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生活 > 家居装修 > 一个家庭农场的期盼

一个家庭农场的期盼

来源:网络转载 2015-11-23 00:20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url:,id:0

■本报记者陈兴鑫

金口河区永胜乡五池村,位于瓦山脚下,因五个美丽的池子而得名,也是进入大瓦山的必经之路。海拔1700多米的五池村,因种地道中药材而出名。

前些年,好多外地人到这里,以每亩每年400元的租金,租地种川牛膝、天麻。可是,今年这样的价格再也租不到地了。而这一切变化,源自童恒江家庭农场的入驻。

童恒江的家庭农场,常年都有10多名农民在此务工。每当农忙时,有50多人,场面蔚为壮观。“每年的工资性支出就要近百万元,投资农业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但前景光明,更需要金融的输血。”童恒江告诉记者。

为了贷款,童恒江找过当地金融机构,也找过股份制银行,但是各家机构都要抵押,并且8%以上的年利息像一道高高的门槛,将他拦在了银行门外。今年,央行连续五次降息降准,各家金融机构也纷纷下调贷款利息。对于像童恒江一样从事家庭农场经营的主体而言,希望从中能得到金融机构的“输血”。

几年前,刚过而立之年的童恒江,看到金口河区的发展变化,毅然转向投资现代农业和旅游开发。他看到大天池良好的禀赋、潜在的优势,决定将自己的家庭农场布局在五池村,拥有鱼塘、高粱种植、中药材种植三大板块。因为是家乡人,不愿亏了乡亲们,童恒江将承包地的费用提高到每亩每年600元。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童恒江已经流转土地2100亩,种植中药材、高粱、油用牡丹。

十前年,永胜乡遍野是玉米,农民肩挑背磨,一年下来一亩地收入不到3000元。如今,永胜乡的中药材已成气候,高粱种植也渐入佳境。童恒江种的高粱可不是一般品种,是专门从外引进的优质高粱品种“国窖红1号”和“红缨子”。童恒江说,高粱田就是酿酒的“第一车间”,要酿好酒,高粱不仅要“量”,更得有“质”。

一亩玉米,一年下来肩挑背磨不到2000元的收入。而种高粱的收入增加一倍,如果管理好、产量高,收益更大。但仅此还不够,童恒江借助于山脚下的大瓦山洞藏窖酒,提高酒的附加值。经日月之精华,享瓦山之灵气,埋于地底下经过自然发酵的酒更醇香、口感更绵柔。成本不到几十元,售价翻番,作为酿酒“第一车间”的高粱地,自然下出了“金蛋”。

同时,美轮美奂的大天池,湖面浩如烟海,湖水永不枯竭。每到节假日,从成都、重庆等地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童恒江以每公斤40元的价格,出售大天池里的上百斤冷水鱼。他说:“去年在大天池投入50万尾鱼苗,纯天然养殖,今年即可捕捞。”

沿着大天池一直向前,可以直达瓦山。虽然养在深闺人未识,但如今瓦山名声在外。借助于金口河旅游开发的启动,童恒江还想发展休闲旅游业,带动众乡亲吃上旅游饭。

而这一切,都需要资本的注入,仅靠童恒江一人的微薄之力远远不够。

[责任编辑:yfs001]