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情感 > 情感实录 > 百校联考作文题“郑秀云夫妇祭奠恶霸父亲”的审题立意

百校联考作文题“郑秀云夫妇祭奠恶霸父亲”的审题立意

来源:网络转载 2016-10-09 13:57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932年,出身富贵家庭的郑秀云女士,读书期间目睹红军为穷苦百姓谋福利打天下,毅然参加红军队伍,投身革命,可是他的父亲郑维汉纠结地方武装,成为一方恶霸,绞杀革命。郑秀云苦口婆心劝慰父亲顺应历史潮流,不要与人民为敌,但被父亲斥为“不孝之女”,声称“断绝关系”,后因郑维汉屠杀红军家属,郑秀云与身为红军团长的丈夫一同接受了红四方面军军委会的任务,赴大别山区紫云乡铲除反动势力,镇压枪决了郑维汉。在众人欢庆之际,郑秀云与丈夫痛哭流涕,跪在父母坟前祭奠,有人知晓后,背后议论郑秀云夫妇。徐向前总指挥知道这件事后说:“革命者也是人,追求真理,但也有家庭,也有情感。”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分析】有学生让我看看这次“百校联考作文题目”,同学们普遍觉得很不好立意。这则材料应当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个故事的重点就是最后徐向前的一句话: “革命者也是人,追求真理,但也有家庭,也有情感。”也就是说,故事中人们“背后议论”的主要内容就是郑秀云夫妇不应该祭奠反动的父亲,郑维汉是个大坏蛋,被枪毙是罪有应得,是活该。而徐向前总指挥这句话的意点就一个字:“人。”这里的“人”,讲的是人性。这则材料就是讲人性的复杂性。徐向前这句话强调的是:革命者首先是人,其次才是革命战士。

判断一道作文题目的优劣,极重要的标准是看它的思辨性。胡适先生在论及高中作文命题时,曾指出:“题目最好是从正反两个方面都能做文章的。” 譬如2015年的“女儿举报父亲高速路驾车接电话违规”,可以正面点赞女儿的守法意识,也可以反面批评女儿是不孝之举,正反两面都可做文章,很好地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但这则材料不容易从反面去立意,就是很难从“背后议论”的人们的角度去立意,因为徐向前那句话已经暗示了对另一个角度的否定。

其实,我们语文课本许多课文都是讲人性的,譬如鲁迅的小说,沈从文的小说等。从本质上说,鲁迅对人性的总体看法是灰暗的,他笔下很难找到美好的人性和动人的灵魂,譬如《祝福》等。而沈从文所看到的人性都是仁慈的,美好的,譬如《边城》等,里面的女性都是美丽善良的化身。譬如曹禺写的《雷雨》讲的是人性的复杂性,,周朴园到底是好人坏事坏人?周朴园保留着侍萍原先的旧习惯、旧衬衫乃至于一直记着侍萍的生日,这是周朴园对侍萍真情的怀念呢,还是虚伪的表示呢?虚伪是带有欺骗性的,周朴园在这件事上会欺骗谁呢?他有必要欺骗什么人吗?一个人虚伪了30多年,从情理上讲也太难以理解了。

人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但过去阶级斗争的环境里,我们习惯把人绝对化地规定为阶级的人,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净化成单一的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关系,为了表现这种阶级本质,就设置了一种纯本质的环境,就是阶级斗争的环境。毛泽东有句著名的语录:“有没有人性这种东西?当然有的。但是只有具体的人性,没有抽象的人性。在阶级社会里就是只有带阶级性的人性,而没有什么超阶级的人性。”其实,净化了的环境都不是真实的环境,人的生活环境其实非常复杂,就算是阶级对垒的时代,一个人除了生活在阶级斗争的环境中,还有家庭环境、爱情环境等等。这就是徐向前所说:革命者“也有家庭,也有情感”。

在冷酷的阶级斗争中,郑秀云夫妇坚定地选择了站在无产阶级这一边,坚决反对父亲为代表的反动势力,与父亲之间是敌我对立的阶级关系。但,父亲被镇压之后,他们与父亲的阶级冲突消失了,社会责任感就淡化了。此时,他们对父亲的关系已经不可能仍然表现为一种仇恨的形式,敌对的形式。他们跳出了阶级斗争的范围,作为红军战士的色彩淡化了,而做为一个人的色彩强化了,作为郑维汉子女的色彩强化了,于是,他们和父亲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表现出一种与红军英雄性格方向相反的方向,流露出一种亲情逝去的无限悲伤的人伦情感,原先钢铁般强硬的心会变得柔软起来,感念父亲平日里对他们的养育之恩。

审题立意时涉及到用什么样的角度看郑秀云夫妇祭奠反动父亲的行为。一种是冷峻的阶级角度,一种是温煦的人性角度,也可以说,正面的观点是从人性的角度去认识这一行为,感应郑秀云夫妇冷峻而又诚挚的情怀;反面的角度就是从阶级的角度去认识这一行为,但我还是强调,这则材料不适宜从反面立意,你总不能说革命者只要阶级性不要人性,不要人伦;一个人如果悖谬人伦或不要人伦,那就成古人说的禽兽了。而且也扭曲了徐向前元帅话语的含意,也不尊重命题人的意图。当然,对郑秀云夫妇的行为还可以用辩证的眼光去看。

最简单的立意就是徐向前那句话,其实,那句话也最具有思辨色彩,也是材料立意的核心角度。可立意为:革命诚可贵,人伦价亦高//真理诚可贵,亲情价亦高//无情未必真革命,奠父如何不丈夫?//人性之美才是永恒之美。

有同学说,这则材料讲的是“理智与情感”之间的关系,当然也可以如是理解。毋庸讳言,革命需要激情,没有激情就燃不起革命的熊熊之火。没有激情,革命不可能善始;而没有理智,革命也不会善终。郑秀云夫妇做为红军战士,镇压了恶霸父亲,既澎湃着革命激情,也是具有清晰是非判断的理智表现。而祭奠被镇压的父亲,很难说就是不理智的行为,是无端的疯狂举动,同样也应该是反复思考的理智选择。从“众人欢庆之际”,他们夫妇“痛哭流涕”看来,枪决父亲其内心是有万千纠葛的,若冷酷似铁,就不会“痛哭流涕”,也不会“坟前祭奠”了,祭奠父亲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或许更加复杂,更加微妙。

无情未必真革命,奠父如何不丈夫?其实,人们经常是,许多理智上可以认识的事情,情感上很难接受;有时,情感上能够接受的事情,下意识也会抵触。所以,从“情感与理智”的角度来作文,大多学生很容易纠缠成一团乱麻,不容易理出一个清晰的线头来,也很难提供出令人信服的理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