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小学 范文群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 布置 多彩口头家庭作业 提高语文素养
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学习的补充和延伸,对巩固知识、培养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家庭作业是教材和课堂作业的补充,有助于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是学生课外学习的重要手段。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一二年级不得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已成为行政部门的刚性要求,这从另一侧面强调了口头家庭作业的重要性。口头作业着眼于学生语言的学习、运用和发展,关注学生言语素质的提高,充分体现语文姓“语”的本色,在学生可持续发展方面起着书面作业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精心布置口头家庭作业,也是对教师,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
反思当前的口头家庭作业,往往存在着以下问题:1、机械重复较多,毫无新意和兴趣可言。经常能听到学生说:“老师,我知道今天的作业是什么。”由此可见,教师布置的作业内容机械、重复,连学生都能猜到了,这样的作业缺乏趣味性、互动性和层次性,没有思维训练价值,更谈不上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限制了学习活动的空间,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个性发展。2、作业布置较随意。因为是口头作业,无法像笔头作业那样正规进行检查、批改,因此,教师往往是临时兴起,随意口头上布置一下,至于学生是否真正去完成,则不得而知。这样的作业,对于学生的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没有任何的帮助,可有可无;3、作业不认真完成。由于教师对待口头作业的随意性,使得学生对于教师布置的口头作业也比较轻视,有的学生则根本不去完成。而有些作业则缺乏完成的条件,只有部分学生能够顺利完成。这样的口头作业,则失去作业应该具有的意义。
我们教师布置学生作业的目的不外乎有两个:一个是通过练习,掌握巩固并加深理解学过的课堂知识;二是运用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因此,低年级语文口头家庭作业的布置不能带有随意性和盲目性。作业的设计应当形式多样,并留有思考的余地,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自己选择、计划、探究、体验;要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更要揭示一种新的东西,激发他们的新奇感,让学生乐做,做有所得。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对低年级学生口头作业的布置进行了一些粗浅的尝试。
一、激发兴趣——变“要我”为“我要”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布鲁纳指出:“对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实践证明,有了兴趣任何事情不会成为负担。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喜欢听表扬、激励的话语,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教师也要注意以肯定、激励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如,让学生给生字扩词,可以这样布置:我是词语高手,我能给生字组几个词语;让学生朗读课文,可以对学生说:明天课上要进行朗读比赛,看看谁是朗读能手。类似这样的语言,比单调的让学生回去给生字扩词、朗读课文效果要好得多,能够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
低年级孩子天生好奇、好动,对活动性、实践性的活动更能引起他们参与的兴趣,家庭作业更是如此。如果教师能精心设计家庭作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家庭作业不但不是负担,反而成为一种乐趣。如孩子在学习了拼音之后,对于bdpq这几个声母容易混淆,怎样才能让他们较好的区分呢?我布置了让学生回家去用适合的材料做一个半圆和一根小棒,再把半圆和小棒放在一起摆一摆,摆出这几个不同的声母,让爸爸妈妈猜一猜或者让爸爸妈妈来摆,自己来猜。由于学生在摆的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多种感观一起运用,同时又是以玩的形式来进行的,边玩边学,因此,班级中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这几个声母,课堂上认读、听写的错误率非常低。这样的作业比教师反复教,学生反复抄写效果来得更好。
二、多种形式——增加趣味性
、听一听,看一看。让学生多阅读一些有益的课外读物,年北京奥运会的资料,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像这一类课文背景离学生较远的难题在课前得到了解决,不仅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多方面获取知识的本领。当然,在学完课文后,也可以布置这一类的作业,如在学完《咏华山》后,学生了解到华山是我国五岳中的西岳,那课后还可以再去查一查其它几座山的资料,这样,把课本知识向课外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5、试一试,做一做。语文学习担负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任务,因此,布置作业时要考虑学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在学习口语交际“买菜”时,可以让学生亲自去菜场买一回菜,学生有了亲身体验,口语交际时就有了真情实感,有话可说。在特殊节日期间,可以随机布置一些有意义的作业。如在如“三·八”妇女节,布置学生和爸爸一起为妈妈做一顿丰盛的晚餐,或者亲手制作一个小礼物;“‘六·一”儿童节,每人准备一个小节目,开个联欢会等等。丰富多彩的口头家庭作业,能够锻炼增加作业的趣味性,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联系生活——实践“大语文”观
美国教育家毕特·科勒涅斯指出:“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因为“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 因此,我们教师也要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大语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圆形的完整结构,学完了课文并不意味着知识学习的结束,而应该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又一个开端。拓展性阅读是教师布置与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相应、由课堂教学的诸多层面生发延伸开去的阅读作业。一者可以从中获取有益信息、形成自身的知识积累,拓宽语文视野;二者是运用课堂习得的方法去阅读欣赏课外的材料,形成技能,提升阅读能力,正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如学习了《春到梅花山》以后,可以布置学生去找来王安石的《墨梅》来读一读;学习了《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后,可以让学生读一读《荷叶圆圆》等等。
同时,根据时代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形势,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与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具有时代性的作业。如,现在电视、电脑已经普及了,学生也非常喜欢看电视、打电脑,这时候,教师则可以迎合孩子的这种心态,积极加以引导。可让学生在学习劳累之余,建议学生看一些有益的少儿节目,在看电视、打电脑的过程中学习语文。在看电视节目过程中,让学生看字幕,学习认字;模仿播音员的声音,学习发音、咬字,练习有感情朗读;了解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陶冶自己的情操等。另外,鼓励学生每天把自己的学习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告诉父母,主动和父母沟通、交流,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和感情,更能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朋友过生日了,说一段祝福的话或者表演一个节目;逢年过节,给亲人打个电话,表达祝福;大街上、商店里,都是学习的场所,在这些地方要主动识字,主动学会和人交际,养成在愉快的生活氛围中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多层次作业——关注个性差异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因此,我们在布置家庭口头作业时,也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智力优势,让不同类型的学生能够“跳一跳,摘到桃”。而布置不同层次的阶梯作业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比如,为了让学生更好掌握课文中的生字,可以布置以下的作业1、读一读。读出本课的生字;2、编一编。给生字编谜语或者顺口溜;3、扩一扩。用各种方法给生字扩词。4、用一用。选一个或几个由生字组成的词说话。作业由生字的巩固到识字方法的交流,由积累运用到拓展识字,从不同的层面来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同时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自主选择其中几项作业完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凭借自己的经验认识更多的字,了解更多的知识。同时,为保证作业质量,更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作业主动性,可以请家长打分、评价。总之,丰富而层递的作业内容,家长参与的评价机制,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识字热情,提高作业有效度。
结果学生有的说:我想画一幅蝴蝶的画;我想跳一段蝴蝶飞舞的舞;我想去找找赞美蝴蝶的诗;我想和爸爸妈妈一起做一只蝴蝶风筝,放一放;我想唱一首蝴蝶的歌。学生自己给自己布置了丰富多彩的作业,让学生自己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学生非常兴奋。
五、合理评价——提高实效性
分钟的晨会时间,检查课外阅读作业。而组织各种读书活动、主题活动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既可以让学生发挥特长,尽情施展才华,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了解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另外,教师一定要多和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配合,让家长能够来参与评价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利用签名、打分、写评语等形式,更好了解学生完成情况。当然,也可以利用同学间直接的互评,组成学习小组,相互之间在朗读、讲述、讲故事等口语表达方面评价,这样,也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概念、成就动机、人际关系、测验焦虑等方面不同程度的积极改进。有心的老师还可以给学生制定一份“口头作业评价手册”及时记录老师、家长、同学和自己对口头作业评价成绩以及教师、家长的评语等。学生通过评价手册看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特长,树立了自信心,增加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价能力。总之,对家庭作业的评价要因人而异,要以表扬和鼓励为主,从正面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完成家庭作业,突出科学性。
叶圣陶说:“什么叫语文?语文就是语言,就是平常说的话。嘴里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的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可见,口头作业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因此,我们低年级教师千万不能忽视口头家庭作业的布置,让生动有趣的口头作业内容取代机械重复的、枯燥乏味的、无思维价值的练习,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趣”中巩固,“乐”中运用,在拓展中提高自我,兼并使用科学性的作业评价手段,帮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一个阶梯一次成功迈越,在口头作业中养成良好的言语习惯,形成多种语文能力,让我们一起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邹贤敏《重读叶圣陶·走进新课标》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