倘若回到二三四线城市,没点关系寸步难行。

高校评选副教授,要尽量避免人情因素。虽然,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但可以努力去规避一些外在因素去造就相对公平的环境,从而避免熟人社会对法制化的影响。例如,很多人都跟着导师做研究,但如果导师的人际关系处不好,可能就会连带门生一起遭殃,评职时连连轮不上号。此时的教授评审,是人情比学术重要。

很多人都怀念民国时期的高校氛围,我也不例外。正因其崇尚“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对于人才也往往不拘一格。虽然在晋升环节,国民党教育主管部门有一系列举措,但都未将学衔与职称直接挂钩,更重要的是教授的晋升主要由学校决定,主管部门只负责审批。各校自定的制度更具弹性和操作性,亦更人性化。如今的下放副教授评审虽是前进,但严格来说还不够当时一半开放,加之我们缺少学术自由、精神自由的氛围,不能不让人担心。

关于如何评审,相信上至省教育厅,下至各高校行政单位都会拟定一套措施。不过,透明公正始终为第一要义才好。例如,有关职称评审的政策、具体步骤都得公开透明,可放在网上,或者出版手册,方便大家查阅和参照执行。此外,同行评同行会更专业、权威,但最好避免同校评委,因为很可能会过分照顾抑或故意打压报复。师承关系、同学关系、科研合作经历这些都最好能不要则不要,因为在评审环节,人熟是影响公平公正的一害。

中国人情社会的特殊性容易导致制度即使健全了也无法实施。但高校自评副教授是基于高校自主权和学术底蕴的一次尝试,希望别搞成近亲繁殖和乌烟瘴气的评职才好。

文/黎柳茜


手机天山网
iPhone客户端


手机天山网
Android客户端


天山网官方微信
(微信扫描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