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情感 > 情感实录 > 农民工结成“临时夫妻”谁来关注“变形情感”?

农民工结成“临时夫妻”谁来关注“变形情感”?

来源:网络转载 2015-12-06 16:04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农民工王小军的床头上摆着两样东西:一个装有老婆艺术照的相框、一本封面照片略带“情色意味”的杂志。他说,自己3年来只和妻子见过5次面。“想老婆的时候就看看照片、翻翻杂志。”

  记者近日在深入走访我市农民工群体时发现,遮遮掩掩的“临时夫妻”现象也不同程度存在。在繁华都市的角落里、在这种变形的情感关系背后,打工者的情感诉求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情感问题一:

  变形的情感关系:“欲说还休”

  29岁的王小军是黑龙江克山人。在大连他辗转于几家建筑工地,已经干了3年“大工”。

  之所以3年只和妻子见过5次面,是因为王小军的老婆也在外地打工。除了春节两人一起回到老家亲热一下,王小军说,他妻子趁假期来过大连两次。“工地没有夫妻宿舍,我们只好到外面找个小旅馆,过了两天夫妻生活。”说到这一段时这个年轻的建筑工人有点不好意思,旁边的工友鼓励他:“都是老爷们,有啥说不出口的?”

  王小军说,在工作闲暇时,他经常“想老婆”。他很能干,早7点到晚7点算一个白班,晚8点到次日清晨6点算一个夜班。这样的“白加黑”他常干。“凡是找工长要求干这种黑白倒班,肯定是想老婆想得太难受了!”他说。

  当压抑的情感欲望无处释放时,变形的“临时夫妻”关系也随之出现。在市内几家建筑工地和劳务市场走访时,多数人对这个话题“欲说还休”。在解放广场附近经营一家家庭旅馆的老陈说,在这里开房的“小夫妻”很多并没有结婚证。陈老板说,这些“临时夫妻”迫于周边舆论的压力,并没有长期住在一起。“而且周末住在一起的也不多,一般是在周一到周四才来这里居住。”陈老板告诉记者,每间房屋每天100元以下的租金,是这类“临时夫妻”可以接受的价格。

  同样的小旅馆在辛寨子劳务市场附近也很常见。毋庸讳言,这些旅馆也时常接纳“临时夫妻”。昨日上午,在这里经营旅馆多年的老杨说,有些小旅馆甚至不需要考察证件。“多数来这里的都是外来打工者。”

  情感问题二:

  有妻有儿,为何成了“城市光棍”

  “临时夫妻”中扮演“丈夫”角色的,有一部分是单身男青年,也有家有妻儿的男子。

  “即使有老婆孩子,在城里打工时间久了,一样是‘光棍’!”王小军说。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出生于1980年后的新生代农民工总人数已经达到8487万。早在2010年,全国总工会的调查报告已经指出:新生代农民工普遍面临想交友没时间、想恋爱没人选、想倾诉没对象的困境。但是发生在农民工群体中的情感困境,既不只是这些“嫁娶之难”,也不只是年轻打工者所独有的困扰。

  和王小军一样,在大连打工5年的王文斌(化名)也是个有老婆孩子的“城市光棍”。老王从河南老家来连后,当过服务员、送过报纸、干过装修工人。本来妻子和他一起在大连打工,可自从4年前生了孩子,就不得不回到老家照顾孩子和父母。

  “没办法,一家三口在大连的生活费用太高了。”老王说,孩子长大了想上学还要借读。凭借他微薄的打工收入,无法维持一家三口的在连生活。“我们的两地婚姻生活持续了4年。”老王说,这4年里,自己每年最多回家两次,最少回家一次。“4年里,一家人团聚的日子加在一起也不到两个月。”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城市生活压力较大,子女教育门槛较高,像老王这种丈夫在城打工、妻子在家抚养孩子,或者夫妻同在外打工,将孩子交由老人抚养,已经成了中国大多数已婚农民工的家庭模式,而这种模式,让分居两地的家庭成员都承受着滋味各异的孤独和牵挂。

  大连理工大学博导柳中权教授

  农民工婚恋尴尬

  根在“进城”制度

  知名社会学者、大连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柳中权教授认为,大多数人只关注农民工的欠薪问题,但却忽视了他们的婚恋问题和感情需求。“临时夫妻”的出现和农民工离婚率的大幅度上升,都与此有直接关系。柳中权认为,农民工群体的情感问题如果持续被边缘化或者处理不好,会在城市和农村中衍生出诸如农民工的心理问题、夫妻分居造成的离婚问题、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等一系列“问题链”。

  相关调查显示,在农民工认为可以增加自己幸福感的前四位主要因素中,“家庭”和“情感”已经超过“事业”和“收入”,成为决定农民工幸福感的前两位因素。柳中权认为,用工企业要充分考虑到农民工的精神需求,给予他们休闲娱乐、休假探亲的时间和条件,工会、团组织、妇女组织要多组织农民工群体的相亲交友活动,在他们遇到情感问题时,及时给予心理辅导。而解决农民工婚恋尴尬的根本,还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城市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外来人口融入城市文化,让他们在城市中获得情感满足,根本上要解决的就是取消他们融入城市的制度门槛。”柳中权表示。

  “试水”样本:

  大连中远船务

  配备48套“夫妻房”

  令人欣喜的是:我市的用工企业早已在关注农民工情感问题上“试水”。在大连中远船务农民工公寓,725套房间中专门配备了48套夫妻房。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于工作突出的外来工夫妻,可以享受到入住夫妻房的待遇。这既是鼓励外来务工人员积极努力工作,同时也为优秀外来工营造一个爱巢,使他们虽然身在他乡,却能享受家的氛围。

  观点链接

  “夫妻房”只是小进步

  更适合打短工群体

  “值得肯定,但其实已经是个挽回措施。”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陆学艺认为,大量农民工面临着两地分居这种非正常的家庭生活模式,导致心理压抑、犯罪率较高,已经是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陆学艺说,“夫妻房”这种人性化的举措,能给农民工带来心理慰藉。但要解决农民工生存环境这个大问题,仅依靠企业一己之力是无法完成的。政府应出台相应措施和制度保障。

  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郑也夫表示,设立“夫妻房”是进步,但与农民工生存的大环境相比,只是一个小进步。他认为,“夫妻房”更适合打短工的群体,对于长期在外工作的农民工群体,应该提供给他们一些廉价住房。他建议,城市在快速发展时应该保留带有“贫民”色彩的设施,满足这个层次人群的需求。

  据《新京报》

以上内容来自:大连晚报

[责任编辑:yfs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